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1月11日发布 | 776阅读
神经介入-狭窄

神经介入案例(54):串联病变急诊取栓——BAT技术助力长鞘越过ICA近端次全闭塞高到位,MCA闭塞血管抽吸,ICA斑块处残留血栓,保护伞下急诊CAS

陈红兵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达人收藏

简要病史

男,74岁

发病时间:2023-9-25 09:50

症状:突发右侧肢体无力

到院时间:2023-9-25 12:50

NIHSS-18

既往高血压、糖尿病、心功能不全、肾功能不全、冠心病心脏搭桥术后、心室内血栓病史


2023-9-25 13:04  急诊多模式CT

图片

CT平扫:双侧侧脑室旁脑白质改变,ASPECT-10。


图片

图片

CT平扫薄层重建:左侧颈内动脉末端和大脑中动脉主干移行部位血栓高密度征。


图片

4D-CTA(动脉期):左侧颈内动脉和大脑中动脉未见显影。


图片

4D-CTA(静脉晚期):左侧颈内动脉颅内段明显延迟显影,且显影纤细,表明其内血流速度显著缓慢。


图片

颈部CTA:左侧颈内动脉起始部混合密度斑块,伴管腔重度狭窄,狭窄远侧管腔显影纤细。


图片

CTP:左侧MCA供血区大范围TTP显著严重降低,但未见CBF或CBV严重降低区域。

手术

2023-9-25 14:35  急诊取栓介入治疗


点此查看此患者的急诊取栓介入治疗过程手术视频


术后即刻CT未见颅内出血,再通后患者症状明显改善,术后即刻NIHHS-6


2023-9-26 术后第二日复查CT

图片

CT平扫:所见基本同术前。


2023-10-6

图片

CT平扫:所见基本同前。


2023-10-7 MRI

图片

DWI:左侧放射冠区和额叶皮质见两个小急性梗死灶。


图片

3D-TOF-MRA:左侧前循环颅内动脉显影良好。


出院NIHSS-4。


简要评析

脑卒中急诊取栓时,不时会遭遇前循环串联病变,目前对其该采取何种介入治疗策略,还存在争议。


本病例脑卒中机制是:

左侧ICA近端次全闭塞合并血栓形成,血栓脱落栓塞同侧ICA末端和MCA主干。急诊取栓时,术者采用BAT(球囊辅助通过)技术助力长鞘先越过ICA近端次全闭塞位置,并进一步高到位接近颅底部位。而后微导丝微导管将中间管引致MCA主干,一次抽吸获得完全再通;再把中间管送至海绵窦段,经中间管输送Spider 保护伞,释放保护伞后撤出中间管,并将长鞘撤到颈总动脉,造影见ICA近端斑块远侧有残留附壁血栓,故又行急诊CAS术。


在此患者,之所以采用BAT技术将长鞘越过ICA近端次全闭塞高到位,是基于以下几点考虑:

1、长鞘高到位,为后续取栓操作提供更好的支撑力;

2、应用小球囊辅助长鞘高到位,保证了在取栓后续过程中能有效阻断前向血流,大大减少栓塞风险;

3、长鞘高到位,在取栓成功后,能保证安全释放保护伞,以及后撤长鞘到颈总动脉,造影观察是否需要后续行急诊CAS。


本病例,成功取栓后,保护伞下造影发现,ICA近端斑块附近有残留附壁血栓。这种血栓取出体外存在较大难度,即使有保护伞,也可能出现逃逸栓塞风险。这种情况,笔者常规选择植入支架压住血栓,尽量避免血栓逃逸栓塞,同时缩减手术时间。


当串联病变近端ICA闭塞时,采用BAT技术将长鞘越过近端闭塞后,能够保证在阻断前向血流下,运用抽吸技术对ICA闭塞段血栓进行安全有效的清除。而且,在取栓成功后,还可以运用抽吸技术再次清理保护伞着落区的残留血栓,尽可能地减少血栓脱落栓塞风险。


串联病变取栓成功后,是否需要急诊CAS处理近端ICA病变,取决于以下因素:

1、ICA近端狭窄是否限制前向血流;

2、ICA近端狭窄病变是否合并明显夹层,这种夹层是否存在后续隐患,比如诱发血栓形成或夹层进展扩大;

3、是否合并取栓后并发颅内出血;

4、是否合并严重脑水肿,等。


串联病变采用BAT技术将长鞘越过近端闭塞后取栓,还提供了一种可能性,就是:在成功取栓后,通过高到位的长鞘直接释放支架,甚至可以不使用保护伞。这种策略能够最大限度地减少血栓逃逸栓塞风险,是因为:理论上支架远端部分释放贴壁后,能阻挡后续操作中脱落的相对大的血栓。要达到这个目的,技术上有以下要求:

1、长鞘要高到位,需越过潜在存在残留血栓的闭塞血管段。

2、支架需足够长度,最好能够覆盖从C1段远端__CCA近端,同时支架网眼需足够小,满足尽可能阻挡血栓的要求,在这一点上,部分型号的Wallstent颈动脉支架能够满足需求。

3、开始释放支架时,长鞘每次后撤一小段距离后释放一段支架,在支架已经释放一段长度且贴壁良好时,回撤长鞘的距离就可以大一点了,这种操作是为了提高支架阻挡血栓脱落移位的功效。


BAT 技术对器械和操作的基本要求有:

1、导丝要硬,这样才能提供足够的支撑力,便于长鞘或指引通过,笔者通常用 Command 18 导丝,V18 导丝也是很好的选择。

2、通常用·014”直径微导丝通过 ICA 近端病变,微导管跟进,撤出.014”导丝,送入.018”(300cm) 硬导丝,交换出微导管。

3、选择直径 3mm,长度 30mm 的 sterling 球囊(波科)。之所以选择 Sterling 球囊,是因为此球囊能通过.018”导丝输送。 球囊直径选 3mm,是因为 6 长鞘外径接近 3mm,这既能保证 6F 长鞘顺利通过 ICA 近端病变,也能保证长鞘通过后能有效阻断前向血流。如果球囊直径小于6F 长鞘内径,长鞘通过近端病变可能不顺利;而球囊直径大于 3mm,则 6F 长鞘通过病变后,可能难以阻断前向血流。如果球囊长度短的话,则可能不能完全覆盖 ICA 近端闭塞斑块,不利于长鞘通过;而 30mm 长度可基本保证能覆盖 ICA 近端斑块病变。

4、球囊在 ICA 近端闭塞病变处充盈后,缓慢减压,同时前推跟进长鞘。如果是狭窄病变,C1 无明显血栓时,可以长鞘高到位。若 ICA 近端闭塞,长鞘通过近端闭塞斑块后就停住,后续通过长鞘用中间管或抽吸管进行 ICA 内的血栓清除操作。

https___www.medtion.com_app_subspecialty_index.html_channelId=4&channelTitle=介入&mpId=730&ocsId=788.png

点击上方二维码

查看更多“介入”内容


声明:脑医汇旗下神外资讯、神介资讯、脑医咨询、Ai Brain 所发表内容之知识产权为脑医汇及主办方、原作者等相关权利人所有。

投稿邮箱:NAOYIHUI@163.com 

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裁切、录制等。经许可授权使用,亦须注明来源。欢迎转发、分享。

投稿/会议发布,请联系400-888-2526转3。


最新评论
发表你的评论
发表你的评论

临床研究

2730内容842阅读

进圈子
来自于专栏
关键词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