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1月10日发布 | 498阅读

一文带你看懂,抗帕金森病常用的6类药物

脑医咨询助手

药物治疗,是帕金森病的首选治疗手段,且是整个治疗过程中的主要治疗手段,对改善帕金森病患者的临床症状起到关键作用。但很多患者对药物相关知识理解不足、服药依从性不高,不但不利于恢复和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反而会加速疾病进展。

我们提倡早发现、早治疗,不仅可以更好地改善症状,而且可能帮助延缓疾病的进展。那么,帕金森病都有哪些常用药物?这些药物又该如何应用呢?下面,我们就来进行盘点,带大家了解抗帕金森病常用的6类药物。


复方左旋多巴


复方左旋多巴是治疗帕金森病的标准疗法,是帕金森病药物治疗中最有效的对症治疗药物,对震颤、强直、运动迟缓等,均有较好的疗效,我们国内常用的有:多巴丝肼片(美多芭)、卡左双多巴缓释片(息宁)这两种药品。


美多芭,主要由左旋多巴和苄丝肼按4:1的比例组成,其规格为左旋多巴200mg+苄丝肼50mg息宁,是由左旋多巴和卡比多巴按4:1的比例组成,其规格为左旋多巴200mg+卡比多巴50mg。苄丝肼和卡比多巴是外周脱羧酶抑制剂,可减少左旋多巴在外周的脱羧,增加左旋多巴进入脑内的含量,转化成多巴胺发挥治疗作用。

中国帕金森病治疗指南(第四版)明确指出:早期帕金森病患者不建议刻意推迟使用左旋多巴。对于晚发型帕金森病患者,或者运动功能改善需求高的较年轻患者,复方左旋多巴可以作为首选,但应维持满足症状控制前提下尽可能低的有效剂量。

需要注意的是,
这类药物会因蛋白质的摄入影响其吸收,所以服用的时间都应该放在饭前一小时或者饭后1.5-2小时。服药期间避免过多食用牛奶、鸡蛋、豆浆等蛋白质类食物。


多巴胺受体激动剂


包括麦角类和非麦角类, 可直接激动脑内多巴胺受体而发挥作用。目前临床常用的是非麦角类DAs激动剂,适用于早期帕金森病患者,也可与复方左旋多巴联用治疗中晚期患者。


目前国内上市且常用的药物有:普拉克索(常释片及缓释片)、吡贝地尔缓释片、罗匹尼罗(常释片及缓释片)、罗替高汀贴片



不同于左旋多巴,这类药物不受饮食中蛋白质的影响,也不依赖身体内的多巴胺浓度,因此服用时间不受进餐影响。但是为了减少药物对胃肠的影响,建议随餐或餐后服用该药物。此外,由于多巴胺受体激动剂大多有嗜睡和精神不良反应发生的风险,服用后需谨慎驾驶及避免高空作业


单胺氧化酶B型(MAO-BI)抑制剂


多巴胺在脑内通过MAO-BI氧化降解,并在其代谢过程中产生大量氧自由基损伤神经元。因此,抑制MAO-BI的活性既能延长多巴胺在脑内的停留时间、增强疗效,减少左旋多巴的用量及其副作用,又能间接起到保护神经元的作用。

 

目前国内上市的MAO-BI包括第一代MAO-BI司来吉兰常释片、第二代MAO-BI雷沙吉兰,对于帕金森病患者的运动症状有改善作用。

该类药在中国帕金森病治疗指南中被推荐用于治疗早期帕金森病患者,特别是早发型或者初治的帕金森病患者,也可用于进展期的帕金森病患者的添加治疗。


需要注意的是,不要在傍晚或者晚上服用司来吉兰片,最好不要超过下午4点服用,以免引起失眠。同时,要避免司来吉兰片与抗焦虑、抑郁药物联合使用,如氟西汀、帕罗西汀等。


儿茶酚-O-甲基转移酶抑制剂(COMT)


这类药物跟左旋多巴药物是一对黄金搭档,主要是减少左旋多巴在脑外周的快速降解,使左旋多巴的生物利用率增加,并增加脑内可利用的的左旋多巴总量。


该类药物主要有恩他卡朋、托卡朋、奥匹卡朋和恩他卡朋双多巴片等,国内临床上最常用的是恩他卡朋(柯丹),托卡朋因为具有较强肝毒性,已经被淘汰了。

恩他卡朋目前在帕金森病中主要作为中晚期添加治疗,能进一步改善帕金森病的运动症状,对症状波动也有一定改善作用。需要注意的是,恩他卡朋须与复方左旋多巴一起服用,单用无效

恩他卡朋在用于治疗帕金森病的过程中,患者可能出现胃肠道症状,主要是恶心、呕吐、便秘和腹泻等症状,还有尿液发黄、困倦、低血压等,当然最主要的是肝功能的损害,所以建议
长期服用的患者要定期做肝功能的检测。并且,用药期间不宜驾驶车辆、操纵机械和高空作业


抗胆碱能药


该药物可以选择性阻断大脑纹状体的胆碱能神经通路,从而有利于恢复帕金森患者脑内多巴胺和乙酰胆碱的平衡,改善帕金森患者的症状。目前,帕金森病临床上常用的抗胆碱能药物是苯海索(安坦)

 

苯海索属于抗震颤麻痹的药,主要适用于震颤明显且年龄较年轻的病人,对无震颤的患者不推荐应用

苯海索的副作用随着药物剂量增大而增大,包括眼花、诱发青光眼、口干、头晕、困倦、排尿困难等。如果长期服用苯海索,会对人的认知功能障碍有一定的影响,包括人的记忆障碍、精神错乱、幻觉、镇静和焦虑、异动症等,所以要定期筛查认知功能,一旦发现认知功能下降则应停用;对60岁以上的患者尽可能不用或少用;若必须应用则应控制剂量。


金刚烷胺


金刚烷胺是抗帕金森药物中的多面手,进入脑组织后可促进释放多巴胺,或延缓多巴胺的代谢而发挥作用,能改善帕金森病的运动症状(如静止性震颤、肌强直和姿势平衡障碍等)。金刚烷胺与抗胆碱能药物或者左旋多巴联合使用,有协同作用,并且对于改善患者的异动症,有一定的帮助,适合各个阶段帕金森病人的合理选用。

 

但是需要注意,金刚烷胺在使用半年至一年后会逐渐失去疗效,但停药一段时间后再用,效果又会恢复。


金刚烷胺最常见的副作用是出现皮肤的网状青斑,或者踝部、小腿的水肿。此外,金刚烷胺还可能导致眩晕、情绪异常、幻觉、睡眠障碍、恶心、呕吐、厌食、口干、便秘等。对于这些不良反应,一般可以通过减少剂量或停药来缓解症状。



抗帕金森病的药物非常繁多且复杂,在选择药物治疗帕金森病时,一定要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合理用药,因为每个患者的情况都不同,切勿擅自加药、停药、换药。当药物治疗效果不佳时,就需要考虑采取手术治疗来控制症状。



如果您对自己的疾病就医没把握,或者想获得更便捷的服务,记得关注【脑医咨询】公众号,我们帮你解决看病难题!咨询帕金森病问题,进入病友交流群,请识别下方二维码添加脑医咨询助手为好友,发送相关疾病名称。

文章对你有用的话
记得
收藏+点赞+转发哦~

 
 
参考:中国帕金森病治疗指南(第四版)、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内科
免责声明:科普内容仅供参考,如有不适请及时就医

最新评论
发表你的评论
发表你的评论
相关临床评分小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