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0月24日发布 | 800阅读

OCIN·创新|泛血管介入机器人人体临床试验正式启动

神介资讯

达人收藏














手术台上,介入机器人“医生”旋转机械手,平稳工作着......
导管室外,介入医生紧盯电脑屏幕,通过两枚手柄遥控操作介入机器人,控制导管导丝前进、后退,两方隔空配合,开展着手术。
这不是科幻片里的镜头,而是爱博首款神经介入机器人roboangio人体临床试验的真实场景。

作为人类医生的“新手术搭子”,介入机器人可靠吗?


“能做手术的机器人”,会为介入医学带来怎样的未来?


OCIN 2023


10月20日,东方脑血管病大会2023(OCIN 2023)泛血管介入机器人专题会上,爱博PANVIS泛血管介入机器人人体临床试验联合启动仪式顺利举行,标志着我国介入手术机器人领域又向前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试验启动仪式

本次活动由深圳市爱博医疗机器人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陆晓华先生主持,国际知名放射神经介入专家&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圣迈克尔医院神经血管介入主任Vitor Mendes Pereira教授、大会主席&海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上海长海医院)刘建民教授、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符伟国教授、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葛均波院士团队代表裴志强教授、深圳市爱博医疗机器人有限公司董事长兼创始人&日本工程院外籍院士郭书祥教授、公司总经理郭健博士、副总经理曹志先生、副总经理任文永博士共同上台参与试验启动仪式。

陆晓华先生主持

刘建民教授致辞

符伟国教授致辞


郭书祥先生致辞


刘建民教授、符伟国教授、郭书祥教授分别带来精彩致辞。
随后,刘建民教授、任文永博士开展了精彩的主题报告,与各位与会专家同道们分享经验,共同探讨介入机器人未来的发展方向。

“介入机器人进入临床的速度,会远超我们的想象”


在过去几年里,学界、行业内对介入机器人始终充斥着各类不同的声音,这很正常。比如三十年前,神经外科显微镜器械刚引进我国时,许多神经外科医生不习惯,但目前已经发展到了微创神经外科的重要时期;又如神经介入医生一直坚持的经桡动脉入路(TRA),也直到现在大家慢慢发现其能给患者带来更大的就医感受,安全性更高、效果更好。所以,介入机器人也一定会经历时间、技术、患者的考验,而满怀探索精神,勇敢尝试新兴事物,坚持寻找更前沿的手术操作方式去解决临床问题,也应该是每位术者或研发者,应该努力的方向。
“我想,介入机器人一定是介入医学的未来,也许有一天,介入医生会因为没有介入机器人的配合,而感到不习惯”。
随后,刘建民教授分享了爱博首款神经介入机器人roboangio人体临床试验结果。
他讲到,由深圳爱博研发的血管介入手术控制系统,用于脑血管造影手术中辅助医生递送导管、导丝完成血管造影的临床成功率,非劣于常规人工操作的脑血管介入造影术。实际上,在正式开展临床之前,我们就已经参与过大量的模拟器、动物实验验证和培训活动。同时,刘建民教授团队联合海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上海长海医院)、温州市中心医院、福建省漳州市医院、珠海市人民医院,仅用4个月就完成了临床入组,其中,试验组63例,对照组65例。
主要有效性终点(临床成功率)方面,无论是试验组,还是对照组,都100%完成了手术,并由第三方核心实验室通过术中影像阅片后独立评价判定,最终用机器人完成造影和医生手术操作完成造影的结果是一致的。不仅如此,在超选技术成功率、平均靶血管超选时间、手术操作时间、DSA透视时间等次要有效性评价指标中,试验组与对照组亦无显著差异,试验产品临床性能可靠。刘建民教授表示,更加振奋人心的是,试验组超选技术成功率为100%,使用试验器械可辅助手术医师完成高精度的超选择性插管临床操作;试验产品临床性能可靠;试验器械的术前装机工作,则可能导致整体手术时间的延长,但有效手术操作时间与常规人工手术无差异,因此,整体手术时间的相对延长不对受试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造成影响;而主要术者辐射吸收剂量试验组明显低于对照组,试验产品可显著减少临床医生遭受的医源性电离辐射暴露,试验器械在各项器械性能评价中均取得了优良的评价。
安全性终点方面,试验组与对照组同样没有显著差异,整个试验过程中未发生与研究器械相关的不良事件未发生器械缺陷,试验产品具有良好的安全性,能够满足临床应用的基本要求。
令人振奋的临床试验结果,标志着爱博首款神经介入机器人roboangio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得到了临床证实,人体临床试验圆满成功。
对此,刘建民教授表示:
随着科技的不断革新,集机器人技术、计算机技术和传感技术于一体的高科技智能设备,即神经介入机器人,将会以更有效、更安全的优势,加速开启介入医学的新时代,这一重要的发明创造,将在未来医疗领域、患者的生命健康中,迸发出更大的价值。
“我相信介入机器人进入临床的速度,会远超我们的想象。”

全球首创,让创新触达患者的每一根血管

尽管爱博首款神经介入机器人roboangio人体临床试验取得了良好的研究结果,但作为泛血管介入手术机器人领域的开创者和领跑者,爱博医疗机器人依旧秉持着“always be better”的信念,从社会需求与技术转化两大领域,推动产品的更新迭代。

会议期间,任文永博士围绕爱博首款神经介入机器人roboangio和未来泛血管介入机器人PANVIS Star的产品性能、优势特点进行了介绍。他提到,追求更精准的技术为爱博PANVIS Star泛血管介入手术机器人赋予了新的可能,使它能够实现术者手术零辐射、术中快速更换器械、超强兼容性等诸多优势,其远程系统能够链接顶级医院与偏远基层医院,提高医疗资源可及性,全球独创的COF(Catheter-On-Finger)“指尖导管”操作系统,更是能够提升手术操作的精准性安全性,极大缩短了医生的学习曲线

“血管介入手术场景中广泛存在的临床需求,新材料、传感器、AI算法、控制理论等多项前沿技术的叠加,一定会加速血管介入机器人的商业化应用,我们对此抱有坚定的信念!”,任文永博士在报告中讲道。

科技赋能医疗发展,技术推动健康进步。

血管介入手术机器人仿佛一个步履蹒跚的孩童,在无数开拓者的指引下,莘莘医者的帮助中,怀揣着科技创新和医工结合的理想,一路披荆斩棘,成长为风华正茂的少年,站立在介入医学光明的未来里。

伴随着爱博PANVIS泛血管介入机器人人体临床试验的成功启动,我们相信理想已经不远。

相信通过东方脑血管病大会2023(OCIN 2023)这一优质的学术交流平台,会有越来越多的专家学者、企业同道聚焦医疗创新,将产、学、研、医深度融合,打破更多学科壁垒,用坚持和执着,以心意和新意,共同绘就介入医学事业发展蓝图,惠及更多患者的生命健康!






















延伸阅读

OCIN·专访|许奕教授:攻克AVM应该为期不远

OCIN·专访|洪波教授:真理需要不断验证

OCIN 2023|圆满收官:与世界相交,起于东方而不止于东方

刘建民教授:从OCIN看中国神经介入的发展

OCIN2023特别报道——刘建民教授专访

OCIN 2023丨谋行业发展方略,圆世界学术期待:OCIN2023隆重开幕

OCIN·研究丨剑指神经介入临床治疗关键问题 四项MT系列研究OCIN2023启动

OCIN 2023 | 【日程抢先看】10月22日详细日程一览

OCIN 2023 | 【日程抢先看】10月21日详细日程一览

OCIN 2023 | 【日程抢先看】10月20日详细日程一览

OCIN 2023|手术直播专场:10家国内知名脑血管中心团队巡礼

OCIN 2023 | 【大会日程】10月19-22日,东方脑血管病大会2023暨上海市医学会脑卒中专科分会学术年会召开倒计时!

OCIN 2023丨见字如面:老一辈专家郝文清教授手写祝福,预祝大会取得圆满成功!

OCIN 2023 | 大会召开在即,这些亮点不要错过!

OCIN 2023|日程一览:精彩内容即将来袭

OCIN 2023|刘建民:如何让患者重返健康?这是我们始终的追求

OCIN2023即将开幕丨东方脑血管病大会2023暨上海市医学会脑卒中专科分会学术年会第一轮通知

上下滑动查看更多文章内容












OCIN往期录播 观看路径


点击上方二维码

进入脑医汇,回顾OCIN往届精彩内容


https___www.medtion.com_app_subspecialty_index.html_channelId=4&channelTitle=介入&mpId=730&ocsId=788.png

点击上方二维码

查看更多“介入”内容


声明:脑医汇旗下神外资讯、神介资讯、脑医咨询、Ai Brain 所发表内容之知识产权为脑医汇及主办方、原作者等相关权利人所有。

投稿邮箱:NAOYIHUI@163.com 

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裁切、录制等。经许可授权使用,亦须注明来源。欢迎转发、分享。

投稿/会议发布,请联系400-888-2526转3。


最新评论
发表你的评论
发表你的评论

OCIN专区

221内容1186阅读

进圈子
来自于专栏
关键词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