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09月21日发布 | 249阅读

上海长海医院陈菊祥教授团队:SNC-109 CAR-T治疗复发胶质母细胞瘤的I期临床研究患者招募中

脑医咨询

脑医汇


胶质母细胞瘤是较为常见的脑部恶性肿瘤,初诊发现的胶质母细胞瘤可以通过早期手术联合术后放化疗进行治疗,而对于复发的胶质母细胞瘤尚无明确有效的治疗手段。






研究信息



嵌合抗原受体工程化T细胞即CAR-T疗法在血液肿瘤取得很好疗效,国内外开展的一些临床试验表明,CAR-T疗法也可能成为治疗胶质母细胞瘤的新方法。


SNC-109注射液是一种携带两个CAR,并可以分泌两种抗体的CAR-T细胞。目前正在临床试验阶段。海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外科陈菊祥主任作为本试验的主要研究者负责本临床试验在海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开展工作。


本临床研究于2023年7月10日在海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医学伦理获批[伦理批号:CHEC2023-156],于2023年9月7日正式启动。如您或您的家人有意参加本临床试验,可扫描下文二维码留下您的联系方式,会有研究人员和您联系,介绍本试验的详细信息。


哪些患者适合参加本试验?
1
年龄18至70周岁(含),性别不限;
2
病理确诊脑胶质母细胞瘤;
3
曾接受过脑胶质细胞瘤病灶切除手术,放疗和替莫唑胺治疗;
4
目前已发现肿瘤复发;
5
自愿参加临床研究,能每三周来医院接受CAR-T治疗。


参加本试验需要额外做什么吗?
1
参加本试验,您将免费获得试验期间的试验药物(CAR-T)治疗。
2
试验要求的相关检查,如化验检查、头颅磁共振等检查都是免费的。
3
陈菊祥主任团队将根据患者情况确定是否适合参加本试验,是否需要对复发肿瘤进行再次切除;以及是否需要进行颅内置管。
4
如合适参加本试验,患者需进行T细胞采集、按时进行采血或脑脊液检查、至少每三周来院进行CAR-T细胞治疗等。


联系方式
研究机构:海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上海长海医院)


研究医生:姜彤  13775790173
神经外科  陈菊祥 主任医师、教授


门诊时间:周三上午;周三下午


联系地址:上海市杨浦区长海路168号


为更好帮助符合条件患者进行线上初筛、预筛,符合条件的复发脑胶质母细胞瘤患者,请扫下方二维码提交病历资料报名。




陈菊祥主任研究团队简介



上海长海医院(海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外科,是我国最早设立神经外科的医院之一。已建设成为国家重点学科、国家211工程重点学科、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和国家神经外科专科医师培训基地。学科主攻方向为神经肿瘤和颅脑战创伤。专业特色是脑胶质瘤的个体化、系统性综合治疗。学科共承担国家、军队及上海市课题128项,基金总额超5000余万元。学科的科技创新成果已获国家、军队、上海市一等奖6项、二等奖10项、三等奖7项等。科室现有医疗护理人员50余人,主任医师、正教授3人,副主任医师、副教授8人,主治医师6人,住院医师5人。




专家介绍 

陈菊祥 教授

海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上海长海医院)

海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上海长海医院)神经外科行政主任、书记、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博士后)导师,哈佛大学麻省总院博士后。


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全军高层次创新人才工程-“拔尖人才”、解放军原总后勤部“科技新星”,上海领军人才、上海卫生系统优秀学科带头人、上海曙光学者、浦江人才、青年科技启明星及追踪人才、银蛇奖等。荣立三等功2次,上海市卫生局行政记大功1次。2021年获评“人民好医生”。2018年获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外科手术大赛冠军和中国医师协会脑胶质瘤手术大赛一等奖。2017年获评平安“中国好医生”。


国家科技部重大项目、国家自然基金委评审专家,军队后勤科技装备评价专家库成员,海军教学创新团队成员。上海市医学会神经外科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协会脑胶质瘤专委会常委、颅底专委会委员,中国抗癌协会脑胶质瘤专委会常委,中国神经科学学会临床与基础分会委员,上海市抗癌协会神经肿瘤专委会副主任委员,全军神经外科专委会委员和上海司法鉴定专家委员会专家。担任《Neuro-Oncology》《中华显微外科杂志》《临床神经外科杂志》等7本杂志编委或审稿专家。


从事医疗教育科研工作28年。年均完成各类神经外科手术约400台左右。专业方向为颅脑创伤和神经肿瘤的临床与基础研究。擅长颅脑战、训创伤的临床综合救治;擅长以微创技术切除复杂颅底肿瘤、脑干肿瘤和颅颈交界处肿瘤等高风险手术;擅长脑胶质瘤系统性、个体化综合治疗。


带领科研团队主要围绕瞄准“脑胶质瘤恶性生物学特性研究及临床综合治疗”开展研究,并建成了国际上较大库存量的胶质瘤资料数据库和生物样本库。在此基础上,研究团队积累了丰富的临床及基础科研经验,获得国家自然基金数目、SCI论文总数及影响因子均逐年上升。目前团队共承担包括国家863计划、国家科技支撑项目、国家自然基金重点项目等国家级课题30余项;发表学术论文150余篇,其中SCI论文100余篇,近5年在高水平SCI杂志(IF>10及IF>5),如《Advanced Science》、《Trends Pharmacol Sci》、《PNAS》等发表论文30余篇,成果被《Cell》、《CA》、《Science》等著名杂志引用1800余次;指导多名研究生获上海市优秀硕士生学位论文及全军神经外科专业优秀博士论文等;团队成员参加了教材《神经系统肿瘤》等5本专著及《中国中枢神经系统胶质瘤诊断和治疗指南》编写;申请或授权国家发明专利10余项;以第一完成人获上海市科技进步奖一等奖(2016-1)、上海市科技进步奖二等奖(2005-1)、中国抗癌协会科技二等奖(2012-2)、中华医学科技奖(2010-1)和上海医学科技二等奖(2010-1)、江苏省科技进步二等奖(2022-2)等多项成果。

入选的人才计划及荣誉:

2023年 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

2021年 全军高层次人才创新工程-学科拔尖人才

2021年 人民网(人民日报社)“人民好医生”青年典范

2020年 国家“百千万”人才、国务院“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

2019年 全军优秀专业技术人员二类岗位津贴(2017-2020)

2018年 中国医师协会全国神经外科手术比赛“栋梁组”冠军金奖

2018年 中国医师协会中国脑胶质瘤手术大赛一等奖

2016年 入选全军高层次人才创新工程-学科拔尖人才培养对象

2015年 上海领军人才

2014年 上海浦江人才

2013年 中国人民解放军原总后勤部科技新星

2012年 上海曙光学者

2011年 上海市卫生系统优秀学科带头人

2010年 上海市科技英才提名奖

2009年 上海市科委启明星追踪人才

2018年 军队优秀专业技术人才三类岗位津贴

2007年 荣立三等功1次

2007年 上海卫生系统青年最高荣誉奖银蛇奖 卫生局行政记大功1次 先进工作者

2005年 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提名奖、全军优博、上海市优博

2005年 上海市青年科技启明星

2004年 上海优秀青年医学人才





如果您符合上述入选条件,请点击下方链接报名↓↓↓

点击进入报名入口>>


如果您想查询更多临床招募信息,请点击下方招募专栏,获取更多临床试验详情↓↓↓

点击进入招募专栏>>

注:报名需填写部分患者信息便于后续筛查使用,所以请确保您所填写的信息真实准确。非患者本人填写,请确保已获得患者知情(提交后,默认信息已获得患者知情)。


最新评论
发表你的评论
发表你的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