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08月05日发布 | 791阅读
颅脑和脊柱畸形

新的颈椎前路减压术:骨隧道切除结合融合术

胡柯嘉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瑞金医院

江伟

西北大学附属医院(西安市第三医院)

王知秋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骨科的刘新宇教授等描述基于传统ACDF的改良新技术,对有症状的患者进行颈椎前路骨隧道切除和融合术;tunnectomy为隧道+椎间盘切除术的复合词。文章发表于2023年4月的《European Spine Journal》在线。


——摘自文章章节

Ref: Qiu C, et al. Eur Spine J. 2023 Jun;32(6):2110-2119.  doi: 10.1007/s00586-023-07691-8. Epub 2023 Apr 17.


研究背景




退变性颈椎椎间盘病变是神经和脊髓受压的主要原因,常引发脊髓型颈椎病和神经根病。患者通过早期减压手术在很大程度上能获得良好疗效。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和融合术(ACDF)是经典的手术方式,在过去的六十年中广泛地应用。此外,还有颈椎前路椎体次全切和融合术(ACCF)、颈椎后路椎板切除和融合术、后路椎板成形术、人工椎间盘置换术(ADR)以及用于处理后纵韧带骨化(OPLL)的前路前移和融合术(ACAF)等手术方式。Zero-Profle融合器用于颈椎手术可降低ACDF后吞咽困难的发生率。有的病例还需要前后联合手术。策划手术通常依赖于特定的适应证,外科医生需要尽可能选择最佳方案。


在临床上,巨大椎间盘突出、短节段严重OPLL引起的颈椎椎间盘突出至椎体后缘的病变,治疗棘手并有争议。基于影像学评估,这些患者通常K 线阴性,表示后路椎板成形术或椎板椎体次全切术不适合高度狭窄椎管的减压。然而,由于视野和工具的限制,传统ACDF手术难以消除深层椎间盘突出或骨赘。现在ACCF的手术策略可能较好地解决这些问题,但常并发大量出血、术后并发症较多和恢复期更长。山东大学齐鲁医院骨科的刘新宇教授等描述基于传统ACDF的改良新技术,对有症状的患者进行颈椎前路骨隧道切除和融合术(anterior cervical tunnectomy and fusion,ACTF);tunnectomy为隧道+椎间盘切除术的复合词。文章发表于2023年4月的《European Spine Journal》在线。


研究方法



该研究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21年1月有脊髓压迫并接受ACTF手术的23例患者。作者收集患者性别、年龄、BMI、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和术后住院时间等信息,记录日本骨科协会(JOA)和视觉模拟评分(VAS),在X线片上测量并计算影像学指标。

研究结果



研究结果发现,所有患者结局良好,无术后并发症。与术前相比,术后患者Nurick 评分显著降低[2.5±1.5(0-V)﹕1.1±1.1(0-IV),P<0.001)];术后VAS评分[4.1±3.2(0-10)﹕1.2±1.2(0-4),P<0.001)]以及JOA评分[8.3±2.9(3-15)﹕12.3±2.8(7-17),P<0.001)]明显改善。此外,术后占位率[57.2±12.5(31.8-77.8)﹕11.3±6.7(5.4-32.1),P<0.001)]明显降低;脊髓可用空间(SAC)[84.8±27.6(42.4-151.9)﹕181.8±16.8(144.0-217.1),P<0.001)]和脊髓直径[3.7±1.8(0.5-7.4)﹕8.5±0.7(6.9-9.6),P<0.001)]显著增加。受累节段术后椎间盘高度[4.6±1.6(2.1-7.1)﹕8.2±1.0(6.1-10.2),P<0.001)]显著升高。然而,C2-7的矢状位平衡(SVA)(P=0.460)和C2-C7 Cobb角(P=0.097)无显著性改变。


研究结论



研究者认为,新手术技术ACTF的适应证是椎体后缘骨性突起或挤压,ACTF依赖于立体形状的喇叭隧道切除颈椎活动节段的病变;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低,恢复期较短。
image.png

声明:脑医汇旗下神外资讯、神介资讯、神内资讯、脑医咨询、AiBrain 所发表内容之知识产权为脑医汇及主办方、原作者等相关权利人所有。

投稿邮箱:NAOYIHUI@163.com 

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裁切、录制等。经许可授权使用,亦须注明来源。欢迎转发、分享。

最新评论
发表你的评论
发表你的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