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大学齐鲁医院(青岛)神经外科的神经肿瘤手术团队近期在显微镜和神经内镜辅助下,切除三例颈静脉孔区内外沟通神经鞘瘤。
相对于垂体瘤、脑膜瘤及胶质瘤等颅内肿瘤,颈静脉孔区肿瘤相对少见,该部位最常发生神经鞘瘤、颈静脉球瘤、脑脊膜瘤,也包括脊索瘤、软骨肉瘤、骨软骨瘤等少见肿瘤。颈静脉孔区肿瘤的切除是颅底外科手术难点之一,主要是肿瘤位置深,显露困难,其周围神经血管结构遮挡,包括前方的颈内动脉、侧方的颅神经、以及位于颈静脉孔后内侧缘下方的椎动脉(图1)。所以说,采用恰当的手术入路,完全切除肿瘤、保护重要神经结构功能、减少手术创伤和并发症是神经外科医生追求的一个目标。神经肿瘤手术团队术中全部采用显微镜联合神经内镜—“双镜联合”的内镜颅底外科技术,针对Sami分型IV型的经颈静脉孔颅内-颅外沟通的颈静脉孔神经鞘瘤,采用“枕下乙状窦后入路”,在完全切除肿瘤的同时,明显减少颈静脉孔周围颅底骨质的磨除和周围组织的牵拉损伤。
图1 颈静脉孔区肿瘤手术常规需要暴露的区域、毗邻关系及手术切口示意图
病例1
患者男,30岁,因左侧耳鸣2月余入院。
图2 患者术前影像提示左侧颈静脉孔区颅内外沟通肿瘤
图3 患者术中显微镜及内镜所见
图4 患者术后影像:肿瘤彻底切除
病例2
患者男,56岁,因右侧耳鸣并听力下降3年入院。
图5 患者术前影像提示右侧颈静脉孔区神经鞘瘤
图6 患者术中显微镜及内镜所见(分别磨除)
图7 患者术后影像
病例3
患者女,53岁,因头晕,检查发现颅内占位性病变2周余入院。
图8 术前影像显示肿瘤从左桥小脑角区延伸至颈静脉孔之外,颈静脉孔明显扩大
图9 术后影像,肿瘤全切

“双镜联合”技术—神经内镜辅助下,显微切除颅底(前、中、后颅窝、桥小脑角等区域)肿瘤。该技术充分发挥神经内镜良好照明、多角度、近距离观察等优点,能够提供全景视野,抵近观察“环顾四周角落;在肿瘤主体切除后使用神经内镜,明确了残余肿瘤的位置、大小以及肿瘤周围的神经、血管组织的位置,避免过多颅底骨质的磨除,减少由于磨除方向错误带来的损伤。降低对周围组织的牵拉程度,从而避免重要血和神经撕裂的风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