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病例6 脑静脉窦血栓急性期介入治疗不彻底,发展为慢性颅高压严重视力损害
二、病例7 慢性直窦血栓严重脑损害,保守治疗下病情逐步进展加重
三、病例8 产后上矢状窦血栓导致大范围出血性脑梗死,病情急剧
病例6是一年青女性患者,入院半年前因脑静脉窦血栓在当地医院行血管内介入治疗,术后一直规范抗凝治疗,但长期头部隐痛,并视力逐渐下降,入院时双眼视力仅有光感。眼底照相提示双侧视乳头水肿严重,腰穿脑脊液压力显著增高。入院后影像学评估提示:双侧横窦-乙状窦和右侧颈内静脉慢性血栓闭塞,为了改善颅内静脉引流,进而降低颅内压,以期改善视力,建议行血管内介入治疗,患者及其家属态度积极,签署知情同意书。术中采用血管成形和支架植入开通慢性闭塞的静脉窦和右侧颈内静脉。术后头痛改善,腰穿脑脊液压力明显降低。随访时,视乳头水肿明显改善,视力有所恢复。
CTV:双侧乙状窦内见血栓充盈缺损,左侧横窦显影浅。
增强MRV:
双侧乙状窦显影欠清晰,右侧颈内静脉未见显影。
三维黑血高分辨T-SPACE平扫(左)和增强(右):
右侧乙状窦慢性机化血栓,强化明显。
三维黑血高分辨T-SPACE平扫(左)和增强(右):
右侧乙状窦慢性机化血栓,强化明显。
三维黑血高分辨T-SPACE平扫(左)和增强(右):
左侧乙状窦慢性机化血栓,强化明显。
介入治疗术前造影:
双侧乙状窦显影欠清晰,右侧颈内静脉未见显影。
术中静脉造影:
左侧横窦内血栓,并静脉窦内血液引流不畅。
术中静脉造影:
右侧乙状窦血栓充盈缺损,伴管腔狭窄。
此为右侧颈内静脉慢性闭塞介入开通手术视频
介入治疗后造影:
双侧乙状窦和右侧颈内静脉显影良好。
术后复查CTV:双侧乙状窦和右侧颈内静脉管腔通畅。
病例6小结
选择介入治疗的原因:此患者脑静脉窦血栓急性期血管内介入治疗不彻底,后发展为多部位的慢性脑静脉窦血栓,阻碍脑静脉血引流,引发严重颅高压,导致视力严重受损。介入开通慢性脑静脉血栓闭塞,可恢复静脉血引流,进而降低颅内压,解除头痛,并缓解视乳头水肿,以期改善视力。
介入治疗效果:介入开通慢性脑静脉血栓闭塞后,复查脑脊液压力明显降低,头痛症状缓解,视力得到部分恢复。
病例7是一老年男性,因意识模糊入院,外院影像学评估提示双侧丘脑、基底节后部和局部中脑弥漫肿胀病变,性质待定。入院后DSA提示直窦近端闭塞,并脑深部动静脉瘘,见多条细小供血动脉,引流至直窦,流出道受阻。管壁高分辨MRI提示直窦-窦汇处慢性血栓闭塞。经抗凝、脱水降颅压等治疗一个多月,患者症状却进一步加重,昏睡、卧床不起和二便失禁。复查影像学发现脑深部病灶明显增大,水肿明显。经多学科会诊后,认为双侧丘脑、基底节和中脑病变与直窦慢性血栓闭塞关系密切,建议优先血管内介入开通直窦闭塞,如有必要再进一步介入治疗合并的动静脉瘘。患者家属同意介入治疗,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术中导丝通过直窦闭塞段后,先行球囊预扩张,而后植入一枚颅内自膨式支架,又进行了球囊后扩张。术后患者临床症状逐步改善,影像复查显示直窦显影通畅,双侧丘脑、基底节和中脑病变明显缩小。最终患者恢复良好,步行离开病区。一月余后患者复诊时,已经恢复日常工作,影像复查发现脑内病变基本吸收,直窦显影通畅。
入院后MRI:
双侧基底节、丘脑和中脑位置异常信号,伴组织肿胀。
入院后增强MRV:左侧横窦远端闭塞,直窦近端闭塞。
三维黑血高分辨T1-SPACE平扫和增强:
直窦近端慢性血栓,显著强化。
经治疗后症状逐步加重,入院约一个半月后复查MRI:
病灶范围明显扩大,伴显著水肿。
此病例介入治疗视频
介入治疗后一周复查MRI:
病灶范围明显缩小,已无明显水肿。
介入治疗后一月余复查MRI:
原有病灶已经基本吸收。
病例7小结
选择介入治疗的原因:此患者慢性直窦血栓闭塞,阻碍脑深部静脉血引流,合并引流到直窦的较小型动静脉瘘,加重了脑深部静脉压力,导致深部脑组织瘀血水肿病变,介入再通治疗可通过改善脑深部静脉引流,降低局部静脉系统压力,阻止病情进展加重,并可能促使深部脑组织病变的逆转。
介入治疗效果:介入开通慢性直窦血栓闭塞后,患者临床症状逐步改善,在不长的时间内恢复日常生活和工作能力;影像学随访发现脑深部组织病变逐步减轻,最后基本消失。
病例8是一产后年青女性,以头痛起病,到我院时已经意识障碍,影像学提示上矢状窦血栓闭塞,左侧半球大范围出血性梗死,占位效应严重,中线结构向右侧明显移位。入院后除抗凝、脱水降颅压等保守治疗外,鉴于病情急重凶险,建议紧急行血管内介入治疗,必要时再行去骨瓣减压术。患者家属态度积极,签署手术知情同意书。介入治疗手术顺利,采用导管抽吸、球囊碎栓和支架取栓操作,使得闭塞静脉窦完全再通。但术后数小时CT显示脑部病变严重,中线明显向右侧移位,神经外科会诊认为有紧急手术指证,故又行左侧去骨瓣减压手术。术后患者意识逐步转清醒,经数月康复治疗后mRS-3,预后尚可。
入院当天CT:
右侧半球大范围出血性梗死,肿胀明显,
中线结构向右侧明显移位。
术前造影:上矢状窦显影不清。
术中静脉造影:
上矢状窦内充满血栓。
介入治疗后静脉造影:
上矢状窦管腔再通,引流可。
介入治疗后经颈动脉造影:
上矢状窦显影清晰。
介入治疗后约4小时复查CT:
左侧半球出血性梗死占位效应有加重趋势。
决定急诊行去骨瓣减压术。
去骨瓣减压术后第二日复查CT。
术后四个月行颅骨修补术。
术后6个月复查MRV。
病例8小结
选择介入治疗的原因:此患者病情急、重、险,选择先紧急行血管内介入治疗的原因是,先通过开通上矢状窦血栓闭塞,改善脑组织静脉引流,阻止脑组织进一步瘀血肿胀,从而为去骨瓣减压手术取得较好疗效争取时机和打好基础。
介入治疗效果:此患者血管内介入治疗后,又紧急行去骨瓣减压术,术后患者意识逐步转清醒,经康复治疗后mRS-3,预后不错。
前文回顾
以例为鉴:哪些脑静脉窦血栓患者能从血管内介入治疗获益?(第一部分)
点击或扫描上方二维码
查看更多“介入”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