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09月21日发布 | 128阅读

电场、溶瘤病毒、硼中子,哪种治疗方式更适合恶性脑胶质瘤患者?听听王旋教授怎么说

脑医咨询助手

9月17日,脑医咨询携手武汉协和医院神经外科王旋教授开展了科普答疑直播,为患者及家属们讲解脑胶质瘤的全程化管理,帮助大家后续能够进行科学有效的治疗,拥有更多正向能量。


接下来我们将为大家分享王旋教授在科普直播中的精彩内容,一起来看看吧!



胶质瘤是最常见的颅内恶性肿瘤,具有发病率高、复发率高、死亡率高和治愈率低的特点。尽管目前脑胶质瘤的临床治疗联合了手术切除、放疗、化疗等治疗方法,其预后仍然较差,据相关统计数据,胶质母细胞瘤患者的中位生存期为14.6个月。此外,多数脑胶质瘤均在首次治疗后的不同时段内复发。


在直播中,王旋教授也重点介绍了术后新辅助治疗手段,让广大胶质瘤患者有更多机会借助一些新的治疗方法来延长生存期、维持生活质量。


电场治疗,延长无进展生存期

肿瘤电场治疗(TTFields)是一种通过便携式、无创设备实施的疗法,其原理是通过贴敷于头皮的转换片产生低强度、中频(200kHz)交流电场来干扰肿瘤细胞有丝分裂、抑制肿瘤细胞DNA修复,最终导致肿瘤细胞破裂。


在2018年,美国最新版NCCN指南将“常规放疗+同步和辅助替莫唑胺化疗+电场治疗”作为胶质母细胞瘤1类推荐。在同年12月,在中国的《脑胶质瘤诊疗规范(2018年)》中,肿瘤电场治疗也被推荐用于新发胶质母细胞瘤和复发高级别脑胶质瘤的治疗。


有条件考虑电场治疗的患者,建议在同步放化疗基础上联合电场治疗。因为电场可以打开血脑屏障,具有潜在的改善药物在中枢神经递送的机制,同时会增加放疗的敏感性、加大对肿瘤细胞的杀伤力,起到1+1>2的作用。

电场治疗的效果如何?根据目前真实治疗反馈来看,IDH突变型的四级胶质瘤在使用电场治疗后,肿瘤控制得很好,无进展生存期3年及以上。


溶瘤病毒疗法,以毒攻癌

溶瘤病毒是一类天然或经基因改造的病毒,其特点是能选择性地感染并杀伤肿瘤细胞,而对正常细胞损伤较小。其作用机制是溶瘤病毒通过自我复制在肿瘤细胞中大量增殖,最终裂解肿瘤细胞,进而释放更多的溶瘤病毒,引起肿瘤溶解;溶瘤病毒可以诱导全身及局部抗肿瘤免疫,激活T细胞靶向杀伤肿瘤细胞,使肿瘤消退。


目前,华山医院吴劲松教授团队领衔的溶瘤病毒JL15003注射液治疗复发胶质母细胞瘤患者的临床试验正在招募中,武汉协和医院神经外科王旋教授团队作为参与单位,也在积极开展溶瘤病毒临床试验,目前已经入组部分患者。


溶瘤病毒适合哪些成人脑胶质瘤患者?简单总结说明:



  • IDH野生型胶质母细胞瘤患者

  • 经标准治疗后出现进展或复发情况

  • 有位于幕上的颅内单病灶(病灶≤5.5cm), 且病灶不能跟脑室相通


溶瘤病毒是一种利用自身复制能力和免疫调节能力来对抗癌细胞的新型治疗方法,具有很大的潜力和前景。随着临床试验的开展,期待能为更多的胶质瘤患者带来新希望。


硼中子俘获疗法,精准爆破癌细胞

硼中子俘获疗法是近年来肿瘤治疗领域新兴快速发展的精准放疗技术,属于粒子放疗的一种,它是含硼靶向药物与中子照射相结合的双元治疗方式,可以选择性地在细胞尺度内有效地杀死肿瘤细胞。


使用硼中子俘获疗法(BNCT)时,有两样东西缺一不可:
1、硼药:将携带10B的靶向药物注射人体,这类药物对于癌细胞具有很强的亲和力,进入体内后会快速集结于癌细胞内。
2、加速器中子源:利用加速器中子源产生低能超热中子束对肿瘤部位进行外照射,中子被聚集在癌细胞内的10B俘获发生核反应释放两个高LET、短射程的重离子4He和7Li,强大的重离子效应引起癌细胞DNA双链断裂,致使癌细胞不可修复而彻底死亡。


硼中子俘获疗法的效果如何?一定程度上取决于肿瘤对硼药的吸收丰度,硼药吸收丰度越高,中子俘获放疗效果越好。据相关临床研究结果显示,患者在进行了硼中子俘获治疗后,肿瘤能够相应缩小。


目前,武汉协和医院王旋教授团队携手厦门弘爱医院启动高级别脑胶质瘤患者硼中子临床研究项目,期望让更多胶质瘤患者因此受益。


哪些胶质瘤患者能参与硼中子临床研究治疗?简单归纳如下:



  1. 成人胶质瘤患者(年龄≥18岁且<80岁,性别不限),经组织学确认的脑原发恶性肿瘤,CNS WHO III 级或IV级

  2. 身体状态基本处于健康范围(白细胞、红细胞、血小板在正常范围值)

  3. 心电图无临床显著异常(无心梗等表现)

  4. 曾接受放疗的患者,靶病灶的总累计剂量不超过65Gy

  5. 根据RANO(2010)标准有可测量病灶的患者

  6. 预期生存期不小于2个月


硼中子临床研究申请方式

如有符合条件的CNS WHO III 级或IV级的高级别脑胶质瘤患者,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提交病例资料参与线上初步评估。更多详情咨询,可联系脑医咨询助手:13062815932(微信同号)



除了上述三种新辅助治疗手段,武汉协和医院神经外科也在做一些其他的细胞免疫治疗,用于挽救复发的胶质母细胞瘤患者、全脑复发播散甚至全脊髓播散的患者。目前,基于CTLA-4纳米抗体的新型抗FAP CAR-T细胞治疗晚期胶质瘤的安全性及有效性临床研究已经通过了伦理,未来有望让更多患者获益。

所以,复发的胶质瘤病人不要太悲观,要保持治疗信心,新辅助治疗手段能够给大家更多的治疗选择和希望。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发展,相信病友们也能够在先进治疗技术的帮助下迎来更好的未来。

END




专家介绍



王旋 教授

  • 武汉协和医院神经外科,博士,副主任医师

  • 武汉协和医院神经外科脑胶质瘤和转移瘤组长,脑胶质瘤中心MDT负责人

  • 中国医药质量管理协会纳米抗体质量控制与研究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 国家神经疾病中心脑胶质瘤MDT联盟理事

  • 中国神经科学学会委员

  • 中国抗癌协会脑胶质瘤专业委员会委员

  • 湖北省神经修复学会秘书长

  • 湖北省神经外科青年学组委员

  • 湖北省病理生理学会常务委员

  • 主持湖北省重大应急攻关项目和面上项目各一项,以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发表SCI论文二十余篇,包括《Advanced Science》和《JECCR》等高影响因子论文。获得国家发明专利两项,并成功转化。

最新评论
发表你的评论
发表你的评论
相关临床评分小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