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09月22日发布 | 792阅读
神经介入-动脉瘤

【通桥•凤舞华夏】后交通动脉瘤支架辅助栓塞一例

张文波

松原市中心医院

达人收藏




前言




颅内动脉瘤在人群中的发生率约1%-2%,动脉瘤破裂出血后致死率约25%-50%。根据ISAT及ISUIA研究均表明,介入栓塞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开颅夹闭,所以介入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逐渐成为发展趋势。目前大多数的前交通动脉瘤都可选择介入栓塞手术治疗。常规采用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技术,也可根据实际情况回收支架采用单纯弹簧圈栓塞。为了达到致密栓塞的结果,对于弹簧圈特别是填充圈以及收尾圈柔软度有更高的要求。



病例展播







病例简介

患者:老年女性,75岁,突发头痛,呕吐二小时。

既往史:高血压病史10年,糖尿病史10年。

入院查体:血压140/95mmHg,心率89次/分,呼吸20次/分。神清语明,双侧瞳孔等大同圆,对光反射灵敏,项强(+),四肢肌力及肌张力正常,双侧病理反射未引出,HUNT分级1级。






影像资料

头部CT显示蛛网膜下腔出血。


DSA:左侧后交通动脉瘤,大小约2.4*4.0,瘤颈宽4mm






治疗策略

支架辅助动脉瘤栓塞。






术中器械

  • 8F 导引导管

  • 6F 115cm 通桥银蛇®颅内支持导管  

  • 微导丝

  • 弹簧圈微导管

  • 支架微导管

  • 4.5*22 EP支架

  • 桥凤®弹簧圈AEC-2.5-04-S

  • 桥凤®弹簧圈AEC-2-04-S

  • 桥凤®弹簧圈AEC-1.5-02-H

  • 桥凤®弹簧圈AEC-1-02-H






手术过程

常规消毒、铺巾、全麻,穿刺右侧股动脉置入8F短鞘。超滑导丝结合5F多功能导管进入右颈内动脉,在导管支撑下将8F导引导管引入颈内动脉C1远段(鞘管内持续肝素盐水点滴,浓度:肝素50mg/500ml 0.9% NS)。造影确认工作位,0.014"导丝结合微导管将6F 115cm 通桥银蛇®颅内支持导管引至右侧颈动脉C4段加强支撑,银蛇颅内支持导管顺利到位。0.014"导丝结合微导管进入左侧大脑中动脉备用。0.014"导丝将微导管引至动脉瘤瘤腔,固定微导管。


沿弹簧圈微导管填入第一个圈AEC-2.5-04-S,成篮,圈填塞一半后,沿支架微导管释放支架进行辅助栓塞。


沿微导管(Echelon-10)继续填塞第一个成篮圈AEC-2.5-04-S,成功解脱,填塞第二个圈AEC-2-4-S


继续填塞第三个圈AEC-1.5-02-H


继续填塞第四个圈AEC-1-02-H,收尾。


在填塞过程中,通桥®簧圈能很好的顺应瘤体形态,钻孔能力较强,圈体比较柔软,在填塞过程中几乎不踢管。机械解脱释放比较稳定,一折一拉,即刻解脱。


栓塞后造影:动脉瘤致密填塞。














术者体会


合理的弹簧圈选择是手术成功的先决条件。通桥®簧圈超柔软的特性,顺应性更好,更容易进入更小的空间,对瘤壁压力更小,顺应瘤体形态,对于不规则动脉瘤、小动脉瘤和破裂动脉瘤安全致密填塞优势显著。


针对不同大小类型的动脉瘤,应遵循个体差异,选择不同的技术。





术者简介


张文波  

松原市中心医院

主任医师,医学硕士,院长助理,脑卒中中心主任,脑血管病介入治疗中心主任,神经外科二疗区主任

国家脑防委中青年专家委员会委员

吉林省医师学会神经介入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吉林省卒中学会神经介入专委会常委

吉林省医学会神经外科分会脑血管病学组委员

吉林省研究型医院学会器官捐献与分配专委会副主任委员

松原市医学会神经介入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松原市医学会神经外科分会副主任委员






往期精彩回顾



点击二维码  

查看往期精彩回顾






通桥.jpg

本内容仅供医学专业人士作线上专业交流

本内容不向非医学专业人士开放,敬请理解

讲课内容仅代表专家个人观点,非通桥医疗推广产品

https___www.medtion.com_app_subspecialty_index.html_channelId=4&channelTitle=介入&mpId=730&ocsId=788.png

点击扫描上方二维码

查看更多“介入”内容


声明:脑医汇旗下神外资讯、神介资讯、脑医咨询、Ai Brain 所发表内容之知识产权为脑医汇及主办方、原作者等相关权利人所有。

投稿邮箱:NAOYIHUI@163.com 

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裁切、录制等。经许可授权使用,亦须注明来源。欢迎转发、分享。

投稿/会议发布,请联系400-888-2526转3。

最新评论
发表你的评论
发表你的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