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耳其伊斯坦布尔Gaziosmanpasa医院神经外科的Furkan Diren和Omer Ozdemir通过影像学评估颅骨钻孔和骨孔直径对改善中线移位和血肿清除的影响,结果发表在2023年4月的《World Neurosurgery》在线。
——摘自文章章节
【Ref: Diren F & Ozdemir O. World Neurosurg. 2023 Apr 20;S1878-8750(23)00546-6. doi: 10.1016/j.wneu.2023.04.062. [Epub ahead of print]】
随着人口老龄化以及抗血小板和抗凝药物的广泛使用,慢性硬膜下血肿(Chronic Subdural Hematoma,CSH)的发病率逐渐上升。颅骨钻孔(包括普通钻或麻花钻)引流术、开颅血肿清除术是常见的处理方式。是否在额、顶部颅骨钻单孔或前后各一钻双骨孔、是否放置引流管以及引流管放置位置(帽状腱膜下、硬脑膜下)已有相应研究进行探讨。土耳其伊斯坦布尔Gaziosmanpasa医院神经外科的Furkan Diren和Omer Ozdemir通过影像学评估颅骨钻孔和骨孔直径对改善中线移位和血肿清除的影响,结果发表在2023年4月的《World Neurosurgery》在线。
研究者回顾性分析2015年4月1日至2021年7月1日期间在该医疗中心接受手术治疗的CSH患者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在局部麻醉下,在额和顶部冠状缝旁前后间隔6cm钻2个骨孔;通过骨孔切开硬脑膜,引流硬膜下血肿液,并用生理盐水冲洗,直到引流液接近清亮为止;随后在顶后骨孔中放置引流管,再通过帽状腱膜下从头皮切口引出。在术后第一天、术后一月的CT扫描图像中测量CSH血肿最宽厚度和中线移位状况(图1)。影像学恢复程度以血肿厚度变化百分比和中线移位差值表示。同时,记录2个骨孔直径及平均值。
图1. A. 血肿压迫脑沟和脑回。B. 中线移位。C. 手术后压迫解除,脑沟回显现(黄色箭头)。红色箭头表示骨孔位置。D. 中线移位改善。
研究共纳入92例CSH患者,其中女性31例(33.7%),男性61例(66.3%);右侧CSH者44例(47.8%),左侧CSH者48例(52.2%)。平均年龄64.2岁±17.3岁。术前CT显示,血肿平均厚度21.4±7.0mm,中线移位平均6.4±4.9mm。在术后第一天和术后第一个月的CT扫描分析,血肿厚度和中线移位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影像学检查显示,额前骨孔平均直径为13.74±0.31mm(范围为8.5-19.7mm),顶后骨孔平均直径为13.2±0.33mm(范围为6.6-22.7mm)。顶后骨孔直径(p<0.001)和前后两骨孔平均直径(p=0.029)与中线移位改善显著相关。随着顶后骨孔直径的增加,中线位移改善程度更明显(图2)。
该研究结果显示,钻孔引流治疗CSH的骨孔直径增大,尤其是顶后骨孔直径可使中线移位显著改善。顶后骨孔直径可作为预防CSH复发的重要因素,但需要更大样本量的前瞻性研究确定最佳骨孔大小。
声明:脑医汇旗下神外资讯、神介资讯、神内资讯、脑医咨询、AiBrain 所发表内容之知识产权为脑医汇及主办方、原作者等相关权利人所有。
投稿邮箱:NAOYIHUI@163.com
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裁切、录制等。经许可授权使用,亦须注明来源。欢迎转发、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