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患者:女性,50岁;
主诉:突发剧烈头痛6小时;
现病史:患者于6小时前无明显诱因突发剧烈头痛,伴随左侧肢体偏瘫,就诊于我院急诊,查头颅CT显示:蛛网膜下腔出血;头颈部CTA显示:右侧颈内动脉眼段动脉瘤。以“蛛网膜下腔出血”收入我科。
既往史:既往有高血压病史,平素未规律服药,否认其他疾病及手术史。
体格检查:神志嗜睡,呼之可应,问答合理,Hunt-Hess II级,fisher分级3级,双瞳等大正圆,对光反射迟钝,颈软无强直,左侧肢体肌力0级,右侧有自主活动。

术前头颅CT及DSA检查显示:患者右侧颈内动脉眼段有一宽颈动脉瘤。



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右侧颈内动脉眼段血泡样动脉瘤破裂出血。
Nuva®血流导向密网支架联合弹簧圈栓塞治疗。

患者仰卧位,全麻成功后,常规腹股沟区消毒铺无菌巾,行右股动脉穿刺,置入6F 90cm动脉长鞘后送至颈内动脉C1段,行颈内动脉三维旋转造影。

【XT-17超选入动脉瘤腔内】
【Perfiller®4mm*8cm-3D半推入】
利用微导丝引导XT-27支架微导管置于大脑中动脉远端,然后将泰杰伟业TJED-D-5.0-14 Nuva®血流导向密网支架(预期血管直径和长度4.5mm*19mm)沿着支架微导管顺利输送到位。

缓慢回撤微导管,在颈内动脉末端处,影像下观察支架头端轻松打开,确认支架远端锚定区域,完成远端定位后,采用推拉结合方式缓慢稳定释放Nuva®支架至完全覆盖动脉瘤瘤颈口,并确保支架贴合打开情况良好。

经栓塞微导管完全填入泰杰Perfiller®4mm*8cm-3D,再依次填入泰杰Perfiller®3mm*6cm-3D、Perfiller®2mm*4cm-3D、2枚Perfiller®1mm*2cm-3D。


造影显示动脉瘤达到完全致密栓塞,撤出栓塞微导管。

继续缓慢释放Nuva®支架,在血管过弯处及支架尾端释放时注意随时调整系统张力,确保支架完全打开。
【过弯及尾部支架打开良好】
完全释放支架后,工作位造影可见支架显影清晰,形态良好,无贴壁不良,遂采取固定输送导丝,向前推送微导管,待微导管穿过装置后,将输送导丝远端回撤入微导管内,撤出支架输送系统。
为保证Nuva®血流导向密网支架的充分贴壁,支架完全释放后,微导丝弓背进入,进行支架内充分“按摩”,使之充分贴壁。

术后工作位及多角度观察,可见Nuva®血流导向密网支架打开良好、充分贴壁,颈内动脉血流正常,动脉瘤腔内可见明显造影剂滞留,分支血管保留良好,手术顺利结束。

【术后右侧颈内动脉正位造影】 【术后右侧颈内动脉侧位造影】

术者简介

· 湖南省医院管理协会神经介入专业委员会委员。

· 湖南省康复医学会神经介入委员会委员。

产品介绍
Nuva®血流导向密网支架采用了独特的释放-回收段显影设计,使释放过程的可控性增强,释放过程的可透视性有助于术者提前判断血管的走行,有利于及时调整微导管和推送杆的操作,帮助支架释放顺应血管形态。

Nuva®血流导向密网支架采用了镍钛合金丝、铂铱合金丝和镍钛铂丝三种丝有序编织而成。主体编织丝采用的是镍钛合金,其具有独特的超弹性,使得支架可以主动贴合血管管腔结构,消灭即刻管腔丢失,减少支架内血栓形成;同时可以耐受更高的形变,反复操作后仍然可以恢复初始形态,保证支架的贴壁。2根铂铱合金丝提供支架的宏观骨架显影,易于观察支架的打开和走行。约1/3的DFT丝提供支架的微观轮廓显影,易于识别支架的贴壁情况。

Nuva®血流导向密网支架提供9种外径选择,规格型号多达82种,适应载瘤血管直径2.0~6.0mm,为患者和医生提供全方位的动脉瘤治疗方案。

Perfiller®膨胀圈是国内首个高分子生物修饰的弹簧圈。高分子膨胀丝遇水膨胀,有效增加栓塞密度,形成更加坚固物理稳定结构,不易被压缩,对血流阻挡作用更强,从而有效降低复发率。内芯结构,高分子丝膨胀后不会超出金属丝一级螺旋,不会影响术中输送和调整。并且不会对其他弹簧圈产生挤压,从而确保术中安全。更大的螺旋间距减少金属占位,圈体更加柔软,释放的反作用力更小。改良推送系统,推送更加顺畅,力学传导更加合理。


点击上方二维码
查看更多“介入”内容
声明:脑医汇旗下神外资讯、神介资讯、脑医咨询、Ai Brain 所发表内容之知识产权为脑医汇及主办方、原作者等相关权利人所有。
投稿邮箱:NAOYIHUI@163.com
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裁切、录制等。经许可授权使用,亦须注明来源。欢迎转发、分享。
投稿/会议发布,请联系400-888-2526转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