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09月06日发布 | 64阅读

中风越来越年轻化,健康杀手一定要警惕它!

脑医咨询助手

脑中风相信大家都不陌生,作为中老年人常发的病症,它有着高发病率、高复发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的特点。咱们日常所说的“脑梗、脑血栓、脑出血”,其实它们都属于脑中风,也叫脑卒中

脑中风表现为脑部组织的缺血性或出血性损伤,主要分为缺血性脑中风(脑梗塞)和出血性脑中风(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两大类,其中,脑梗塞最为多发常见。

脑中风作为致残、致死率居高不下的疾病,影响着患者的生活质量,威胁着患者的生命。那我们该如何识别中风早期症状,及时获知该疾病的发生,在生活中做到有效预防呢?


2021年7月,中国卒中学会在第七次学术年会期间正式发布了识别卒中早期症状的“BE FAST口诀”,前5个字母各代表一个早期症状,最后1个字母是提醒。一旦发现卒中症状,就要马上拨打急救电话,立刻就医:

“B”——Balance是指平衡,平衡或协调能力丧失,突然出现行走困难;

“E”——Eyes是指眼睛,突发的视力变化,视物困难;
“F”——Face是指面部,面部不对称,口角歪斜;
“A”——Arms是指手臂,手臂突然无力感或麻木感,通常出现在身体一侧;
“S”——Speech是指语言,说话含混、不能理解别人的语言;
“T”——Time是指时间,上述症状提示可能出现卒中,请勿等待症状自行消失,立即拨打120获得医疗救助。


在大众的印象中,通常认为中风是“老年病”,然而近年来中风越来越年轻化,脑中风发病呈现年轻化趋势。到底哪些不良习惯会增加患中风的风险呢?

导致脑中风的主要原因就是高血压和吸烟。除了高血压和吸烟外,还有不健康的饮食、肥胖、缺乏适量运动、过量饮酒和熬夜等等,以及患者自身存在一些基础疾病如糖尿病和高脂血症,都会增加脑中风的发病风险。


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注意哪些事项,如何预防脑中风?

  • 监控基础疾病
    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是诱发中风的高危因素,因此需要定期去医院检查容易诱发中风的各项病症指标,让血糖、血脂、血压等指标稳定,做到实时关注和预防
  • 保持良好作息习惯
    抽烟酗酒是导致脑中风发生的主要因素之一,所以生活中要尽量做到戒烟戒酒;日常生活中注意不要太过劳累,规律作息,可以进行适度的体育锻炼
  • 保持良好的心态
    要注意保持良好的心态,养成心境平静,预防紧张、激动及各种不良的情绪,减少情绪刺激,以减少中风的发病率
  • 合理饮食
    要保持低脂低盐饮食为主,避免高脂肪、高热量,多吃瓜果蔬菜以及蛋白质较高的食物补充营养,防止血液浓稠。而且要多喝水,促进新陈代谢,降低血液浓稠,也能加快血液流通速度,注意要少喝饮料

温馨提示,脑中风在出现前会出现言语障碍,视觉异常、意识障碍等症状,一旦发现有相关症状要及时就医,避免错过最佳治疗时期。除此之外,日常要保持情绪稳定,避免紧张焦虑影响血压,也能降低心脑血管疾病发生几率,包括脑中风。


脑血管疾病推荐专家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 徐斌教授




专家介绍



徐斌 教授

  •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神经外科教授

  • 亚洲神经外科医师协会(ACNS)副主席

  • 亚洲澳洲神经外科协会(AASNS)教育委员会共同主席

  • 世界神经外科学院WANS委员

  • 世界神经外科联盟(WFNS)脑血管病诊疗委员会委员

  • 意大利海外神经外科导师

  • 多个国家级专业学会委员、多本国际杂志评审专家,长期从事脑血管病的临床医疗及基础研究,尤其擅长缺血性脑血管病及烟雾病的血管吻合手术


若您还想咨询更多中风、脑血管病相关问题,可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小助手,了解更多脑血管病知识,加入脑血管病友群!♥

最新评论
发表你的评论
发表你的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