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08月01日发布 | 824阅读
神经介入-狭窄

中小脑动脉(MeVO/DVO)急性闭塞的血管内机械取栓手术方式的思考

关敏

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达人收藏

个人认为,目前就尝试定论中小血管取栓是否合理为时尚早。中小脑血管取栓与急性大血管闭塞的开通应该有不一样的特点。作为一个术者,当前应该探索这个手术技巧,手术策略,把这个手术做好。就像早年争议开放手术和腔镜哪个更优一样,腹腔镜的器械、术式仍未完善,术者经验不足的时候,去比较开放手术和腔镜手术优劣,对腔镜是不公平的。


在此,仅介绍个人对MeVO/DVO取栓的手术见解。从病例开始。


病例1

M1再通后,栓子逃逸至M3,动脉打药无效后,支架取栓。在此病例可以看到血管迂曲,M2转M3处急弯,回拉支架过程,将迂曲血管完全拉直,再次造影即见活动性出血。考虑是血管牵拉移位时,其上的小分支断裂出血。

图片

病例2

同样是M1再通后,M3有血栓逃逸,支架取栓未能再通,拐角处可疑损伤,停止手术。

图片


上述两个病例分别反映了安全性有效性两个问题。

安全性方面,由于血管迂曲,而且是游离在脑脊液中,缺乏软组织支撑,血管结构薄弱。牵拉移位带来的血管损伤是重要的不安全因素之一。与通过支架回拉血栓相比,抽吸导管对血管壁的摩擦小于支架的摩擦,引起牵拉移位更少,小规格的抽吸导管可以减少该损伤。抽吸导管ADAPT术式取栓,可以减少微导丝微导管通过闭塞远端所带来的操作风险。如果抽吸导管无法到位接触血栓抽吸,需要使用支架,抽吸导管尽量的高到位作为支架取栓的受力支点,改变牵拉的方向,减少血管的移位。支架回拉前,半回收支架,减少与血管的摩擦。

取栓效率角度,中小血管取栓通常使用偏柔软的支架,可能导致取栓效率降低,配合直径合适的导管接触抽吸,能提高取栓效率。取栓支架在中小血管取栓效率降低的一个原因是受限于血管直径,支架打开不良,未能有效捕获血栓,使用大网眼的小规格支架有助于提高支架捕获血栓效率。

图片

图片


病例3

M3栓塞,嗜睡,右侧凝视,左上肢肌力0级,左下肢2级。使用0.041’’抽吸导管抽吸一把通,左图显示闭塞位置,中图使用了反汤位角度,更好引导抽吸管到位,右图显示血管3级再通。

图片

术后CT蛛网膜下腔未见出血。

图片

病例4

M1、A4栓塞。M1使用SWIM技术快速再通。

图片

ACA取栓,因为中间导管无法接触血栓,只能靠支架回拉栓子。中间导管高到位作为支点,半回收支架进行取栓。经过3次取栓实现再通。虽然术后CT有蛛网膜下腔出血,但是避免了活动性的出血。如果有合适的抽吸管/中间管接触血栓抽吸,也许可以提高取栓效率,减少取栓次数。

图片

图片


病例1和病例4比较,体现中间管作为回拉支架支点的作用。左侧两张图示意没有中间导管作为支点,支架牵拉的受力方向引起血管移位,右侧两张图示意中间导管高到位改变支架牵拉的受力方向。

图片


病例5

右侧肢体乏力伴言语不清2天,加重12小时”,术前CT显示额颞叶部分梗死。

图片

左图,第一次使用支架取栓,未能复通,右图,第二次使用BEMP技术,抽吸导管接触血栓实现顶支复通。

图片


病例6

心脏消融术后突发失明,双侧P3栓塞。


双侧PCA均使用BEMP技术实现首次取栓再通。因为栓塞后方血管细小且有转角,并未将取栓支架越过栓子,取栓支架仅作为辅助抽吸导管到位的工具,靠抽吸取出栓子。

图片

中小脑动脉取栓除了手术策略、技巧需要总结。麻醉方式,术后管理等方面也可能不同于大血管取栓,需要大家一起探讨。

https___www.medtion.com_app_subspecialty_index.html_channelId=4&channelTitle=介入&mpId=730&ocsId=788.png

点击扫描上方二维码

查看更多“介入”内容


声明:脑医汇旗下神外资讯、神介资讯、脑医咨询、Ai Brain 所发表内容之知识产权为脑医汇及主办方、原作者等相关权利人所有。

投稿邮箱:NAOYIHUI@163.com 

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裁切、录制等。经许可授权使用,亦须注明来源。欢迎转发、分享。

投稿/会议发布,请联系400-888-2526转3。

最新评论
发表你的评论
发表你的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