

患者:男性,57岁。
主诉:头晕、头痛20天,加重10天。
现病史:20天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头晕、头痛,不伴肢体无力、抽搐,不伴恶心、发热,不伴言语不清、言语不利、嘴角歪斜,不伴视物模糊、视物重影,不伴行走不稳,未重视,未治疗,10天前患者上述症状较前加重,随至当地医院完善头颈联合CTA:1.左侧颈内动脉C1段两处动脉瘤;2.双侧颈内动脉管壁粥样硬化;3.左侧椎动脉V4段管腔轻度狭窄;4.左侧大脑后动脉P2段轻度狭窄。患者家属为求进一步治疗,遂来我院门诊,门诊以“1.脑动脉瘤,未破裂;2.脑血管狭窄”为诊断收入我科。发病以来,精神状态较好,食欲正常,睡眠正常,大小便正常,体重无减轻。
既往史:10年前有冠心病病史,自诉好转后,未规律性用药;无高血压病史;无糖尿病、脑血管疾病病史。
查体情况:意识清楚,精神一般,语言清晰,记忆力正常,理解力正常,计算力正常,判断力正常,定向力正常,右利手。运动系统检查无肌肉萎缩及假性肌肥大。四肢肌张力正常。四肢肌力5级。双侧指鼻试验稳准,快复轮替试验正常,双侧跟膝胫试验稳准,Romberg征阴性。无不自主运动,步态正常,走“一”字稳。
辅助检查:
1.双侧颈动脉及锁骨下动脉内-中膜不均匀增厚伴斑块;
2.双侧颈静脉、椎动静脉未见明显异常;
3.双侧锁骨下静脉未见明显异常。

术前DSA检查显示:患者左侧颈内动脉C1段有两个大型宽颈动脉瘤。
术前通过2D/3D工作位测量,近端动脉瘤大小约为18.89mm*14.89mm,远端动脉瘤大小约为18.50mm*19.73mm,载瘤动脉近端血管直径约4.96mm、4.93mm,远端血管直径约4.59mm、4.45mm,预计覆盖病变部位所需密网支架长度约为42.57mm。

1.脑动脉瘤、未破裂;
2.脑血管狭窄;
3.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Nuva®血流导向密网支架置入术。

【3D造影】
【路径迂曲,超选困难】

【半释放支架显影图】

【完全释放支架显影图】


【CT/X-perCT显示支架打开及贴壁良好】
术毕,留鞘。术中生命体征平稳,麻醉苏醒后返回病房。

1.该病例为左侧颈内动脉C1段多发大型动脉瘤,若采用传统弹簧圈栓塞/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操作复杂,短期效果满意,但是术后复发风险较高。采用Nuva®血流导向密网支架进行此类动脉瘤的治疗,操作简便,其提供高金属表面覆盖率(30%-35%),血流导流作用显著,另外,优异的病变覆盖能力,更有利于动脉内皮细胞的移行生长及瘤颈覆盖闭合,从而大大提高了动脉瘤的闭塞率。
2.该病例血管严重迂曲,两个动脉瘤瘤体很大且距离较近,手术难度风险巨大,支架微导管的到位非常关键,术中应用长鞘和中间导管提供良好的通路支撑,应用微导丝和微导管瘤囊内“成襻解襻技术”将支架微导管越过病变部位送至载瘤动脉远端;之后Nuva®密网支架的到位、定位和打开需要合理控制系统张力,时刻保证张力的释放和平衡,此案例不仅展现了Nuva®血密网支架是一款性能优秀的密网支架产品,同时也展现了术者高超的操作技巧和精湛的手法。
3.术前需关注载瘤动脉血管迂曲程度、精准测量瘤颈宽度以及载瘤动脉近远端血管直径,选择尺寸合适的Nuva®血流导向密网支架至关重要,要确保有足够的锚定强度。
4.Nuva®血流导向密网支架是泰杰伟业今年新推出的新型密网支架,提供9种标称直径,规格型号多达82种,适应载瘤血管直径2.0~6.0mm,预期血管内支架长度13-64mm,可以充分满足临床应用需求,为患者和医生提供全方位的动脉瘤治疗方案。
术者简介

·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介入科,神经外科主任医师,神经介入科副教授。
· 临床神经外科 博士,博士后;
· 第一、第二、第三、第四军医大学本科、硕博连读、博后;
· 临床神经外科博士,博士后;
· 郑州大学、新乡医学院硕士研究生导师;
· 全国研究型医院第一、二届脑血管病专业委员会委员;
· 河南省神经外科专业委员会委员;
· 原济南军区神经外科及脑血管病专业委员会委员;
· 全军涂通今优秀论文一等奖获得者;
· 首届河南省神经外科青年委员会委员;
· 河南省神经外科专业委员会第一届脑血管外科委员会委员;
· 河南省神经介入委员会委员;
· 洛阳市医学会学术秘书;
· 发表四十余篇SCI及中文核心论文,主研课题多项;
· 第一完成人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二等奖、三等奖、市科技进步一等奖等奖励多项。
· 结合临床工作申请并获得国家发明专利13项。
· 从事神经外科,神经介入临床工作20余年,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和临床诊疗经验。
· 完成各类神经外科开颅手术4000余例,神经介入栓塞手术7000余例。
· 手术效果和并发症低的口碑在全国专家比较认可。



·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在读研究生。
· 擅长脑血管疾病手术和管理。
· 擅长脑梗死、脑血管狭窄、脑血管闭塞、脑动脉瘤、蛛网膜下腔出血、静脉窦血栓形成、脑动静脉畸形等脑血管疾病的诊断和介入微创治疗。
产品介绍

点击上方二维码
查看更多“介入”内容
声明:脑医汇旗下神外资讯、神介资讯、脑医咨询、Ai Brain 所发表内容之知识产权为脑医汇及主办方、原作者等相关权利人所有。
投稿邮箱:NAOYIHUI@163.com
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裁切、录制等。经许可授权使用,亦须注明来源。欢迎转发、分享。
投稿/会议发布,请联系400-888-2526转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