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06月29日发布 | 488阅读

【中国声音】JAMA子刊发表脑缺血再灌注后神经保护领域重要研究

王安心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

贾白雪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

张雪蕾

首都医科大学脑重大疾病研究院

王伊龙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

缪中荣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

达人收藏






2023年6月27日《JAMA Neurology》(IF:29.907; 中科院分区:医学1区Top)杂志在线全文发表了BAST研究(Efficacy and Safety of Butylphthalide in Patients With Acute Ischemic Stroke:A Randomized Clinical Trial)。该研究并列第一作者是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国家神经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王安心副教授, 神经病学中心贾白雪医生和首都医科大学脑重大疾病研究院张雪蕾医生为并列第一作者,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病学中心王伊龙教授和缪中荣教授为通讯作者。


[Wang A, Jia B, Zhang X, Huo X, Chen J, Gui L, Cai Y, Guo Z, Han Y, Peng Z, Jing P, Chen Y, Liu Y, Yang Y, Wang F, Sun Z, Li T, Sun H, Yuan H, Shao H, Gao L, Zhang P, Wang F, Cao X, Shi W, Li C, Yang J, Zhang H, Wang F, Deng J, Liu Y, Deng W, Song C, Chen H, He L, Zhao H, Li X, Yang H, Zhou Z, Wang Y, Miao Z; BAST Investigators. Efficacy and Safety of Butylphthalide in Patients With Acute Ischemic Stroke: A Randomized Clinical Trial. JAMA Neurol. 2023 Jun 26:e231871. doi: 10.1001/jamaneurol.2023.1871. Epub ahead of print. PMID: 37358859; PMCID: PMC10294018.]







1

研究背景

脑卒中是全世界面临的健康问题,是全球致残的主要原因,也是全球第二大死因,每年约1370万人发病,导致全世界约550万人死亡。急性缺血性卒中的治疗目标是挽救缺血半暗带,促进大脑神经功能的恢复。静脉溶栓治疗和血管内治疗是目前首选的治疗方式,但是这些方法有高度时间依赖性。而且,即使在时间窗内接受了以上再灌注治疗,仍有约半数的患者无法获得良好预后。神经保护治疗已成为神经病学领域研究热点,神经保护剂在缺血性卒中治疗中的作用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Dl-3-正丁基邻苯二甲酸酯(NBP)是从芹菜种子中提取的一种合成化合物。尽管NBP的具体分子作用机制尚不清楚,但来自多个模型的临床前数据表明,NBP可以作用于脑缺血病理的多个环节,并通过抗炎、抗氧化、抗细胞凋亡对脑梗死起保护作用。BAST研究旨在探究NBP对于已接受静脉溶栓和/或血管内治疗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90天功能预后的影响。


2

研究方法

BAST研究是一项随机、双盲、安慰剂平行对照、多中心临床试验。该研究是国际上首个联合灌注治疗且终点有效的神经保护剂研究。研究纳入了1216名年龄≥18岁,诊断为急性缺血性卒中,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NIHSS)范围为4至25,可在症状出现后6小时内开始试验药物,并进行rt-PA静脉溶栓或包括动脉溶栓、机械取栓等在内的血管内治疗或桥接治疗的患者。研究的主要疗效指标为治疗90天时良好功能预后,主要安全性结局为治疗90天内严重不良事件。


3

研究结果

1216名患者纳入研究(中位年龄66.0岁;827名男性[68.0%]),其中607名被随机分配到NBP组,609名被分配到安慰剂组。90天内,NBP组344名患者(56.7%)和安慰剂组268名患者(44.0%)出现了良好的功能结局(Odds ratio,1.70;95%CI, 1.35~2.14;P<0.001)。90天内,NBP组的61名患者(10.1%)和安慰剂对照组的73名患者(12.0%)发生了严重不良事件。研究结果显示,在接受静脉溶栓和/或血管内治疗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中,与安慰剂相比,NBP可以改善患者90天良好功能结局。




共同一作

王安心

贾白雪

张雪蕾



通讯作者

王伊龙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

  • 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

  •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党委委员、副院长,神经病学中心首席科学家,首都医科大学临床研究与临床试验学系副主任

  • 兼任中国卒中学会脑小血管病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卒中学会青年理事会执行理事长等多项学术任职

  • 担任《Stroke & Vascular Neurology》主编助理、《BMC-Neurology》副主编、《中国卒中杂志》编委

  • 以第一/通讯作者在《JAMA》《BMJ》《Lancet N》《Circulation》等临床研究的顶级杂志发表SCI论文170余篇

  • 主持科技部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大项目、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等多项国家级课题,是首批教育部(青年)长江学者、中组部国家第三批“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北京高校卓越青年科学家、第七届“树兰医学青年奖”及首批青年北京学者获得者,曾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两项,教育部科技进步奖一等奖、北京市科学技术奖一等奖各一项等


缪中荣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

  • 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

  •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病学中心副主任、介入神经病学科主任

  • 中国卒中学会神经介入分会主任委员,国家神经介入医疗质量控制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等,主要从事缺血性脑血管病介入治疗及相关研究

  • 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大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控研究”,以第一/通讯作者在NEJMLancet,《JAMA N》等杂志发表论文100篇以上。出版专著10余部,获国家专利4项

  • 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1项,中华医学科技奖三等奖1项,教育部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1项,北京市科技进步奖3项。牵头实施国家神经介入医疗质量控制工作,组织制定4项神经介入质控指标,组织编写6个缺血性脑血管病专家共识及指南







点击跳转研究原文

声明:脑医汇旗下神外资讯、神介资讯、神内资讯、脑医咨询、Ai Brain 所发表内容之知识产权为脑医汇及主办方、原作者等相关权利人所有。

投稿邮箱:NAOYIHUI@163.com 

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裁切、录制等。经许可授权使用,亦须注明来源。欢迎转发、分享。

最新评论
发表你的评论
发表你的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