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06月19日发布 | 179阅读

万经海教授解答:肿瘤脑转移最常见的7大疑问!建议收藏转发

万经海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


脑转移在恶性肿瘤患者中很常见,一旦发生转移,肿瘤便不再受初发部位限制,变得难对付得多,而患者没有及时发现的话,那么病情很快会进入到加速恶化的阶段。


脑转移是怎么发生的?脑转移瘤和其他脑内肿瘤的症状有哪些异同?脑转移瘤如何治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下。


01
什么是脑转移瘤

脑转移瘤是指身体其他部位恶性肿瘤经血液或其它途径转移至颅内者,是临床上最常见的脑肿瘤,发生率为原发性脑肿瘤的4~10。成人脑转移瘤来源前5位分别为肺癌(40~60%)、乳腺癌(10%)、黑色素瘤(3.5%)、肠癌(2.8%)和肾癌(1.2%),占脑转移瘤的80%。最容易发生脑转移的肿瘤发病为黑色素瘤、肺癌、泌尿生殖肿瘤、骨肉瘤和乳腺癌。



随着癌症治疗方法的改善、癌症患者生存期的延长和CTMRI检查技术的提高,脑转移瘤的发病率有逐年增高趋势。
02
脑转移是怎么发生的

大多数肿瘤细胞是通过血液途径向脑内转移,其中最多的是通过动脉系统;头颈部肿瘤可以直接浸润破坏颅底骨质、硬脑膜,或经颅底的孔隙进入颅内。


脑转移瘤可发生于颅骨和硬脑膜、软脑膜和蛛网膜(癌性脑膜炎)、脑实质,脑实质内转移以大脑中动脉分布区如额叶和顶叶最常见;脑转移瘤还是成人后颅窝最常见的肿瘤,因此成人后颅窝单发病变首先考虑脑转移瘤。脑转移瘤可为单发或多发,有尸检报告显示:单发病灶占40%2~3个病灶占27%,超过3个病灶占33%
03
转移瘤和其他脑内肿瘤临床异同

相同点:
1.颅内压增高症状
多因肿瘤压迫、脑水肿或脑积水所致,表现为头痛、恶心呕吐、视乳头水肿等。
2.局灶性症状
肿瘤或瘤周水肿压迫周围脑组织或脑神经可以导致局灶性神经功能障碍,如单瘫、偏瘫和脑神经功能障碍等。
3.中风样症状
转移性黑色素瘤、绒毛膜癌、肾细胞癌等伴有瘤内出血,常常引起脑卒中样急性发病。
4.癫痫发作或精神状态改变
如情绪低落、嗜睡、淡漠、朦胧等。


不同点:
  • 多为中老年人发病;

  • 常有恶性肿瘤病史;

  • 病史较短,病情发展快。但约有15%的病人找不到原发肿瘤,还有些病人神经系统症状可先于原发部位症状,这些情况下和其他脑内肿瘤不好鉴别。

04
诊断脑转移瘤要做哪些检查

及时掌握病情的变化有助于制定治疗方案,在日常生活中除了可以通过观察身体出现的异常情况,还可以通过以下检查手段来确定肿瘤是否出现了脑转移。



系统检查:
(1)X线胸片,根据情况选择骨扫描;
(2)胸、腹部CT扫;
(3)腹部B超;
(4)女性病人应行乳腺、妇科检查;
(5)前列腺及甲状腺等部位检查;
(6)全身PET-CT检查。
这些检查主要是要了解原发肿瘤及其控制情况,有无颅外其他器官转移

头颅CTMRI检查  :这是确定脑转移瘤的重要手段
CT能发现转移瘤是否有出血,是否有颅骨转移;如果CT发现肿瘤有钙化,基本上就可以排除脑转移瘤了,因为脑转移瘤钙化少见。


MRICT更敏感,尤其是后颅凹病变(包括脑干),定位更明确;增强磁共振可以发现更多的、更小的脑转移瘤。CT上单发性转移病人约有20%MRI上可见多发病灶。
05
癌症患者的脑肿瘤一定是转移瘤吗

不一定。
有癌症病史且脑部CTMRI有异常的患者中,11%不是脑转移瘤。如果采用非手术治疗如放疗、化疗,应考虑进行活检以明确诊断。

脑转移瘤应与以下疾病相鉴别:
(1)原发性脑肿瘤
脑实质内转移瘤常需与恶性胶质瘤和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相鉴别,最可靠的鉴别方法是活检。破坏颅骨的转移瘤需要和脑膜瘤或其他颅外病变鉴别,转移瘤只引起颅骨破坏,而脑膜瘤大多数引起颅骨增生改变,可资鉴别。
(2)脑脓肿
可以多发,伴有大面积脑水肿,需与囊性脑转移瘤鉴别。脑脓肿可以有感染发热史,环状强化更明显,在磁共振DWI上有特征性高信号,不难鉴别。
(3)脑囊虫病
须与多发性脑转移瘤鉴别。脑囊虫病患者多有疫水接触史,典型CTNMRI表现为脑实质内多发性散在圆形或椭圆形、局灶性囊肿,大小不等,囊内有小结节。病灶周围轻度或无脑水肿。由于血清学检查不可靠,对可疑病人可予试验性囊虫药物治疗,并以CTMRI随访,可提高检出率
06
脑转移瘤有哪些治疗方法

脑转移瘤的治疗包括手术、放疗、化疗、靶向治疗、免疫治疗等。

(1)手术治疗 
转移瘤较大、有明显颅内压增高症状;
原发肿瘤诊断不明者;
脑部肿瘤和脑原发性肿瘤不能鉴别者考虑手术切除肿瘤降低脑压,缓解症状,明确病理诊断和基因改变情况,指导后续治疗。
(2)放射治疗:
①一般术后建议性全脑放射治疗
不考虑手术的病人,激素及放射治疗可缓解头痛,约50%的病人症状有所好转。常用剂量为30Gy2周内分10次进行;
②对全脑放射治疗敏感的肿瘤
包括小细胞肺癌、生殖细胞瘤、淋巴瘤、白血病和多发性骨髓瘤等。其他肿瘤如肺大细胞癌和恶性黑色素瘤,对放射治疗不敏感;。
③预防性脑放射治疗
尤其是来自肺的脑转移瘤切除后,预防性脑放射治疗可以减少复发,对生存期无明显影响;
④多发性转移灶
单病灶直径不超过3cm者,考虑做γ-刀或X-刀。
(3)化疗 
如果病人不接受手术治疗,化疗可作为辅助治疗之一。如:影像学检查发现颅内多发小细胞癌脑转移灶,首选治疗采用放射治疗加化疗。注意化疗的副作用。
(4)靶向治疗
如果原发肿瘤有靶药治疗,脑转移瘤也可以靶向治疗。例如,埃罗替尼奥希替尼对非小细胞肺癌、舒尼替尼对肾癌、舒尼替尼对黑色素瘤都有很好的疗效,拉帕替尼治疗乳腺癌脑转移瘤的初步结果未能达到预期的治疗效果。


其他治疗药物还有:
①抗癫痫药物
幕上肿瘤术后预防或原有癫痫发作的病人,后颅凹肿瘤术后通常不需要;
②激素
有助于缓解脑水肿以及由瘤周水肿引起的症状(如头痛),但症状的缓解效果不是长期的,而且长期使用激素可出现相关副作用;
H2受体拮抗剂
如雷尼替丁,预防和治疗上消化道溃疡。
07
癌症发生脑转移是否没有治疗意义

经全脑放射治疗的患者中位生存期为4-6个月,经手术+WBRT治疗的患者中位生存期约9个月。全身性肿瘤控制良好的转移瘤患者经手术和RT后,5年生存率为10-15%SRS治疗后也可出现长期生存者。有驱动基因改变的脑转移瘤靶向治疗效果很好。有报道,单发、有靶药治疗的肺腺癌中位生存期高达46个月。

影响脑转移瘤生存期的因素包括精神状态、对类固醇的反应、全身肿瘤的情况和治疗方式。原发肿瘤的部位、年龄、脑转移瘤的数量也是预后影响因素,但影响程度较上述因素小。


原发于肺癌患者,男性是预后不佳的重要因素。原发于乳腺癌的患者,原发肿瘤与脑转移瘤发生的间隔时间也有意义,间隔时间越长生存期越长。脑转移瘤有驱动基因改变、能接受靶向治疗者的生存期能够明显延长。

图片来源网络


声明:脑医汇旗下神外资讯、神介资讯、脑医咨询所发表内容之知识产权为脑医汇及主办方、原作者等相关权利人所有。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裁切、录制等。经许可授权使用,亦须注明来源。欢迎转发、分享。

最新评论
发表你的评论
发表你的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