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09月15日发布 | 2427阅读

一文读懂,EasyRadial™输送导管如何实现Guiding Solo(“EGS”经桡技术续篇)

神介资讯

达人收藏



引言


对于第一层通路导管而言,支撑稳定性是最关键的性能指标,它关系到手术是否能够顺利完成。经验丰富的术者,即使是使用支撑力较弱的导管,通过“主动支撑”技术也可以实现。然而,对于经验较少的术者来说,导管良好的性能所体现的“被动支撑”性能够减少操作步骤,降低术中担忧。经桡神经介入处于蓬勃发展阶段,越来越多的年轻医生投入到新的术式、新的理念的研究和探索中,一条“被动支撑”良好的导管能够有效的缩短学习曲线,快速的提高手术能力。




EasyRadial™输送导管研发设计考量




EasyRadial™输送导管在导管支撑力的设计上考虑了多方面的因素,包括:

01 

同、异侧经桡的路径支撑差异

现阶段,经桡神经介入以右桡入路为主,对于经右桡进右颈的情况,在头臂干处存在极致的锐角弯,在输送过程中要求导管头端的柔软度及抗折能力较好,避免在输送过程中打折。同时,到位后在颈动脉开口处的支撑性至关重要,从导管结构来说,此位置的应该具有良好的抗折性能,才能保证输送稳定,EasyRadial™输送导管通过对解剖血管长度的研究,使导管的支撑段在颈动脉开口处及锁骨下动脉形成稳定支撑。



而对于经右桡进左颈的情况,需要跨越主动脉弓,第一层通路导管在弓部会受到其他器械输送带来的后座力,因此在弓部的受力是比较大的。同时,还会受心脏搏动影响,会增加通路稳定的负担,并在手术操作的张力影响下更加难以保持。在考虑导管跨弓段抗折性的同时也需要考虑导管在右侧头臂干处及远端血管的贴壁情况,以加强其支撑稳定性。



02 

不同到位位置的支撑差异

简单来说,通路系统的稳定性不仅跟导管的支撑力有关,同时也与导管和血管的接触情况有关,不同长度的导管的血管位置不同,与血管间的接触情况也不同。原则上来说与血管接触面积越大,其稳定性越好,但是导管的贴壁性太强也会导致输送困难,想达到理想的平衡点,需要根据血管的解剖形态,在导管节段上做细致的调整与设计。


03 

左、右桡入路的支撑差异

对于经桡介入手术,绝大多数病患情况依靠右桡介入基本已满足使用要求,然而对于一些特殊病例开展左桡介入手术则更为合理。输送导管在设计之初就考虑到左桡的差异性,针对其角度更小,路径长短差异的问题,增加其抗变形、抗弯折能力,调整阶段差异,使其在左桡进入后依旧能保证通路的畅通稳定。


04 

前、后循环的支撑差异

相对于前循环来说,后循环经桡动脉建立通路的路径偏短。由于血管尺寸偏小,更适合于单管治疗,其主要后座支撑在锁骨下动脉与椎动脉的分叉部,因此对于适用与后循环的导管长度偏短,同时过渡段会相对缩短,以保证支撑段处于椎动脉开口附近。


“单管治疗”的核心在于近端强支撑,远端柔软高到位,形成指引管和中间导管的二合一,并结合血管特性做节段差异化。总体来说,EasyRadial™输送导管为了满足“单管治疗”的临床需求,在各规格型号的设计上结合桡动脉入路的血管走形、结构特点等,对导管柔软段、过渡段、支撑段做了细微的调整,以最适合的长度、柔软度保证导管支撑的稳定性。


具体型号的使用推荐,请翻阅下方EasyRadial™输送导管操作手册》


左右滑动,点击图片放大阅览




END



点击二维码  

了解EasyRadial™输送导管详情






特别说明:本页面所包含的文字、图片、音视频等内容仅供医学专业人士参考。本页面所包含的内容,仅为专家个人观点,不能代替医疗专业人士的判断。本页面不向非医学专业人士开放,敬请理解。


https___www.medtion.com_app_subspecialty_index.html_channelId=4&channelTitle=介入&mpId=730&ocsId=788.png

点击扫描上方二维码

查看更多“介入”内容


声明:脑医汇旗下神外资讯、神介资讯、脑医咨询、Ai Brain 所发表内容之知识产权为脑医汇及主办方、原作者等相关权利人所有。

投稿邮箱:NAOYIHUI@163.com 

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裁切、录制等。经许可授权使用,亦须注明来源。欢迎转发、分享。

投稿/会议发布,请联系400-888-2526转3。

最新评论
发表你的评论
发表你的评论
专管专用 桡路无忧

1.9万阅读 | 14内容

关键词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