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脊髓压迫症是指脊髓在短时间内(小于3天)受到急速压迫而出现的一系列病理变化。常见的原因有外伤、感染及椎管内出血等。
脊柱外伤
是造成急性脊髓压迫症最常见的原因。多见于交通事故及高空坠落等意外伤害。外伤所产生的脊髓压迫好发于颈椎的下部及脊柱的胸、腰段。脊柱损伤后,移位的椎体、骨折的碎片、破碎的椎间盘组织,以及硬脊膜内或外的小血管破裂出血而逐渐形成的血肿,都可压迫脊髓而出现脊髓压迫症状。
由于脊髓本身并未受到损伤,当压迫因素短时间内解除后,脊髓功能可全部或大部分恢复。但如果脊髓受压时间过长、过重,脊髓会因缺血缺氧导致液化坏死,从而产生不可逆的病理改变,导致永久性的功能丧失。
对由于外伤引起的急性脊髓压迫症而言,正确的诊断及尽早的治疗是决定预后的关键。
诊断
(1)明确的外伤史;(2) 受压平面以下有感觉、运动、反射或括约肌功能障碍;(3) CT扫描可以明确诊断,同时可以了解椎体移位及骨折碎片的情况。如果条件许可,最好行脊髓的 MRI检查,既可明确脊髓受压的范围、程度及出血情况,且对下一步的手术治疗具有指导意义。
治疗原则
(1) 正确的院前急救十分重要,凡有脊柱外伤史并怀疑脊髓受压的患者,保证其平卧的体位非常关键。切忌一人携抱或一人抬上身另一人抬腿的转运方法,必须 3 ~ 4人共同操作,将患者置于硬担架或硬板上,确保患者平起平放。否则,会引起脊柱扭曲、加重骨折移位,导致脊髓受压或损伤加重。
(2) 明确诊断,尽快手术,治疗越早越好。目前认为伤后 24h内为急性期,如同时伴有脊髓自身的损伤,则伤后的 6~8h为手术的最佳时期。
(3)手术的目的主要在于整复脊柱的骨折及脱位,清除骨折的碎片、血肿及其他破碎组织和异物,解除对脊髓的压迫。
手术适应证
(1)椎管内有骨折块压迫脊髓者;
(2) 开放性外伤, 椎管内有异物者;
(3) 椎板骨折凹陷压迫脊髓者;
(4)腰椎严重骨折脱位, 完全截瘫者;
(5) 硬脊膜内、外出血形成血肿, 经保守治疗无效者。
手术效果大多良好,手术病死率极低。因此,对于外伤所致的急性脊髓压迫症应早期诊断及时手术,以尽快恢复脊髓功能。
椎管内脓肿
是指发生在硬膜外间隙、硬膜下间隙或脊髓内的急性化脓性感染。其中硬膜外脓肿最常见,可发生在任何年龄,但青壮年多见,男女比例 3∶1。此类脓肿起病急,进展快,可在数小时内使脊髓急性受压而导致患者急性瘫痪。
本病绝大多数为继发感染,其原发感染灶可为邻近或远隔部位的疖肿、疮、软组织感染或急性蜂窝织炎等化脓性感染病灶,或为各脏器的感染,也可为全身败血症的并发症。
临床上常表现为起病急,并伴有高热、寒战、全身乏力、精神不振、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计数增高等全身感染征象。还可伴有肩背、腰骶部疼痛、脑膜刺激征等。随病情进展可相继出现尿潴留、下肢麻木、锥体束征, 进而出现弛缓性瘫痪、感觉障碍及明显的括约肌功能障碍。
诊断
对于有急性化脓感染史的患者,一旦出现严重的局限性胸背部疼痛,并伴有进行性脊髓受压表现者,应高度怀疑本病。通过脊髓 MRI可明确诊断。盲目的诊断性穿刺不可取。
治疗
硬脊膜外脓肿治疗的是否及时对预后有很大的影响。疾病早期在未出现完全性截瘫前,如正确诊断并及时手术治疗,大多预后良好。但如果延误诊断未能及时治疗,患者出现完全性截瘫超过 3~5d,脊髓功能则难以恢复,将导致终身残疾。因此,对于硬脊膜外脓肿,一旦确诊应立即行急诊手术。手术的目的在于清除脓液和肉芽组织,解除对脊髓的压迫和控制感染。术后还应综合治疗,加强全身支持疗法及控制感染,才能取得满意的疗效。
图表:医脉通编译自:Romina Mariano et al. A practical approach to the diagnosis of spinal cord lesions[J]. Pract Neurol 2018.
点击或扫描上方二维码,查看更多“脊髓脊柱”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