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
史
患者,女67岁,右侧脸部剧痛发作5年。初期服用卡马西平稍能缓解,后因无法耐受药物副作用先后3次行射频电凝治疗,但每次只能缓解症状数月。入院前三月症状加重,奥卡西平6片/日疗效不明显。入院体检:疼痛位于右V2、V3区域,该区域针刺觉略下降,双侧角膜反射对称。
手
术
患者仰卧位,气管插管全身麻醉,唇缘外侧上方扪及上颚骨和下颌骨间的凹陷后尖刀片破皮,C臂机标准侧位透视引导下穿刺卵圆孔。由于该患者孔径很大,为使导管正确进入麦氏囊,拔出钝针芯换用细探针尽可能朝下、内刺破囊壁,随后将带导丝的球囊导管缓慢送入,见末端过斜坡线并呈向下弯曲状,拔出导丝开始试探推注少量造影剂,见满意梨形证实导管就位后,排空回撤后重新打入造影剂,注入0.6ml后,手上阻力反馈明显增加且透视提示梨屁股已呈饱满状,开始计时,期间用拇指持续顶住注射器维持压力不下降(附图)。100秒后,排空球囊,导管与套管一并退出。
结
果
患者麻醉清醒后述疼痛完全缓解,右半脸有麻木感,咀嚼无影响,角膜发射正常。麻木感三月后明显好转,随访3年无复发。
讨
论
本病例特点是卵圆孔大,反而不容易进入麦氏囊,故套管针入孔后即换用细探针刺破(puncture)囊壁,有明显突破感后送入带导丝的导管,在囊内前行(penetrate)时应有阻力感,头端进入后颅窝三叉神经根时会呈向下弯曲状,此时可试探缓慢注入造影剂直至梨形出现,证实导管确实在麦氏囊内后可回撤一些使压力集中于梨底部(半月节)。
PBC成功关键是有效压迫三叉神经节,这有赖于球囊充盈时麦氏囊壁的反作用力。因此,确保球囊在麦氏囊内是核心!以下五点有提示作用:1.穿刺方向,2.突破感,3.阻尼感,4.低头,5.梨头(但最后起作用的是梨屁股)。
作者简介
仲骏 教授
上海新华医院
· 教授、博士生导师、主任医师
·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神经外科
· 意大利凯萨琳大学客座教授
· 现任上海神经外科协会脊髓组副组长
· 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以及多个海外学术杂志编委
· 提出颅神经高兴奋疾病发病机制新假说和MVD“大道至简”PBC“精准靶点”手术理念
· 组织编写了有关三叉神经痛和面肌痉享等疾病的诊疗常规,主编中、英文相关论著4部,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曾获美国神经外科医师协会奖、华夏医学科技奖及上海市科学技术奖等
点击或扫描上方二维码,前往仲骏 教授学术主页
查看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脑医汇旗下神外资讯、神介资讯、神内资讯、脑医咨询、Ai Brain 所发表内容之知识产权为脑医汇及主办方、原作者等相关权利人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