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1月07日发布 | 762阅读

【内外兼修】岛叶的解剖与功能&岛叶胶质瘤的临床诊断及术后常见并发症处理——节选自《岛叶胶质瘤手术技术中国专家共识(2023)》

神内资讯

脑医汇

达人收藏

脑医汇,由外而内,融“汇”贯通

内外兼修:聚焦神外指南共识规范中的神内参与,推广与实践神经疾病的MDT诊疗

岛叶作为五大脑叶之一,其功能主要包括内脏感觉、辅助运动、躯体感觉及语言功能等。岛叶是胶质瘤的好发部位之一,颅内约25%的低级别胶质瘤和10%的高级别胶质瘤原发或累及岛叶。岛叶胶质瘤是一类具有独特生物学特性的脑胶质瘤亚型。由于岛叶毗邻重要的功能区域和血管结构,该区域手术操作难度大、术后易出现功能障碍。中国医师协会脑胶质瘤专业委员会、中国抗癌协会脑胶质瘤专业委员会与中国脑胶质瘤协作组共同组织国内脑胶质瘤领域相关专家学者,综合《中国脑胶质瘤临床管理指南2022》《脑胶质瘤诊疗指南(2022版)》《脑胶质瘤诊疗标准化操作规程(SOP)》等指南规范,撰写《岛叶胶质瘤手术技术中国专家共识》



岛叶解剖与功能

1.大体解剖

岛叶于1809年首次被德国解剖学家J.C.Reil发现并命名,因此也被称为“雷尔岛”(Island of Reil)。岛叶皮质呈倒三角锥形,位于外侧裂深部,由额盖、顶盖和颞盖覆盖。岛叶皮质由前岛(副岛回,岛横回和岛短前、中、后回)和后岛(2个岛长回)构成,长短回间由岛中央沟分隔,岛中央沟与大脑皮质中央沟平行。环岛沟围绕岛叶,可分为前界、上界和下界三部分。前界,称为前环岛沟,从底端向前上方走形,深达额盖眶部;上界,称为上环岛沟,水平走行,在额顶盖下岛叶上缘,从前环岛沟上端向下环岛沟后端延伸;下界,称为下环岛沟,位于颞盖下方,岛叶下缘,为颞干外侧部上缘。上环岛沟与前环岛沟和下环岛沟的连接处分别称为岛前点和岛后点。在岛叶肿瘤切除过程中,前环岛沟和下环岛沟相对容易显露,而上环岛沟的显露较为困难,需牵拉额叶。若肿瘤位于优势半球,不适当的牵拉可引起额下回后部Broca区(三角部、盖部)损伤,引起术后语言功能障碍。


2.血管解剖

大脑中动脉(middle cerebral artery,MCA)是岛叶及相关结构主要供血动脉,可分为4段,包括蝶骨段(M1)、脑岛段(M2)、岛盖段(M3)和皮质段(M4)。由M1段发出的外侧豆纹动脉和M2段发出的岛叶皮质穿支动脉与岛叶胶质瘤关系最为密切。外侧豆纹动脉在MCA起点外1~2cm范围内发出,主要供应内囊、壳核和苍白球;M2段从岛阈由前下向后上紧贴岛叶表面走行在脑沟内,终止于环岛沟,途中发出岛叶皮质穿支动脉供应岛叶皮质和白质,为岛叶胶质瘤的主要血供来源。岛叶皮质穿支动脉大多短小,数量可达百支左右,偶尔到达屏状核和外囊,但一般不向内囊区域供血。因此,外囊被视为外侧豆纹动脉和岛叶皮质穿支动脉供血的分水岭。位于M2分支后部发出的岛叶皮质穿支动脉存在长穿支可能,参与放射冠的血供,但在术中解剖辨认困难。


岛叶的引流静脉大部分汇入大脑中深静脉系统,少部分汇入外侧裂的大脑中浅静脉,而后者走行变异较大。术中保护引流静脉和保护动脉同等重要,应在手术计划中予以充分整合考虑。


3.纤维解剖

岛叶皮质向深处依次为最外囊、屏状核、外囊、壳核、苍白球、内囊、尾状核和丘脑等重要结构。岛叶主要通过广泛的白质纤维与周围结构相联系。钩束为构成颞干前部核心成分的一束C形连合纤维,位于前穿质的外侧缘,沿颞极向上经颞干前部,走行于岛叶皮质内侧的最外囊和外囊,后止于额眶区,可能参与情绪网络传导;下额枕束作为脑内最长的联络纤维之一,在岛叶下方经颞叶联系额叶、枕叶,在钩束上方穿行最外囊和外囊,参与语义传导。上纵束是连接大脑前后的双向神经纤维束,联络额、顶、枕、颞4个脑叶,由水平段(额顶段)、垂直段(颞顶段)、弓状束(颞额段)3个部分组成。水平段起源于角回和缘上回水平的顶叶下部,走行于弓状束外侧,终止于中央前回和额下回后部(Broca区),参与构音编码。垂直段起源于颞上回和颞中回的后部(Wernicke区),垂直走行于弓状束外侧,与之平行,终止于顶叶下部。弓状束起自颞上回的后部(主要是Wernicke区),绕过外侧裂,在岛叶和豆状核上外侧走行,在皮质脊髓束的外侧,终止于中央前回腹侧、额下回后部和额中回,参与传导语音系统信号。下纵束为联系同侧颞叶与枕叶的纤维束,沿侧脑室下角和后角的外侧壁走行。


4.功能

岛叶与边缘系统、杏仁核、基底节以及几乎所有脑叶均存在高度复杂联系,被认为是最神秘的大脑区域之一。人类岛叶内存在多个重要功能域,如岛叶后部感觉运动区、中央嗅觉味觉区、前腹侧岛叶社会情绪区、认知前背侧区域。目前认为其参与自主神经系统的调节、身体状态的监测、内感受、思维和情感的整合、味觉和内脏记忆、社会情绪加工、语言功能、移情与社会认知、风险决策等功能调控。



临床诊断

1.临床表现

岛叶胶质瘤常见症状包括癫痫发作、失语、运动障碍、认知功能障碍、记忆力下降、头痛等,部分患者无典型症状。


2.影像学特点

一般情况下,岛叶低级别胶质瘤磁共振成像(MRI)多表现为实性肿块,T1WI呈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信号较均匀,瘤周水肿多不明显,增强扫描后肿瘤可轻度强化或无明显强化;病灶内可出现钙化,钙化在T1WI和T2WI中则均表现为低信号。岛叶高级别胶质瘤MRI多表现为混杂信号,增强扫描后肿瘤实质部分呈不规则片状或环形强化。岛叶胶质瘤级别越高,磁共振灌注加权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perfusion weighted imaging,MRPWI)信号往往越高。胶质瘤中磁共振波谱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spectroscopy,MRS)N-乙酰天门冬氨酸峰(N-acetyl aspartate peak,NAA-peak)明显下降,胆碱峰(choline peak,Cho-peak)明显升高。



术后常见并发症处理

1.颅内压增高:

多与术后脑水肿、术后出血等有关。结合CT、MRI影像信息、患者生命体征等,评估颅内压增高严重程度,可合理采用甘露醇、呋塞米、高渗盐水、白蛋白等降低颅内压,必要时可考虑去骨瓣减压。


2.术区血肿:

多与术中止血不彻底、静脉回流受阻、皮质引流静脉断裂等有关。根据患者生命体征、瞳孔意识状态、颅内压情况、血肿量等综合考虑,采取保守治疗或手术清除血肿。


3.术后癫痫:

术后常规抗癫痫药物(丙戊酸钠、左乙拉西坦等)。若术后出现癫痫,根据术后癫痫发作类型、频率等可采取监测药物浓度、调整或联合其他抗癫痫药物等处理。具体可参考《成人弥漫性胶质瘤相关癫痫临床诊疗指南》。


4.颅内感染:

常表现为持续高热、颈强直、脑脊液白细胞数和蛋白量升高、氯化物和糖降低等。脑脊液应行细菌培养,必要时可行病原学基因检测。针对细菌对抗生素敏感程度以及临床经验选择合适的抗生素。腰椎穿刺引流感染性脑脊液有助于加快颅内感染控制。


5.功能障碍:

术后可出现运动、语言、认知等功能障碍,可能与术中功能区损伤、术后脑水肿、脑缺血等有关。根据功能障碍的原因适时调整药物。病情稳定情况下尽早进行功能障碍评估,有针对性地制定康复计划。

引用文献:

中国医师协会脑胶质瘤专业委员会,中国抗癌协会脑胶质瘤专业委员会,中国脑胶质瘤协作组. 岛叶胶质瘤手术技术中国专家共识[J]. 国际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杂志,2023,50(4):1-8. DOI:10.16636/j.cnki.jinn.1673-2642.2023.04.001.

点击跳转 指南原文

声明:脑医汇旗下神外资讯、神介资讯、神内资讯、脑医咨询、Ai Brain 所发表内容之知识产权为脑医汇及主办方、原作者等相关权利人所有。

投稿邮箱:NAOYIHUI@163.com 

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裁切、录制等。经许可授权使用,亦须注明来源。欢迎转发、分享。

最新评论
发表你的评论
发表你的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