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0月24日发布 | 2291阅读

OCIN·专访|杨鹏飞教授:加强国际合作,与世界同频共振

杨鹏飞

海军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

达人收藏

11.jpg


2023东方脑血管病大会暨上海市医学会脑卒中专科分会学术年会(OCIN 2023)在中国▪上海举办。


脑医汇-神介资讯在本届大会期间(2023年10月19-22日)邀请多位国内外神介领域专家接受采访,采访报道将发布于脑医汇-神介资讯OCIN特别报道栏目,本期为大家带来海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上海长海医院)副院长兼脑血管病中心执行主任杨鹏飞教授专访报道,欢迎各位同道阅读、分享!



01

脑医汇-神介资讯


杨院长您好,很高兴我们在OCIN又见面了,这次大会您的任务很多,其中我看到您是负责了中等直径血管闭塞取栓这一板块的主持任务,能在这里跟我们谈一谈在这个板块当中您观看到的一些重点内容吗?

杨鹏飞 教授


感谢主持人,非常高兴又能借这个机会跟大家一起分享讨论,我们刚刚实际上是联合OCIN、北美、欧洲的神经介入学会一起开展了一个国际论坛。在这个论坛上来自北美以及欧洲还有咱们中国的专家针对同一个主题,即中等血管闭塞是否需要取栓,以及怎么取这个问题做了一系列的探讨,大家分别讲述了各自的观点。

对于取栓来说,尤其是对于大血管的闭塞,现在很重要的一个问题是,按照指南上来说,我们局限在proximal M2,也就是我们近端M2的血管以近的血管,我们定义为是大血管,而小血管一般是指远端末梢的血管。那么在这中间还有一个区间,我们就可以叫它medium vessel,即medium size vessel,就是中等血管或者叫做MeVO。中等直径的血管现在面临的主要的问题是,首先MeVO的定义是有争议的。第二是对于这样的血管,它堵塞的位置比较远,在治疗上尤其是策略的选择、器械的选择方面都没有一个准确的定义,以及中等血管闭塞患者有时症状相对较轻,要不要进行介入,这都是我们要考虑的问题。

我们在这个国际论坛当中,都分别阐述了各自的经验,但这些经验性的结论,未来还需要进一步去靠更高质量的临床研究,尤其是RCT临床研究来回答这些问题。现在我们也有四五项相关的研究在进行中,我想在未来几年当中,我们可能可以看到更可靠的证据。总体来说,大家会认为如果患者有较严重的症状,血管又可以达到,在血管不是特别迂曲的情况下,是可以尝试取栓的,但对于症状较轻的远端血管栓塞,尤其是在使用了tPA溶栓的情况下还是要慎重一点,以上就是我想要和大家分享的内容。

02

脑医汇-神介资讯


中等直径血管闭塞从病因角度又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这两种闭塞是否都可以采用取栓治疗?具体应使用何种技术?

杨鹏飞 教授


你所说的原发性、继发性闭塞,从我的理解来说,可能是我们通常说的在TOAST分型当中的分类。继发性的闭塞,可能是心源性的栓塞,这种栓子脱落到脑子里从而导致脑血管的栓塞;原发性的闭塞则是在局部动脉粥样硬化相关狭窄基础上的闭塞。

实际上对于MeVO来说,对于远端血管来说,动脉粥样硬化狭窄基础上造成闭塞的比例是比较少的。如果真的是动脉粥样硬化狭窄造成的远端血管闭塞,往往其侧支循环代偿也会更好,症状往往也比较轻。所以在真正的MeVO患者当中,我们在临床上需要进行干预的,由动脉粥样硬化引起的,原发性闭塞还是比较少的,大多数需要介入治疗的患者还是继发性的闭塞较为多见。

03

脑医汇-神介资讯


您能否谈谈中等直径血管闭塞取栓相较于静脉溶栓的优势是什么?

杨鹏飞 教授


其实我觉得这两者不存在一个直接的比较,因为就像我刚开始讲到的,溶栓与否取决于MeVO是否在溶栓的时间窗内,这也是选择取栓治疗非常重要的决策影响因素。


如果患者在远端血管闭塞程度越小,血栓越细,溶栓的疗效会越好。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它是一个中等血管、远端血管的闭塞,用了溶栓药,有可能可以使一些血管再通,因此现存的一种争论是,是否可以选择这样保守方式治疗。


其次,由于在远端血管进行治疗,无论是介入治疗、机械取栓或者是抽吸,发生穿支撕裂的风险较大,用了溶栓药之后,一旦产生蛛网膜下腔出血,可能会带来更加灾难性的后果,这个也是大家会比较慎重选择介入治疗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

04

脑医汇-神介资讯


随着导管技术的迭代更新,远端、中等直径血管闭塞(medium vessel occlusions,MeVOs)现正成为有前景的潜在EVT前沿。您是否能为我们简单介绍下中等直径血管闭塞取栓与大血管闭塞所致急性缺血性卒中(AIS)的取栓有何不同?需要注意的要点有哪些?

杨鹏飞 教授


其实这两者更多的不同,我个人觉得还是在于决策的选择上,到底要不要做取栓,这是核心的不同点。


两者在技术的选择上也存在很多的不同。我们希望能用尽可能安全的方式治疗,就如我刚刚所说,由于远端血管机械取栓时,血管移位导致蛛网膜下腔出血的风险较大,因此如果可以通过抽吸的方法处理远端血管闭塞,相比支架会安全一些。如果选择支架治疗,我们往往会选用小直径的支架,尤其是可以通过细的导管输送的支架,比如说17系列的三毫米左右的支架,它对血管的损伤会相对小一些。

05

脑医汇-神介资讯


您所在的长海医院团队在过去几年里,牵头启动了多项高质量的RCT研究,作为长海团队不可或缺的一份子,能否请您谈谈目前国内神经介入临床研究存在哪些问题?未来发展方向又是什么?

杨鹏飞 教授


如主持人所说,今年的东方会上我们又启动了4项新的MT系列临床研究。过去这几年,从2020年DIRECT-MT在《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发表之后,刘主任带着我们团队,在全国同道的支持帮助下,成立了一个OCEAN Consortium这个大的临床研究团队,几十家单位大家一起合作,做了一系列的工作,从DIRECT-MT到ENCHANTED-MT到我们国际合作的项目IRIS,包括现在即将结束的MAGIC-MT以及正在开展的LATE-MT和PROTECT-MT。


在这一次的OCIN 2023,我们启动的4项MT研究,包括硬膜外血肿的AEDH-MT、动脉瘤PARAT-MT、AVM-MT以及ENCHANTED-3/MT,也就是ENCHANTED-2/MT后续的研究,现在这一系列研究加起来可能有六七项正在同时开展,这些研究覆盖了大部分脑血管病——尤其是脑血管介入领域的各类不同疾病遇到的多种问题。


这些研究的开展就说明了我们整个研究团队的研究能力,现在大家对于怎么样做一个高质量研究已经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而且对于国际前沿问题的把握也越来越准确,知道哪些问题真的需要做高质量RCT,哪些问题我们能够掌握、能够尝试去回答,我想按照这样的发展我们的能力会越来越强。在我们目前开展的这些研究中,越来越多的国际的专家加入到了我们的指导委员会,加入到了我们的执行过程。比如说ENCHANTED-3/MT,作为一个国际合作的项目,英国、加拿大等很多国家都会参与入组病人。再比如我们颅内狭窄相关的ICAS-MT研究,欧洲、美国的专家也都加入到了我们的指导委员会当中。通过临床研究这个渠道、这个窗口,我们再次加深了与国际同行的合作。


总体来说,我认为中国神经介入同道在临床研究这个领域,是渐入佳境的,大家都逐渐了解了怎么去做研究,也更加愿意去做,这一点是非常重要的。我希望在未来我们能够有越来越多的成果,帮助全世界的同道认识到,脑血管领域——尤其是脑血管介入领域真正前沿的一些问题,得到一些标准的答案。

06

脑医汇-神介资讯


作为OCIN的一员,您陪伴OCIN经历了20年的发展变革,现如今OCIN也逐渐成为一个临床、教学、科研、创新全面发展的综合平台,再次感谢您的精彩讲课,希望您最后能为OCIN以及中国神经介入医生致以问候和祝福。

杨鹏飞 教授


我想借这个机会对前来参与OCIN 2023的,来自全世界,从事脑血管病、脑血管介入研究的同道表示感谢。谢谢大家对OCIN的支持和厚爱,希望今后我们可以继续以OCIN作为平台,作为窗口,加强同行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在OCIN目前的基础上做出更大的成绩,推动中国神经介入与世界的神经介入同频共振,与整个行业共同发展,谢谢大家!

 专家简介  


杨鹏飞.png


杨鹏飞

海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副院长,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

海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副院长、脑血管病中心执行主任

海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泛血管疾病管理中心共同主任

全军脑血管病研究所副所长

国家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

国防生物科技优秀青年人才

国家卫健委脑防委中青年专家委员会副秘书长

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分会青年委员

中国医师协会神经介入专委会青年委员

中国有色金属学会医用有色金属专委会副主任委员

项目负责人主持国家和省部级科研项目13项,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发表论文60篇,代表性成果发表于NEJM、Lancet杂志,获省部级一等奖4项


杨2.png

点击二维码,前往杨鹏飞 教授学术主页

查看更多精彩内容


延伸阅读

OCIN·专访|许奕教授:攻克AVM应该为期不远

OCIN·专访|洪波教授:真理需要不断验证

OCIN 2023|圆满收官:与世界相交,起于东方而不止于东方

刘建民教授:从OCIN看中国神经介入的发展

OCIN2023特别报道——刘建民教授专访

OCIN 2023丨谋行业发展方略,圆世界学术期待:OCIN2023隆重开幕

OCIN·研究丨剑指神经介入临床治疗关键问题 四项MT系列研究OCIN2023启动

OCIN 2023 | 【日程抢先看】10月22日详细日程一览

OCIN 2023 | 【日程抢先看】10月21日详细日程一览

OCIN 2023 | 【日程抢先看】10月20日详细日程一览

OCIN 2023|手术直播专场:10家国内知名脑血管中心团队巡礼

OCIN 2023 | 【大会日程】10月19-22日,东方脑血管病大会2023暨上海市医学会脑卒中专科分会学术年会召开倒计时!

OCIN 2023丨见字如面:老一辈专家郝文清教授手写祝福,预祝大会取得圆满成功!

OCIN 2023 | 大会召开在即,这些亮点不要错过!

OCIN 2023|日程一览:精彩内容即将来袭

OCIN 2023|刘建民:如何让患者重返健康?这是我们始终的追求

OCIN2023即将开幕丨东方脑血管病大会2023暨上海市医学会脑卒中专科分会学术年会第一轮通知

上下滑动查看更多文章内容












OCIN往期录播 观看路径

点击上方二维码

进入脑医汇,回顾OCIN往届精彩内容



点击上方二维码

查看更多“介入”内容


声明:脑医汇旗下神外资讯、神介资讯、脑医咨询、Ai Brain 所发表内容之知识产权为脑医汇及主办方、原作者等相关权利人所有。

投稿邮箱:NAOYIHUI@163.com 

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裁切、录制等。经许可授权使用,亦须注明来源。欢迎转发、分享。

投稿/会议发布,请联系400-888-2526转3。

最新评论
发表你的评论
发表你的评论

OCIN专区

221内容1186阅读

进圈子
来自于专栏
关键词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