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05月06日发布 | 1322阅读
神经介入-狭窄

【桡道而行,有例可循】史宗杰、姜鑫钊:应用Tethys®中间导引导管经桡建立通路治疗颅内动脉狭窄两例

史宗杰

浙江省人民医院

姜鑫钊

浙江省人民医院

术者寄语

随着经桡动脉入路在脑血管介入诊疗中的逐步开展,其在减少局部穿刺并发症、增加患者舒适度和满意度、缩短住院时间等方面的优势愈加突出,越来越多的介入中心开始尝试经桡动脉入路脑血管介入诊疗带来的便捷。能否建立稳定的通路是决定经桡动脉入路脑血管介入诊疗能否顺利完成的最重要的技术环节。


然而,桡动脉直径的大小限制了常规导引导管和长鞘的正常使用,当前又缺乏经桡动脉入路专用的介入器械。鉴于Tethys®中间导引导管头端柔软良好的通过性和近端强有力的支撑性,具备通路导管的必要特性。为此,我们探索单独使用Tethys®中间导引导管建立通路的可行性,成功应用在经桡动脉入路脑血管介入治疗中。现将2例经桡动脉入路使用Tethys®中间导引导管建立通路治疗颅内动脉狭窄的病例治疗过程及结果分享如下。


本期「嘉介谈」邀请浙江省人民医院史宗杰、姜鑫钊,展示应用Tethys®中间导引导管经桡建立通路治疗颅内动脉狭窄两例,精彩不容错过。





01


CASE 1


病例简介

01 患者基本信息

一般资料男患,78岁,因“右侧肢体无力1天余”于2023-03-28入院。

现病史:患者于1天前安静状态下出现右侧肢体无力,表现为上肢尚能抬举,能持物,在他人搀扶下可行走,伴有言语含糊

既往史:既往左侧脑梗死病史;高血压病史10年余,规律口服氨氯地平;2型糖尿病病史10年余,使用诺和佳(德谷门冬双胰岛素)早32-晚26单位皮下注射控制血糖

入院查体:神清合作,言语清晰,颈软无抵抗,克氏征阴性,双瞳等圆等大,直径3mm,光反射存在,眼球活动自如,未见眼震,双耳听力基本对称,双侧面纹对称,伸舌居中,右上肢肌力4+级,右侧肢肌力3级,四肢腱反射对称(++),四肢肌张力正常,左侧巴氏征阴性;双侧面部和肢体针刺觉对称,四肢振动觉对称。双侧指鼻、轮替试验稳定,左侧跟膝胫试验稳准,闭目难立征不能完成,NIHSS评分3分,mRS评分3分。洼田饮水试验:吞咽功能1级。系统查体:心律齐,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及杂音,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明显干湿性啰音,腹软,无压痛、反跳痛

临床诊断:1、左侧脑梗死;2、左侧颈内动脉重度狭窄;3、高血压急症;4、2型糖尿病

药物治疗: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双联抗血小板,阿托伐他汀强化调脂,丁苯酞针改善脑循环,调控血压等



02 术前影像资料

注:术前DWI示左侧脑梗死


注:术前CTA+CTP示;左侧颈内动脉C3-C4段重度狭窄,左侧额颞叶低灌注。


左右滑动切换图片

图1:术前DSA示II型弓;图2-3:左侧颈内动脉C3段重度狭窄。



诊疗经过

01 术前讨论

手术指征:患者为症状性左侧颈内动脉重度狭窄伴低灌注,药物治疗复发,根据当前诊疗指南患者存在明确手术指征。


预估可能性的手术并发症:脑栓塞、血管穿通或夹层、出血、高灌注综合征、其他等。


手术方案:局麻下经桡动脉入路行左侧颈内动脉支架植入术。

02 术中涉及介入器械选择

  • 6F-125cm Tethys®中间导引导管

  • 5F-SIM II导管

  • 260cm 泥鳅导丝

  • 微导丝

  • 2.5*15mm球囊

  • 5*15mm球扩狭窄支架


03 手术过程

常规消毒铺巾,局部麻醉后,右侧桡动脉置入6F动脉鞘,全身肝素化。


将5F SIM II选入左侧颈总动脉,并将260mm泥鳅导丝超选到左侧颈外动脉,交换上6F-125cm Tethys®中间导引导管并于左侧颈总动脉。路图下,将中间导管送至左侧颈内动脉C2段造影示左侧颈内动脉C3段重度狭窄约80%;将2.5*15mm球囊沿微导丝通过中间导管送至狭窄处定位良好,6atm压力下扩张一次,造影示残余60%。


左右滑动切换图片

图1为6F-125cm Tethys®中间导引导管进入左侧颈总动脉;图2为6F-125cm Tethys®中间导引导管造影;图3为球扩后造影。


沿微导丝将5*15mm 球扩狭窄支架送至狭窄处定位良好,12atm 压力下扩张2次。造影示残余20%。术后造影显示血管形态良好,正向血流通畅(mTICI 3级)。


图1为支架定位,图2为支架释放后造影。



02


CASE 2


病例简介

01 患者基本信息

一般资料:男患,57岁,因“反复出现短暂性视物模糊2年”于2023-03-18入院

现病史:患者2年来反复出现短暂性视物模糊,伴复视,头昏,每次持续1分钟左右能完全恢复,上述症状共发作3-4次左右

既往史:高血压病10余年,长期口服拜新同+氯沙坦,自诉血压控制不佳

入院查体:神清合作,言语清晰,颈软无抵抗,克氏征阴性,双瞳等圆等大,直径3mm,光反射存在,眼球活动自如,未见眼震,双耳听力基本对称,鼻唇沟对称,伸舌居中,四肢肌力5级,四肢腱反射(++),四肢肌张力正常,双侧巴氏征阴性;针刺觉、振动觉双侧对称。双侧指鼻、轮替、跟膝胫试验以及闭目难立征阴性。ABCD2评分1分。系统查体:心律齐,心脏听诊未闻及杂音,双肺未闻及干湿性啰音,腹平软,无压痛和反跳痛

临床诊断:1、短暂性大脑缺血性发作(后循环);2、基底动脉狭窄;3、右侧锁骨下动脉狭窄;4、高血压1级(很高危组);5、肾功能不全

药物治疗: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双联抗血小板,阿托伐他汀强化调脂,调控血压等



02 术前影像资料

高分辨磁共振提示:右侧椎基底动脉结合处重度狭窄。


诊疗经过

01 术前讨论

手术指征:患者为症状性右侧椎动脉V4段基底动脉结合部重度狭窄伴低灌注,药物治疗复发,患者存在明确手术指征。


预估可能性的手术并发症:脑栓塞、血管穿通或夹层、出血、高灌注综合征、其他等。


手术方案:全麻下经桡动脉入路行右侧椎动脉动脉球囊扩张术。


02 术中涉及介入器械选择

  • 6F-125cm Tethys®中间导引导管

  • 0.014 微导丝

  • 1.5mmx12mm球囊

  • 1.75*12mm球囊


03 手术过程

全麻后经经超声引导下穿刺右侧尺动脉成功置6F桡动脉鞘,全身肝素化,路图下将6F-125cm Tethys中间导引导管置于右侧椎动脉V3段造影证实右侧椎动脉V4段及基底动脉结合部重度狭窄。


左右滑动切换图片

图1为术前DSA示II型弓;图2为右侧椎动脉3D造影;图3为选好工作位造影图。


路图下, 0.014微导丝带1.5mmx12mm球囊置于狭窄处,缓慢充盈球囊至5atm,回撤球囊造影狭窄改善,观察数分钟狭窄回缩,遂使用一枚1.75*12mm球囊再次扩张,术后残余狭窄约30%;术后造影显示血管形态良好,正向血流通畅(mTICI 3级)。


左右滑动切换图片

图1为6F-125cm Tethys®中间导引导管送至右侧椎动脉V3段;图2为球囊定位;图3球扩后造影。


病例总结

  //  

近年来,随着神经介入器材的快速发展,神经介入的技术也随之得到了很大的发展,经桡动脉入路行脑血管介入诊疗可以满足需求而且经桡动脉入具有很多的优势,如穿刺血管损伤少、患者舒适度高等。但部分患者桡动脉直径较细,在桡动脉通路的搭建上存在困难。缺乏专用的经桡动脉器材是目前限制该技术临床广泛应用的最大障碍。

为此,我们探索经桡动脉入路单独使用Tethys®中间导引导管作为通路导管,替代常规的导引导管或长鞘。6F Tethys®中间导引导管外径0.083inch/2.10mm,完全适合于绝大多数人群桡动脉入路,内径0.071inch/1.80mm完全可以满足绝大多数介入治疗的材料兼容和匹配问题。头端柔软端保障了良好的通过性和高到位,近端强有力的支撑提供稳定的通路,具备神经介入通路导管的必要特性。基于我们的经验,经桡动脉入路使用Tethys®中间导引导管建立通路可应用在绝大多数择期颅内动脉狭窄病变的介入治疗,动脉瘤或动静脉畸形等出血性疾病介入治疗,未来可能应用于急诊AIS机械取栓治疗等场景。


术者简介

史宗杰

浙江省人民医院

浙江省人民医院神经内科副主任医师,医疗组长,主任助理

中国老年医学学会神经病学分会委员

中国卒中学会神经介入分会青年委员

浙江省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青年委员

浙江省医师协会神经介入分会青年委员

浙江省生物工程学会脑血管病专委会常委

浙江省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神经介入学组委员

浙江省数理医学会脑血管疾病精准诊治委员会委员

擅长脑血管病介入诊疗,精通急性脑卒中动脉取栓术、颅内外脑血管狭窄支架术及颅内外脑血管闭塞开通术

主持并参与多项国家级、省级课题及卫生厅课题,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SCI及中华期刊论文20余篇

姜鑫钊

浙江省人民医院

浙江省人民医院神经内科主治医师

毕业于吉林大学,擅长脑血管疾病的诊断与介入治疗



特别说明:本页面所包含的文字、图片、音视频等内容仅供医学专业人士参考。本页面所包含的内容,仅为专家个人观点,不能代替医疗专业人士的判断。本页面不向非医学专业人士开放,敬请理解。

https___www.medtion.com_app_subspecialty_index.html_channelId=4&channelTitle=介入&mpId=730&ocsId=788.png

点击扫描上方二维码

查看更多“介入”内容


声明:脑医汇旗下神外资讯、神介资讯、脑医咨询、Ai Brain 所发表内容之知识产权为脑医汇及主办方、原作者等相关权利人所有。

投稿邮箱:NAOYIHUI@163.com 

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裁切、录制等。经许可授权使用,亦须注明来源。欢迎转发、分享。

投稿/会议发布,请联系400-888-2526转3。

最新评论
发表你的评论
发表你的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