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07月20日发布 | 198阅读

【中国声音】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谢鹏、郑鹏团队在Nature Neuroscience发文揭示抑郁行为发生新机制

武靖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李一帆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黄羽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谢鹏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郑鹏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脑医汇,由外而内,融“汇”贯通



近日,神经科学国际著名期刊Nature Neuroscience在线发表了重医附一院神经内科团队的最新研究成果“Integrating spatial and single-nucleus transcriptomic data elucidates microglial-specific responses in female cynomolgus macaques with depressive-like behaviors”。该团队基于低等级抑郁猴模型,发现了一类抑郁表型相关的小胶质细胞亚型,并在前额叶皮层空间中鉴定出潜在的调控功能区,为抑郁症的靶向干预提供潜在新靶点。重医附一院终身教授谢鹏为通讯作者,神经内科副主任郑鹏研究员为共同通讯作者,武靖博士后、李一帆黄羽博士为共同第一作者。


[Wu J, Li Y, Huang Y, Liu L, Zhang H, Nagy C, Tan X, Cheng K, Liu Y, Pu J, Wang H, Wu Q, Perry SW, Turecki G, Wong ML, Licinio J, Zheng P, Xie P. Integrating spatial and single-nucleus transcriptomic data elucidates microglial-specific responses in female cynomolgus macaques with depressive-like behaviors. Nat Neurosci. 2023 Jul 13. doi: 10.1038/s41593-023-01379-4. Epub ahead of print. PMID: 37443281.]



研究方法&研究结果

抑郁症是危害人类健康的重大脑疾病,社会压力是导致抑郁发生的重要因素,潜在分子机制亟待阐明。食蟹猴是研究情绪和认知的重要载体。该团队早期建立了猴行为编码体系,发现部分低等级雌猴表现出抑郁样行为,这有效模拟了女性抑郁症患者在长期慢性应激下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


揭示抑郁表型相关的前额皮层细胞类型及分子调控区域


明确关键脑区细胞组成及其空间分布规律,是解析重大脑疾病发病机制的重要手段。该团队对雌性低等级抑郁猴、低等级非抑郁猴和高等级猴的背侧前额叶皮层(dlPFC区)单细胞转录进行了系统表征,发现小胶质细胞是低等级抑郁猴中改变的关键细胞群。亚型分析发现了抑郁猴富集的小胶质亚型,将其命名为“抑郁相关小胶质细胞(PIMID)”,并使用活细胞消化、细胞形态学等方法予以验证。


低等级抑郁猴有多样化的行为谱,可以部分模拟抑郁症患者的临床特征,明确关键脑区中各行为的调控位点对实现精细化干预至关重要。在前额叶皮层经典解剖学分层(L1-6)基础上,构建了基因的分子分层(ST1-4),发现两者高度契合。揭示不同的空间分子分层调控不同抑郁行为:ST2-4调控“积极情绪的减少”、ST1调控“消极情绪的增加”。该研究实现了“复杂动物行为表型-细胞类型-空间转录分层”的有效整合,明确潜在机制及调控靶点;分析上独辟蹊径,为该领域的研究提供了参考。

*该项研究获得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以及重庆医科大学、重医附一院学科提升基金等资助。


谢鹏 主任医师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教授,博导,主任医师,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973计划)首席科学家,国家卫健委功能性脑疾病诊治重点实验室主任。全国创新争先奖获得者,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内科医师分会第三、四届会长、名誉会长,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内科医师分会神经心理与情感障碍专委会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第四、五、六届副主任委员,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六、七届学科评议组成员, 卫生部突贡专家,国家重点学科(神经病学)带头人。擅长脑血管疾病及神经系统疾病合并情感障碍的诊治。


以通讯作者在NEJM,Lancet等杂志上发表SCI论文345篇,单篇最高影响因子91.25分,SCI他引总次数9121次,单篇最高他引810次,Altmetric评分单篇最高1547分,被F1000收录3篇。授权发明专利7项。先后主持国家“863”计划、“973”计划、国家重点研发计划、NSFC重点国合等项目10余项,累计科研经费超过6000万元。主编《神经内科学》等教材专著14部,牵头制定《中国常见神经疾病合并抑郁临床诊治指南》等指南,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中华医学科技一等奖1项,重庆市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重庆市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吴阶平医学研究奖1项,中国侨界贡献奖1项,被评为第二届“国家名医”和“科学中国人(2018)年度人物”。研究成果改写美国FDA用药指导规范,成果被写入中国医学科学院2016年度《中国医学科技发展报告》、中国科学院2019《科学发展报告》和7项国际权威指南。

*本文转载自重庆医科大学新闻网

点击跳转 研究原文

声明:脑医汇旗下神外资讯、神介资讯、神内资讯、脑医咨询、Ai Brain 所发表内容之知识产权为脑医汇及主办方、原作者等相关权利人所有。

投稿邮箱:NAOYIHUI@163.com 

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裁切、录制等。经许可授权使用,亦须注明来源。欢迎转发、分享。

最新评论
发表你的评论
发表你的评论

临床研究

3437内容977阅读

进圈子
来自于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