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07月21日发布 | 2858阅读

【大师对话AI】车晓明教授:侵袭性脊柱血管瘤的治疗探讨

车晓明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

脑医汇官方

脑医汇

达人收藏、周刊收录2项荣誉


近期随着ChatGPT等人工智能大热,越来越多患者甚至医生进行问询相关知识,但是得到的回答不太精准,为了能更好的服务各位医师同道,脑医汇-神外资讯本周五邀请车晓明教授就侵袭性脊柱血管瘤的治疗进行探讨。




下期预告

(预计7月28日12点上线于脑医汇APP)

QQ浏览器截图20230208102310.png

Q1:脊柱血管瘤特点及病理学表现是什么?

QQ浏览器截图20230323134407.png

特点:

血管性病变:脊柱血管瘤是由异常扩张的血管组成,其中可能包含毛细血管、静脉和动脉,它们与正常的脊椎结构相混杂。

频发于特定年龄段:良性脊柱血管瘤通常在30岁至50岁之间发病,而恶性脊柱血管瘤则较为罕见,但可能发生在任何年龄。

神经系统症状:脊柱血管瘤可能通过压迫周围的神经结构或脊髓引起一系列神经系统症状,如疼痛、感觉异常、肌肉无力、肌肉萎缩等。

隐匿性病程:在一些患者中,脊柱血管瘤可能具有相对隐匿的病程,特别是在早期阶段,症状可能不明显,直到瘤体增大或影响到神经结构时才出现明显症状。


良性脊柱血管瘤的病理学表现:

良性脊柱血管瘤通常是较为缓慢生长的病变,一般不会迅速扩散到其他部位。

在病理学上,良性脊柱血管瘤主要由血管结构和间质组织构成,瘤体可能局限在某一部分脊椎或脊髓周围区域。

恶性脊柱血管瘤的病理学表现:

恶性脊柱血管瘤可能呈现更为侵袭性生长,有可能迅速扩散到周围组织和器官,甚至转移到其他部位。

在病理学上,恶性脊柱血管瘤的细胞学特征可能更为异常,表现出不正常的细胞增殖和形态学特征,具有恶性肿瘤的特点。

20201019144700_rbvjdi0ofj.png

特点:

血管错构瘤,发病率10%-12%,

出现症状仅1%-2%任何年龄,多中年后出现症状

女多于男

多见下胸椎和上腰椎


病理学表现:

血管和内皮组织在骨内的类肿瘤性的增生

大量增生的毛细血管及扩张的血窦

扁平上皮细胞排列的不规则的血管腔


QQ浏览器截图20230208102310.png

Q2:侵袭性脊柱血管瘤影像学表现是什么?

QQ浏览器截图20230323134407.png

MRI 表现:

T1加权影像:侵袭性脊柱血管瘤在T1加权影像上呈现等或稍高信号,因为其中含有富含脂肪的成分。

T2加权影像:在T2加权影像上,侵袭性脊柱血管瘤呈现高信号,这是由于血管瘤内含有丰富的液体成分。

强化:侵袭性脊柱血管瘤在造影后的图像中通常呈现明显的强化,这是由于血管瘤内的血管壁与造影剂发生亲和性。


CT扫描 表现:

在CT扫描图像上,侵袭性脊柱血管瘤通常显示为局部骨质破坏或侵蚀,表现为脊椎的骨质破坏或不规则的骨质改变。

病灶边缘可能不清晰,呈现出不规则的形态。

20201019144700_rbvjdi0ofj.png

典型脊柱侵袭性血管瘤的影像学特点

病灶仅累及单节段

位置主要在椎体内

CT上病灶表现为栅栏样、蜂窝状或斑点样改变

MRI上T1W低信号,T2W或抑脂像上高信号

增强扫描明显强化

椎管或椎旁肿块


不典型侵袭性血管瘤的影像学可出现

膨胀性或溶骨性骨质破坏

压缩骨折

多节段发病

椎管内成骨压迫

病灶中心或大部分位于附件

MRI信号不典型


QQ浏览器截图20230208102310.png

Q3:脊柱血管瘤的分型与治疗方法是什么?

QQ浏览器截图20230323134407.png

脊柱血管瘤的分型:

良性脊柱血管瘤:

毛细血管瘤:由毛细血管组成,通常生长缓慢,边界清晰。

静脉瘤:由静脉组成,生长速度较慢,边界清晰。

骨内膜母细胞瘤:较为罕见,由血管内皮细胞组成。

恶性脊柱血管瘤:

恶性脊柱血管肉瘤:较为罕见,具有侵袭性生长和快速扩散的特点。


脊柱血管瘤的治疗方法:

观察与保守治疗:

对于一些小型、无症状或无神经功能受损的良性脊柱血管瘤,医生可能会选择观察和保守治疗,定期监测瘤体的生长情况,并根据需要进行症状缓解的治疗。

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主要用于缓解疼痛和不适,可以使用非甾体抗炎药(NSAIDs)等药物。

放射治疗:

放射治疗适用于一些较小的、无法手术切除的脊柱血管瘤,通过高能射线照射瘤体,以减小其体积和缓解症状。

外科手术切除:

对于较大的、有明显症状或压迫神经结构的脊柱血管瘤,外科手术可能是首选的治疗方法。手术的目标是尽可能完整地切除瘤体,减轻神经结构或脊髓的压力。

栓塞术和栓塞介入:

这些介入性血管技术可以通过导管将栓塞物或药物直接注入血管瘤内部,阻断其血液供应,从而使瘤体缩小或消失。

20201019144700_rbvjdi0ofj.png

分型

·1型,无临床症状,Enneking分期1期;静止

·2型,背部疼痛,Enneking分期2期;活动

·3 型,无临床症状,Eneeking分期3期;侵袭

·4 型,临床疼痛、压迫症状,Enneking分期3期; 侵袭


治疗原则

·1型不需要治疗,有自限、自愈倾向;

·2型可以考虑治疗;

·3型可以考虑治疗或长期随访,每年进行一次MRI检查

·4型治疗干预。

本期特邀嘉宾


20201019144700_rbvjdi0ofj.png

车晓明 教授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 神经外科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神经外科副主任,主任医师,教授

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脊髓脊柱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外科脊髓脊柱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分会脊髓脊柱专业组副组长

AOSpine(中国)理事会教育理事(Neuro)

中华医学会上海神经外科分会委员

上海市神经外科质控专家委员会委员

中华医学会和上海市医学会医疗鉴定专家库成员

上海市干部保健专家库成员

从事脊髓肿瘤、脊柱疾患及其颅底肿瘤的临床治疗

《Neurospine》《中华临床神经外科杂志》《中国临床神经科学杂志》《中国研究型医院杂志》《Neurosurgery》(中文版)编委

1_411776833_171_85_3_720622024_5668cf9b883ad2a3af3ad051587a096b.png

点击二维码,前往车晓明 教授学术主页

查看更多精彩内容




往期回顾

20230329100857_q3y4qmlqrm.jpg
点击图片查看更多文章


科室.jpg


声明:脑医汇旗下神外资讯、神介资讯、神内资讯、脑医咨询所发表内容之知识产权为脑医汇及主办方、原作者等相关权利人所有。

投稿邮箱:NAOYIHUI@163.com 

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裁切、录制等。经许可授权使用,亦须注明来源。欢迎转发、分享。


最新评论
发表你的评论
发表你的评论

数字神经外科

217内容619阅读

进圈子
来自于专栏
相关临床评分小工具
所属话题
关键词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