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08月13日发布 | 774阅读

【每周科普】电子烟真相揭秘:吸还是不吸,这是个问题!

卢旺盛

北京天坛普华医院

电子烟近年来成为了部分人的选择,它的流行和争议都在持续增长。那么,为什么有人会选择电子烟?它有哪些好处和危害?我们如何做出明智的选择?本文将为您解答这些问题。



时尚的电子烟


电子烟的误区


01

为什么人们选择电子烟?

人们选择电子烟的理由无非有以下几种:


1、替代传统香烟:许多吸烟者选择电子烟作为传统香烟的替代品,认为它比传统香烟更安全。与传统香烟相比,电子烟不产生焦油,减少了某些有害物质的摄入。尼古丁摄入可控,用户可以选择不同的尼古丁浓度,甚至选择不含尼古丁的电子烟油。无燃烧,无PM2.5颗粒。


2、时尚与社交:电子烟的外观设计和口味选择多样,吸引了许多年轻人。外观设计更酷,口味具有水果与甜点、饮料等多种创新口味。


3、辅助戒烟:一些人认为电子烟可以帮助他们逐渐减少尼古丁摄入,从而戒烟。这是一些老烟民们选择电子烟的主要动力。或者当不能完全戒烟时,选择电子烟,两权相害取其轻。


传统烟与电子烟的区别知多少?


02

电子烟对公众健康的影响真相?

(一)、电子烟,有一定的健康风险


1、尼古丁成瘾:尽管电子烟可以选择不含尼古丁的烟油,但大多数电子烟仍然含有尼古丁,长期使用可能导致成瘾。


2、呼吸系统问题:电子烟蒸汽中的某些化学物质可能造成肺损伤,甚至出现爆米花肺,或其它电子烟相关肺病。


3、卒中风险:一些研究表明,电子烟使用者的卒中风险可能增加。


4、其他健康风险:电子烟的长期健康影响仍在研究中,但已有证据表明它可能与心脏病、口腔健康问题等有关。


电子烟对年轻人意味着什么?


(二)、有确切证据的电子烟危害有哪些?


1、电子烟会导致室内空气污染、浪费和火灾。


2、全球证据,使用尼古丁电子烟会增加成瘾、中毒、吸入毒性(包括癫痫发作)以及创伤和烧伤的风险。


3、在年轻的非吸烟者中,与非吸烟者相比,电子烟使用者对传统吸烟的接受率平均增加了3倍。


4、没有直接的证据表明,使用电子烟会对心血管健康指标产生不利影响,如血压和心率、肺功能以及青少年大脑发育和功能。


5、由于证据不足或缺乏证据,电子烟对最重要的临床结局的影响尚不清楚。这包括癌症、心脑血管疾病、肺损伤以外的呼吸系统疾病、心理健康、发育、生殖健康、睡眠、癫痫发作以外的神经系统疾病,以及内分泌、嗅觉、光学、过敏和血液系统疾病。


6、电子烟是否能帮助戒烟仍然是一个有争议的问题。有研究表明,电子烟可能使一些人更加依赖尼古丁。



电子烟的公共政策


03

对于电子烟,基于目前研究的公共健康建议

1、对于吸烟者:电子烟有时被视为戒烟工具。相对于传统香烟,电子烟可能减少某些有害物质的摄入。但是,电子烟仍然含有尼古丁,这是一种成瘾性物质。如果吸烟者考虑使用电子烟作为戒烟工具,他们应该在医生或其他健康专家的指导下进行,并制定一个明确的戒烟计划。


2、对于非吸烟者:非吸烟者应该避免使用电子烟。尽管电子烟可能比传统香烟少了一些有害物质,但它们仍然含有尼古丁和其他可能对健康有害的化学物质。对于未曾吸烟的人来说,开始使用电子烟会导致尼古丁成瘾。


3、对于青少年:青少年特别应该避免使用任何形式的尼古丁产品,包括电子烟。尼古丁对发育中的大脑可能有害,可能影响学习、注意力和冲动控制,虽然这个结论并无确切证据,但依旧不应忽视。关于电子烟,世人都有一个误读,别看上面写着“禁止向未成年人销售”,实际上,电子烟的目标客户就是未成年人。电子烟对于未成年人就是“披着凉皮的狼”,是变异的“潮品”。


总的来说,虽然电子烟可能对某些人来说是一个较为安全的替代品,但它们并不是完全无害的。最安全的选择是避免吸烟和吸入尼古丁。如果您正在考虑使用电子烟或戒烟,建议咨询医生或其他健康专家。


电子烟是一个问题


参考文献:

1、Banks E, Yazidjoglou A, Joshy G. Electronic cigarettes and health outcomes: epidemiological and public health challenges. Int J Epidemiol. 2023 Aug 2;52(4):984-992. doi: 10.1093/ije/dyad059. PMID: 37192053; PMCID: PMC10396413.



科普结束




卢旺盛 教授
北京天坛普华医院

主任医师,医学博士

强联智创(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首席医学专家

北京天坛普华医院神经外科 主任医师

清华大学玉泉医院神经外科 副主任医师


https___www.medtion.com_app_subspecialty_index.html_channelId=4&channelTitle=介入&mpId=730&ocsId=788.png

点击扫描上方二维码

查看更多“介入”内容


声明:脑医汇旗下神外资讯、神介资讯、脑医咨询、Ai Brain 所发表内容之知识产权为脑医汇及主办方、原作者等相关权利人所有。

投稿邮箱:NAOYIHUI@163.com 

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裁切、录制等。经许可授权使用,亦须注明来源。欢迎转发、分享。

投稿/会议发布,请联系400-888-2526转3。

最新评论
发表你的评论
发表你的评论
来自于专栏
相关临床评分小工具
所属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