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1月17日发布 | 1369阅读
神经介入-动脉瘤

高超教授:“内外兼修”---双侧椎动脉V4段复杂夹层动脉瘤的复合手术治疗

高超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

达人收藏、周刊收录2项荣誉




病例简介

患者基本信息:患者男性,36岁,头痛进行性加重伴偶发饮水呛咳1月余。


PE:洼田饮水实验 2级。


高分辨率MRI-双侧V4段夹层AN,血管壁均明显强化。

右侧椎动脉


左侧椎动脉


术前DSA(2022-10)


右侧ICA


左侧ICA


术前DSA(2022-10)

· 远端血管直径 2.9mm

· 近端血管直径 4.1mm

· 夹层长度约12.3mm


· 右侧V4段长节段夹层动脉瘤,PICA自瘤体残腔顶端发出

· 治疗难点:PICA的保留

· 单纯FD植入:由于PICA血流的存在,效果可能不佳


BOT评估(强阳性)

Hyperglide (4X15mm)


术前DSA评估

· 双侧椎动脉影像融合,提示双侧PICA远端毗邻

· 紫色为右侧PICA  红色为左侧PICA



术前讨论

治疗策略分析

1. 主要治疗手段为血管内介入-双侧V4段夹层动脉瘤分期行血管内重建术(FD)


2. 介入治疗前应重建右侧PICA血流,两个选项:

· 双侧PICA远端搭桥,技术上容易实现,但由于左侧V4段夹层亦累及PICA起始部,予以排除

· 右侧枕动脉--右侧PICA扁桃体延髓段颅内外血管重建


3. OA-PICA搭桥后,会导致R-V4段夹层AN血流动力学改变,条件允许后尽快启动血管内治疗


OA-PICA bypass


4. 血管内治疗方案:FD+coils疏松填塞

· 瘤颈宽,且流入道与流出道成角大,FD释放后可能因无支撑而又短缩、移位风险

· AN近期产生压迫症状或高分MRI提示瘤壁明显强化---预示AN破裂风险高


5. 研究表明单纯FD置入动脉瘤体积减少或消失的概率为96%,FD结合Coils动脉瘤体积减少或消失的比例仅为26%,对于体积巨大或已经有占位效应者,填塞Coils需谨慎


*【点击查看】血流导向装置治疗颅内动脉瘤的中国专家共识。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2020,36(5):433-444.


手术步骤

治疗过程分三步走:


I. 复合手术下右侧OA-PICA 颅内外血管重建术


II.开颅手术1周后予以药物准备,尽快行R-V4段夹层动脉瘤血管内治疗(FD+coils)


III.三个月后复查全脑DSA,评估R-V4-AN治疗情况,并决定是否即刻行L-V4-AN血管内治疗(单纯FD置入)



治疗过程

 Step I:OA-PICA搭桥   

右侧枕外侧入路


分离枕动脉备用、骨窗成形

左右滑动切换图片


左右滑动切换图片


搭桥术后即刻复查造影

桥血管通畅


· PICA不再显影;瘤腔内血液明显滞留(有喜有忧)


Step II:R-V4-AN血管内治疗  (开颅术后第10天)  

双侧TRA入路-2根5F-中间导管分别进入双侧V4段


右侧VA路径:FD微导管到位;左侧VA路径:弹簧圈导管进入瘤腔内备用


FD(4X45)


Coils稀松填塞,避免占位效应加重


最终影像


FD释放的关键点在于,远端精准锚定右侧椎-基底动脉汇合部下方,两个原因:

I.  避免对左侧椎动脉血流造成阻断

II. 为III期左侧椎动脉夹层AN血流导向装置植入术保留一根通路


术后3m MRI复查(2023-01)

术前


术后3个月


术后3m DSA复查(2023-01) 

R-VA夹层AN基本修复


L-VA夹层AN未见明显变化


夹层动脉瘤累及PICA起始部,患者相对比较年轻



Step III:L-V4夹层AN 血流导向装置植入术

载瘤动脉远近端直径差距大(远端2.1mm,近端4.9mm),遂采用FD套叠技术,2枚FD分别为3.0X25和4.5X25



术后9m DSA随访(2023.07)

R-VA


L-VA



术后MRI随访-患者头痛与饮水呛咳症状基本缓解

2022-10

2023-01

2023-07




总结



01

复杂疑难病例,手术策略的制定要有全局意识


内外兼修,团队合作

02


03

巨大夹层动脉瘤伴血栓者,MRI随访比DSA更为重要


// 专家简介//

高超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

神经外科副主任医师,复旦大学医学博士,美国密西根大学Crosby神经科学实验室博士后;

美国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神经外科访问学者;

中国“青年介入委员会”委员;

上海“卒中理事会”理事;

上海卒中学会“血管内治疗分会”委员;

参研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多项,主持上海市科委项目1项,上海市卫生健康委员会科研项目1项;

发表SCI及国家核心期刊论文10余篇,参与编写医学专著多部;

擅长复杂性脑、脊髓血管病(颅内动脉瘤、脑血管畸形、颈动脉狭窄和大脑中动脉狭窄)的血管内介入治疗及显微外科手术。烟雾病颅内外血管搭桥术。


点击扫描上方二维码

查看更多“介入”内容


声明:脑医汇旗下神外资讯、神介资讯、脑医咨询、Ai Brain 所发表内容之知识产权为脑医汇及主办方、原作者等相关权利人所有。

投稿邮箱:NAOYIHUI@163.com

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裁切、录制等。经许可授权使用,亦须注明来源。欢迎转发、分享。

投稿/会议发布,请联系400-888-2526转3。


最新评论
发表你的评论
发表你的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