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09月07日发布 | 893阅读
神经介入-动脉瘤

【杰出妙计】Nuva®血流导向密网支架治疗眼动脉段宽颈小动脉瘤2例病例汇报

胡学斌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

陈俊

武汉科技大学附属普仁医院神经外科

高勇

武汉科技大学附属普仁医院

吴佩涛

武汉科技大学附属普仁医院

达人收藏

一、病情简介
病例1:

女性患者,45岁。

主诉:发现颅内动脉瘤3月余。

现病史:患者于3月前在外院体检时发现左侧眼动脉段动脉瘤,现来院求治拟手术。

既往史:既往体健,否认其他疾病及手术史。

体格检查:血压:126/74mmHg。神志清楚,言语清晰,双瞳等大等圆,直径3mm,光反射灵敏,颈软无强直,四肢肢体肌力、肌张力正常。

病例2:

男性患者,69岁。

主诉:发现动脉瘤1年余。

现病史:患者于1年前在外院行脑血管DSA复查时发现双侧眼动脉段动脉瘤,现来院求治拟手术。

既往史:既往2020年因左侧大脑中动脉瘤行介入栓塞手术,否认其他疾病及手术史。

体格检查:血压:125/80mmHg。神志清楚,言语清晰,双瞳等大等圆,直径3mm,光反射灵敏,颈软无强直,四肢肢体肌力、肌张力正常。

二、术前影像检查
病例1:

颅脑DSA提示:1.左侧颈内动脉C6段动脉瘤。2.左侧椎动脉起自主动脉弓。

术前诊断:左侧颈内动脉眼动脉段动脉瘤。

病例2:

颅脑DSA提示:右侧颈内动脉眼动脉段动脉瘤;左侧颈内动脉眼动脉段瘤样扩张。

术前诊断:右侧颈内动脉眼动脉段动脉瘤;左侧颈内动脉眼动脉段瘤样扩张;左侧大脑中动脉分叉部动脉瘤术后。
三、术前讨论
1、两例患者均为颈内动脉眼动脉段宽颈小动脉瘤:

第一例患者为中年女性,发现该小动脉瘤后对疾病呈焦虑状态,第二例患者既往数年前有左侧大脑中动脉瘤破裂手术史,治疗后恢复理想,从而对该类疾病尤为重视,故两位患者均手术意愿强烈。

2、可选择手术方式包括:

(1)开颅动脉瘤夹闭术。

(2)经导管支架辅助下颅内动脉瘤栓塞术。

(3)血流导向密网支架置入术。

3、手术方式的选择上,有如下考虑:

两例患者均为未破裂动脉瘤,且均为宽颈小体积动脉瘤,传统支架辅助栓塞方式困难度相对较大;并且对于血管内皮的修复效果欠佳,相比而言,血流导向密网支架对于血管内皮的修复效果更佳,且大大简化手术难度及风险,因此,对于此两例患者拟行血流导向密网支架植入的方式进行颈内动脉眼动脉段宽颈小动脉瘤的治疗。

四、治疗过程
1、造影评估:

两例患者过程相似,全麻成功后,行右侧股动脉穿刺,置入6F 90CM动脉长鞘后送至颈内动脉C1段,行颈内动脉三维旋转造影及工作位造影。

【病例1】
【病例2】
2、手术材料:
  • 泰杰伟业TJED-D-5.0-14 Nuva®血流导向密网支架(预期血管直径和长度4.5mm*19mm)

  • 泰杰伟业 TJMC18 PLUS微导管

  • eV3 5F 115cm 颅内支撑导管

  • 巴泰医疗 6F 90cm长鞘

  • Traxcess™ 14微导丝


将5F Navien™ 115cm中间导管置入海绵窦段,使用微导丝将TJMC18 PLUS微导管置于大脑中动脉M1。

【病例1】

病例2
泰杰伟业TJED-D-5.0-14 Nuva®血流导向密网支架沿微导管输送至大脑中动脉M1。

【病例1】

【病例2】

在M1段轻松打开Nuva®血流导向密网支架头端,再将Nuva®密网支架与微导管整体回撤至颈内动脉交通段进行锚定,逐步完成精准释放。

【病例1】

【病例2】

为保证Nuva®血流导向密网支架的充分贴壁,支架完全释放后采用微导丝结合微导管充分按摩。
【病例1】

【病例2】

多角度复查造影,可见Nuva®血流导向密网支架打开良好、充分贴壁,颈内动脉血流正常,瘤腔内可见造影剂滞留,各分支血管保留良好,手术效果满意。

【病例1】

【病例2】

术后Vaso-CT观察显示支架打开充分,贴壁良好。

【病例1

【病例2

五、术后治疗
两例患者X-per CT 均未见明显异常,术毕返回重症医学科对症治疗,次日复查颅脑CT未见出血,转入普通病房进一步治疗。

【病例1

【病例2】

两个病例均为颈内动脉眼动脉段宽颈小动脉瘤,应用Nuva®血流导向密网支架进行栓塞,相较于传统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简化了手术操作步骤,大幅度降低了手术风险,且血流导向密网支架对于血管内皮的修复效果更佳、有助于患者良好的远期预后。Nuva®血流导向密网支架制作工艺上采用了镍钛合金丝、铂铱合金丝和镍钛铂丝三种丝有序编织而成。主体编织丝采用的是镍钛合金,其具有独特的超弹性,使得支架可以主动贴合血管管腔结构,消灭即刻管腔丢失,减少支架内血栓形成;同时可以耐受更高的形变,反复操作后仍然可以恢复初始形态,保证支架的贴壁。2根铂铱合金丝提供支架的宏观骨架显影,易于观察支架的打开和走行。支架完全释放后采用微导丝结合微导管熟练的进行充分按摩,将进一步促使支架完美贴壁,达成良好的手术效果。

术者简介

 胡学斌(带教导师)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

主任医师,教授,医学博士,哈佛医学院博士后,哈佛医学院BWH医院访问学者,匈牙利国家神经科学研究所访问学者,硕士研究生导师。

湖北省脑血管病防治委员会心源性卒中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武汉市病理生理协会脑血管病专业委员会副主委员,中国抗癌协会湖北省抗癌协会委员,湖北省神经外科质量监控委员会秘书,中国卒中学会脑血管外科学分会委员,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神经微侵袭专业委员会委员,医牛健康资讯网科普专家顾问委员会委员,湖北省卒中学会委员,中华医学会欧美同学会神经外科分会副秘书长,中国胶质瘤委员青年委员,湖北中西医神经外科协会委员,一直致力于脑血管病的基础和临床研究,主持和参与国家自然基金,省自然基金以及校创新基金10余项,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影响因子累计超过50分。尤其擅长出血性脑血管疾病和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神经介入和显微手术治疗,也精通颅内各类肿瘤的精准外科治疗、各类脑外伤和脑积水的治疗。

  陈 俊(术者) 

武汉科技大学附属普仁医院神经外科

武汉科技大学附属普仁医院神经外科主治医师、讲师,医学硕士。

湖北省卒中学会青年委员会委员、湖北省脑血管复合手术专委会委员、湖北省重症与创伤医学专委会委员、武汉市医师协会神经外科分会委员。长期从事神经外科相关疾病的临床及科研工作。擅长脑血管疾病的显微及介入手术,如脑动脉瘤、动静脉畸形、高血压脑出血、烟雾病、颈动脉闭塞等疾病。工作期间,在SCI及北大核心期刊发表论文近十篇,获得国家发明专利六项;主编神经外科专著两本,主持省、市科研项目多项,其中武汉市卫健委科研成果获得2020年中国冶金医学奖。曾获得“湖北省优秀医务工作者”、“武汉市最美志愿者”、“武汉市卫健委最美志愿者”、“武汉市卫健委优秀共产党员”、“党员医护先锋”及“武汉科技大学优秀教师”等荣誉称号。

  高  勇(术者) 

武汉科技大学附属普仁医院神经外科

主治医师,神经外科学硕士,毕业后在武汉科技大学附属普仁医院神经外科一直从事于神经外科工作,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

擅长颅脑外伤、脑血管病的诊断与治疗,在北大核心期刊等专业杂志发表论文数篇。

  吴佩涛(术者) 

武汉科技大学附属普仁医院神经外科

副主任医师,神经外科学博士,武汉科技大学附属普仁医院神经外科病区主任,武汉医师协会神经外科分会神经创伤学组及肿瘤学组委员,湖北省脑血管疾病防治学会会员。

擅长各类神经肿瘤、脑出血、及脊柱脊髓肿瘤等疾病的手术治疗,尤其在锁孔手术治疗脑出血,神经肿瘤以及烟雾病的血运重建,双镜联合锁孔手术治疗三叉神经痛以及面肌痉挛,Chiari畸形,有丰富的经验。在颅内胶质瘤干细胞的基因分析及GBM的免疫治疗方面有着深入的研究,在核心期刊发表论文多篇。



产品介绍

Nuva®血流导向密网支架采用了独特的释放-回收段显影设计,使释放过程的可控性增强,释放过程的可透视性有助于术者提前判断血管的走行,有利于及时调整微导管和推送杆的操作,帮助支架释放顺应血管形态。

Nuva®血流导向密网支架采用了镍钛合金丝、铂铱合金丝和镍钛铂丝三种丝有序编织而成。主体编织丝采用的是镍钛合金,其具有独特的超弹性,使得支架可以主动贴合血管管腔结构,消灭即刻管腔丢失,减少支架内血栓形成;同时可以耐受更高的形变,反复操作后仍然可以恢复初始形态,保证支架的贴壁。2根铂铱合金丝提供支架的宏观骨架显影,易于观察支架的打开和走行。约1/3的DFT丝提供支架的微观轮廓显影,易于识别支架的贴壁情况。

Nuva®血流导向密网支架提供9种外径选择,规格型号多达82种,适应载瘤血管直径2.0~6.0mm,为患者和医生提供全方位的动脉瘤治疗方案。

泰杰伟业


泰杰伟业成立于2008年,是国内前沿的脑血管疾病(神经介入)相关三类医疗器械研发、生产、销售及服务公司。泰杰伟业公司目前发展迅速而稳定,已在北京平谷拥有2万平米以上的生产基地。自成立伊始,泰杰伟业一直秉承着“杰出科技,关爱生命”的信条,以高起点、高质量、高信誉的理念,响应国家相关政策,积极进取,开拓创新,自我研发生产的多种三类医疗器械,为中国神经介入事业全心奉献。

https___www.medtion.com_app_subspecialty_index.html_channelId=4&channelTitle=介入&mpId=730&ocsId=788.png

点击扫描上方二维码

查看更多“介入”内容


声明:脑医汇旗下神外资讯、神介资讯、脑医咨询、Ai Brain 所发表内容之知识产权为脑医汇及主办方、原作者等相关权利人所有。

投稿邮箱:NAOYIHUI@163.com 

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裁切、录制等。经许可授权使用,亦须注明来源。欢迎转发、分享。

投稿/会议发布,请联系400-888-2526转3。

最新评论
发表你的评论
发表你的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