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08月24日发布 | 197阅读
神经介入-其他

以例为鉴:哪些脑静脉窦血栓患者能从血管内介入治疗获益?(第四部分)

陈红兵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达人收藏

一、病例9 静脉窦血栓介入治疗后,2天内颅内病灶明显缩小


二、讨论总结


病例9 静脉窦血栓介入治疗后,2天内颅内病灶明显缩小

病例9是一青年女性,产后两周发病。起病第5天入院。症状:头痛,反应下降。入院后CT示左侧颞枕叶大范围瘀血性梗死,CTV示左侧横窦和乙状窦闭塞。抗凝、脱水治疗6天,复查CT无变化。予介入治疗,左侧横窦和乙状窦再通。术后2天,CT示前述病灶明显缩小。

图片

入院时CT:

左侧颞枕叶低密度淤血性梗死病灶,

占位效应明显,脑沟脑池受压变小或消失,

中线结构稍向右侧移位。


图片

入院时CTV:左侧横窦和乙状窦未见显影。


图片

抗凝等保守治疗6天后复查CT:

左侧颞枕叶淤血性梗死病灶及其占位效应较前无变化。


图片

介入治疗前造影:左侧横窦和乙状窦显影纤细不清。


图片

介入治疗后造影:右侧横窦和乙状窦显影较前明显改善。


图片

术后2天复查CT:

左侧颞枕叶病灶较术前明显缩小,占位效应也明显减轻。


图片

术后2天复查CTV:

左侧横窦和乙状窦可见显影,但较纤细。


病例9小结

选择介入治疗的原因:患者左侧横窦和乙状窦血栓所致同侧颞枕叶淤血性梗死范围较大,占位效应明显,经抗凝等保守治疗近一周复查影像提示:左侧颞枕叶病灶无任何改善。为避免潜在的病情进展加重风险,以及逆转病理进程,以期快速改善病情,缩短住院时间,故行介入治疗。


介入治疗效果:介入治疗后患者头痛明显缓解,术后2天复查影像提示左侧颞枕叶病灶明显缩小,以及占位效应大大减轻,患者短时间内恢复出院。


讨论总结

上述9个病例充分展现了现实临床实践的复杂性,实际工作中,相当一部分脑静脉窦血栓患者是可以从血管内介入再通治疗获益的,这些情况包括(但不限于):

一、

病情发展迅猛,危及生命,或有急剧恶化的趋势,如果再等待观察抗凝治疗的效果,则可能酿成灾难性的后果(病例3和8)。此时,紧急实施血管内介入治疗,开通血栓闭塞静脉窦,恢复静脉血引流,则可逆转病理进程,阻止病情加重,促进恢复,或为后续外科手术干预争取时机。

二、

虽然病情并不危重,但在规范抗凝治疗下,症状仍然逐步加重(病例1),或者是脑实质损害病灶增多(病例4),以及脑实质严重水肿无改善(病例9)。此时,予以血管内介入治疗开通血栓闭塞的静脉窦,改善脑静脉血引流,可阻止病情加重,逆转脑淤血损害,减轻患者痛苦,加速恢复,缩短住院时间。

三、

一些广泛脑静脉窦血栓闭塞患者(病例5和6),经抗凝或(和)介入治疗后,静脉窦未能实现再通,演变为慢性颅高压,表现为头痛和视力损害,影响日常生活工作。此时,实施血管介入治疗开通慢性脑静脉窦血栓闭塞管腔,改善脑静脉引流,从而降低颅内压,改善头痛和视力损害症状,提高生存质量。

四、

有些广泛脑静脉窦血栓患者,虽然没有局灶性脑损害病灶,但引发了恶性颅高压(病例2),表现为严重头痛,弥漫脑水肿,视乳头水肿和视力损害,脑神经麻痹。此时,如果抗凝等保守治疗下症状无改善,予以实施血管内介入治疗是合理的选择,开通闭塞脑静脉窦管腔,改善脑静脉引流,则颅内压就会明显降低,改善了头痛等症状,减轻病人痛苦,促进恢复,缩短住院时间,并且还预防了潜在的病情进展恶化风险。

五、

还有少数特殊脑静脉窦血栓患者,因病情复杂,给诊治决策带来很大挑战,如病例7。最终结果表明慢性直窦血栓闭塞也是能够通过血管内介入治疗开通的,开通后患者病情逐步好转,恢复良好。关键是,当时抗凝治疗后症状和脑部病灶还明显加重了,除了介入开通外,已经几乎无其他治疗方案可选了。


综合前述内容,

脑静脉窦血栓患者选择血管内介入治疗的基本原则是“解危救难”,是对抗凝等保守治疗的有力补充。也就是病情急剧凶险,难以等待观察抗凝等保守治疗的效果,如不紧急实施介入治疗,继续等待可能出现灾难性后果;或在积极抗凝等治疗一段时间的情况下,病情仍然进展加重,或大范围脑实质损害无变化,如不实施介入治疗,则存在病情恶化的风险。还有就是,在抗凝治疗下的慢性脑静脉窦血栓患者,当引发严重症状时,介入治疗常可缓解症状。


前文回顾

以例为鉴:哪些脑静脉窦血栓患者能从血管内介入治疗获益?(第一部分)


以例为鉴:哪些脑静脉窦血栓患者能从血管内介入治疗获益?(第二部分)


以例为鉴:哪些脑静脉窦血栓患者能从血管内介入治疗获益?(第三部分)



https___www.medtion.com_app_subspecialty_index.html_channelId=4&channelTitle=介入&mpId=730&ocsId=788.png

点击扫描上方二维码

查看更多“介入”内容


声明:脑医汇旗下神外资讯、神介资讯、脑医咨询、Ai Brain 所发表内容之知识产权为脑医汇及主办方、原作者等相关权利人所有。

投稿邮箱:NAOYIHUI@163.com 

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裁切、录制等。经许可授权使用,亦须注明来源。欢迎转发、分享。

投稿/会议发布,请联系400-888-2526转3。

最新评论
发表你的评论
发表你的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