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
血流导向密网支架的出现
对于一些难治动脉瘤
是最好的治疗方案
Surpass Evolve
使用简单、导流卓越、极致贴壁
为医生提供FDS有力武器
史赛克与中国医生一起
提供全面微创卒中解决方案
致力改善患者的临床预后
术者简介
张明铭
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
神经外科副主任,神经外科教研室副主任,博士,研究生导师
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分会全国青年委员
中国医师协会神经介入分会复合手术学组全国委员
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外科医师分会颅底学组委员
国家卫健委脑卒中防治专家委员会出血性卒中介入专业委员会全国委员
中国抗衰老协会神经病学委员会全国委员
中国研究型医院协会脑血管病专业委员会委员
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神经损伤分会全国委员
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循证医学分会脑血管病组全国委员、颅底分会全国委员、神经外科专科医师培训考试评委
湖南省医师协会神经外科医师分会委员兼秘书
湖南省225人才工程骨干人才
崔岩
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
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神经外科主治医师
神经外科教研室教学秘书
神经外科临床专业博士
师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天坛医院赵继宗院士、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蒋宇钢教授
主要从事神经肿瘤和脑血管疾患的临床诊疗和科研工作
2019年赴意大利米兰 Carlo Besta Neurological Institue培训交流学习
2020年赴上海复旦大学华山医院神经外科进修学习,累计发表SCI论文7篇;发表《中华神经外科》论文1篇
个人主持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2项,湖南省卫健委基金项目1项
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一项
参与获得湖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一项,湖南医学科技奖二等奖一项
病例简介
患者基本信息
患者:女性,59岁
主诉:因“阵发性头疼头晕伴恶心1周”入院
查体:CNS(-),术前PHASES=11
术前3D成像提示C7段宽径动脉瘤并部分瘤内湍流。
瘤体大,宽径并瘤内部分“湍流”。
M1直径约3mm,C5段直径约5mm,载瘤动脉管径跨度较大。
颈内动脉末端与M1呈锐角折返。
多发动脉硬化通路支撑建立要稳定。
M1-M2分叉部相对距离短——精准锚定,稳定释放难度增加。
术前准备: 阿司匹林100mg+氯吡格雷75mg服用5天后查双联TEG,提示AA/ADP抑制率达标。
治疗计划: 导管通路建立:6F 长鞘+6F AXS Catalyst 5 微导管塑形后输送至动脉瘤内+XT-27微导管至M1/M2
支架远端精准释放锚定。
红色箭头M2分叉部,蓝色箭头支架远端锚定点。
Evolve释放过动脉瘤瘤颈后造影确认支架打开良好。
支架完全释放后间Evolve海绵窦弯侧部分贴壁不佳。
微导丝带XT-27支架腔内“按摩”,促进膨隆贴壁。
融合成像显示支架血管内贴壁支撑良好,远端锚定精准!
术毕,复查造影见动脉瘤内“湍流”消失,瘤内造影剂静脉期显著滞留。
Pre-OP Peak OP/TTP
Post-OP Peak OP/TTP
Peak OP/TTP对比提示动脉瘤内“减流”效果显著。
患者术后3天平稳出院。
支架型号选择:
宁长勿短,对于瘤颈较大的动脉瘤要考虑到在释放过程中浪费的长度,远端着陆区要够长有足够锚定力,同时支架近端也需要有足够锚定,避免出现回收微导管导致支架“短缩”。
输送系统回收:
小心回撤,远端保护装置能够使支架在输送过程中减少提伤,但在此类微导管再次超选到支架内有困难的病例带来了一些挑战。若微导管难以到位可以在支架远端锚定足够但血管平直的前提下向前小心推输送,导丝后缓慢回撤,必要时旋转输送导丝来回收。
END
点击或扫描上方二维码
查看更多“介入”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