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09月04日发布 | 4153阅读

“EGS”经桡技术发布及详解

管生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袁永杰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达人收藏

微信图片_20230914174913.png


技术背景


01


近年来,随着神经介入技术的普及与发展,越来越多的临床专家选择患者舒适度更高的经桡入路,Joshi等报道经桡动脉行脑血管介入治疗已经被证实是安全有效的,而且患者术后恢复时间快,同时经桡进行神经介入手术(包括颈动脉支架、动脉瘤栓塞、取栓、肿瘤栓塞等各领域)成功率较高【94.5%(1268/1342)】,且并发症发生率低【2.90%(39/1342)】[1]。但目前在通路建立方面仍存在担忧:使用常规的Guiding和长鞘经桡入路到位不高,且对血管损伤大,血管痉挛和闭塞发生率高[2];DA及中间导管抗折性和支撑性较弱,经常需要额外的器械辅助到位及支撑,增加操作困难[3],可见传统用于经股的通路导管并不完全符合经桡的使用需求,需专门依据桡动脉入路走行设计专用的导管,特别是加强主动脉弓部导管的抗折能力及支撑稳定性,满足血管走形的要求以保证手术的顺利进行。


同时,国外在针对RIST经桡导管的研究中[4],专门对于双轴和三轴系统的应用比例进行了数据分析,结果显示,三轴系统(穿刺鞘+经桡导管+中间导管)的使用比例只有24.3%,主要是用于取栓和动静脉畸形,而75.7%使用双轴系统(穿刺鞘+经桡导管),将经桡导管推送至颈内动脉的岩骨段和海绵状节段可提供稳定的支撑,通过“单管”可达到治疗效果,减少了中间导管的使用,降低了手术费用。













技术详解


02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管生教授团队结合国内外经桡专用导管的使用经验及经桡专用导管的设计特点,创新性提出EGS经桡技术(EasyRadial Guiding Solo Technique),此技术依据EasyRadial™输送导管弓部支撑强,到位高”的特性,强调“单管治疗”的理念,从而降低手术费用及操作难度,推动经桡技术的下沉。EGS经桡技术与现有的“中间导管经桡技术”、“DA导管经桡技术”在操作上区别不大,其到位器械组合延续(桡动脉短鞘+Simmons导管+EasyRadial™输送导管)同轴组合,不改变术者现有操作习惯,但相比于其他导管来说,EasyRadial™输送导管到位操作会更简单更放心












EGS经桡技术建立通路-血流导向治疗左侧颈内动脉眼段动脉瘤1例


I型弓,左侧颈内动脉眼段宽颈动脉瘤。


6F EasyRadial™同轴Simmons II导管在0.035导丝引导下引至降主动脉。


回撤导丝,轻轻旋转内衬的Simmons II导管并前推导管成袢。


6F EasyRadial™同轴Simmons II导管超选左侧颈总动脉。


路图下,沿0.035"英寸导丝将6F EasyRadial™输送导管送至左侧颈内动脉海绵窦段,通路建立。


完成血流导向装置植入。




 其主要特点在于



1

到位简单

大部分情况下,Simmons造影管只需超选至颈动脉开口,无需造影管高到位或额外支撑,EasyRadial™输送导管可沿造影导丝直接推送至破裂孔段以上,得益于其远端柔软度基本等同于中间导管,可轻松过弯。

2

支撑稳定

到位后,直接撤出造影导管和造影导丝,EasyRadial™输送导管弓部做了设计加强,无需担心打折问题,弓部支撑性优于DA类导管60%;为其他器械的输送提供稳定的支撑,保证手术的顺利进行。















EGS经桡技术可满足大部分颅内病变的治疗,同时可以避免与中间导管兼容性的问题,加速经桡治疗的“简单化”,缩短初学者的学习曲线,有效的推动技术下沉,为更多的患者降低费用负担,提高舒适度。



神经介入经桡技术仍处于发展阶段,目前对于经桡通路建立的专用器械仍比较有限,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该技术的发展。EGS技术所强调的“单管治疗”理念虽不能满足所有神经介入手术的需求,但是在一定程度上符合未来简化操作,以及专管专用的理念。随着越来越多的经桡专用器械开发上市,未来经桡技术将会变得日趋成熟,满足临床需要。


具体操作可点击以下链接观看由郑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管生教授、袁永杰教授体外模拟视频:

<<点击二维码观看视频<<


参 考 文 献















专家简介



管生 教授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神经介入科主任,主任医师,教授,硕士生导师

河南省神经介入工程研究中心主任

国家卫健委神经疾病质控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中国医师协会神经介入分会、介入医师分会委员兼神经介入学组副组长

中国卒中学会神经介入分会常委

中华医学会放射学分会介入学组神经介入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河南省卒中学会副主任委员

河南省卒中学会神经介入分会主任委员

河南省介入治疗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等学术兼职

发表论文217篇,其中第一和通讯作者84篇,SCI收录55篇。获省级科技进步奖2项

担任中华医学杂志英文版、中华放射学杂志、介入放射学杂志编委,中华介入放射学杂志电子版、中华脑血管病杂志电子版、JVIR、CVIR、ER等国际知名专业杂志审稿人


袁永杰 教授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神经介入科副主任医师,神经外科学博士

河南省卒中学会神经介入分会委员

河南省医学会介入治疗学会神经学组委员

河南省医师协会神经介入委员会取栓学组委员

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介入神经病学专委会经桡动脉入路神经介入协作组副组长

2016年毕业于吉林大学白求恩医学部,同年加入郑大一附院管生教授团队,主要方向为脑血管疾病的外科及介入治疗,擅长经桡动脉入路脑动脉瘤,蛛网膜下腔出血,脑血管狭窄,脑血管畸形,静脉窦血栓,特发性颅高压等脑血管疾病的诊治及介入治疗


点击二维码  

了解EasyRadial™输送导管详情






特别说明:本页面所包含的文字、图片、音视频等内容仅供医学专业人士参考。本页面所包含的内容,仅为专家个人观点,不能代替医疗专业人士的判断。本页面不向非医学专业人士开放,敬请理解。


https___www.medtion.com_app_subspecialty_index.html_channelId=4&channelTitle=介入&mpId=730&ocsId=788.png

点击扫描上方二维码

查看更多“介入”内容


声明:脑医汇旗下神外资讯、神介资讯、脑医咨询、Ai Brain 所发表内容之知识产权为脑医汇及主办方、原作者等相关权利人所有。

投稿邮箱:NAOYIHUI@163.com 

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裁切、录制等。经许可授权使用,亦须注明来源。欢迎转发、分享。

投稿/会议发布,请联系400-888-2526转3。

最新评论
发表你的评论
发表你的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