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源: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科技处
2023年6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病学中心张在强教授团队在国际期刊《Brain》发表题为“The genetic and phenotypic spectra of adult genetic leukoencephalopathies in a cohort of 309 patients”的研究论文。该研究详细描述了成人遗传性脑白质病致病基因型与表型谱系、病理学分类及临床特征,发现NOTCH3、NOTCH2NLC、ABCD1、CSF1R和HTRA1为成人遗传性脑白质病最常见的致病基因。附属北京天坛医院伍楚君医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王梦文博士为共同第一作者,张在强教授为通讯作者。

[Wu C, Wang M, Wang X, Li W, Li S, Chen B, Niu S, Tai H, Pan H, Zhang Z. The genetic and phenotypic spectra of adult genetic leukoencephalopathies in a cohort of 309 patients. Brain. 2023 Jun 1;146(6):2364-2376. doi: 10.1093/brain/awac426. PMID: 36380532; PMCID: PMC10232248.]
1
研究背景
遗传性脑白质病是一组中枢神经系统白质受累的高度遗传异质性疾病,其中成人遗传性脑白质病患病率低,临床较为罕见,表型复杂多样,早期诊断困难。目前,国内外遗传性脑白质病疾病谱系研究多集中在儿童患者,成人遗传性脑白质病疾病队列研究较少,疾病基因和临床表型谱系不明确,分类混乱,不利于临床诊断和研究。
2
研究方法
张在强教授团队的研究连续纳入2014-2021年期间就诊于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的309例临床疑诊为遗传性脑白质病的成人患者。所有患者均进行了系统的临床和影像学特征评估,所有入组患者均进行了全外显子组测序,部分疑诊线粒体疾病、神经元核内包涵体病或强直性肌营养不良的患者分别进一步完善线粒体基因组测序、NOTCH2NLC+FMR1或 DMPK+ZNF9基因动态突变检测。
3
研究结果
研究结果显示,共201例(65%)患者最终得到基因确诊,108例(35%)患者未发现明确的致病基因。在明确诊断的患者中,参与致病的基因包括35个核基因及线粒体基因,其中最常见的致病基因包括NOTCH3(25%)、NOTCH2NLC(19%)、ABCD1(9%)、CSF1R(7%)和HTRA1(5%)。按照疾病病变主要受累及的细胞和结构类型,采用Van der Knaap和Bugiani病理分类系统,首次在目前最大的成人遗传性脑白质病队列中对疾病进行分类,发现遗传性脑血管病(35%)是最常见的成人遗传性脑白质病,其后依次为白质-神经元轴索病(31%)、髓鞘或者少突胶质细胞病(21%)、小胶质细胞病(7%)和星形细胞病(6%)。研究团队发现不同细胞受累及类型具有各自独特的临床特征,并对其临床和影像学特征进行了高度概括和总结。
4
研究结论
上述研究为成人遗传性脑白质病疾病的诊断和临床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基本理论和分类方法,对疾病临床诊疗及遗传咨询具有重要的意义。
通
讯
作
者
扫描二维码或
点击“阅读原文”
查看原文
声明:脑医汇旗下神外资讯、神介资讯、神内资讯、脑医咨询、Ai Brain 所发表内容之知识产权为脑医汇及主办方、原作者等相关权利人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