枕下乙状窦后入路是治疗桥小脑角区疾病的常用手术入路。该入路中通过对横窦下缘、乙状窦后缘以及横窦-乙状窦移行处的充分暴露,可以增加术中的显露区域以及减少脑组织的牵拉损伤,因此,开颅时关键孔的选择至关重要。临床上常用星点、上项线、枕外隆凸-颧弓根部连线、乳突根部后缘等颅骨外表面解剖标志来定位颅内重要结构。
该入路通过牵拉小脑,利用小脑与岩骨间的间隙,显露桥小脑角区重要结构,但由于该区域空间狭小,且横窦、乙状窦的限制,为减少脑组织的牵拉损伤,充分暴露横窦下缘及乙状窦后缘至关重要。
手术入路应根据术前计划和患者个性化解剖结构进行精确定位,早期研究表明,通过体表标志入外耳道上棘、乳突尖和枕外窿突等,可对横窦、乙状窦边界进行体表定位,最大限度地避免损伤静脉窦,但是通过临床的不断实践,我们发现通过测量体表标志点对深部结构进行精确定位较为困难;随后有学者提出颅骨标志定位,利用星点-顶乳缝关系定位乙状窦位置;而现阶段使用较多的定位方法为关键孔定位法,即二腹肌沟顶点垂线上方12 mm定位钻孔点来指导骨瓣开颅,但这些定位方法很难做到个体化的精准定位。
术中要求暴露横窦和乙状窦交界,以利于天幕和岩骨背面的充分暴露。开颅时,为暴露横窦-乙状窦移行处,钻取的第一个骨孔称之为“关键孔”,临床上多采用颅骨表面星点、上项线等解剖标记,确定“关键孔”在颅骨外表面的位置。然而,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颅骨表面标志与横窦-乙状窦移行处的位置关系,存在较大的解剖变异,若仅以此指导开颅会增加静脉窦损伤的风险。
图示 A.星点,坐标原点;B.“关键孔”; C.二腹肌沟
颞鳞与顶乳缝交点位于乙状窦上曲段外侧缘,故颞鳞和顶乳缝交点与乳突尖的连线可以作为乙状窦全长的投影,为术中保护乙状窦提供可靠依据。随着乙状窦后入路开颅手术逐渐趋向微创化,术中较少显露乳突尖,给术中定位乙状窦带来困难。受手术切口的限制,颞鳞与顶乳缝交点是乙状窦后入路手术中除星点、二腹肌沟顶点外最常显露的颅骨表面解剖标志。有研究显示结果显示,颞鳞与顶乳缝交点-星点连线和颞鳞与顶乳缝交点-二腹肌沟顶点连线与横窦沟和乙状窦沟上曲段的重合率分别为95.63%和93.13%,可较好反映横窦沟和乙状窦沟上曲段的解剖位置。
该入路手术的重点在于静脉窦不受损前提下有效地暴露横窦-乙状窦结合处以及乙状窦后缘和部分横窦下缘,尽量扩大手术区视野,同时还要尽可能保证骨瓣的完整性,减少或不用咬除过多的颅后窝骨质。由于该入路骨瓣与横窦、乙状窦关系密切,且静脉窦壁与窦沟内面常有粘连,若术中静脉窦损伤,将导致术中大出血、空气栓塞等严重并发症。因此,为了在快速骨瓣成形的同时确保横窦和乙状窦不受损伤,术中选择合适的第一钻孔点,即“关键孔”以骨孔恰好能暴露交角处内侧边界为宜,该孔的选择至关重要。
不同外科手术中乙状窦后入路对骨窗的要求不尽相同,三叉神经微血管减压术要求骨窗可良好显露横窦、乙状窦边缘;面神经及舌咽神经微血管减压术对骨窗的要求稍低,主要显露乙状窦边缘即可。
近年来,文献报道星点等解剖标志与横窦-乙状窦交界的位置关系存在较大的解剖变异,若仅凭颅骨表面标志确定钻孔点,大大增加静脉窦损伤的风险。
Rhoton提出为避免窦的损伤,建议在星点下方2 cm钻孔,铣下骨瓣后用咬骨钳扩大骨窗直至暴露横窦下缘和乙状窦后缘。此法虽相对安全,但却增加了手术时间及骨质缺损范围,术后常有骨质缺损致皮下积液、脑脊液乳突漏,甚至颅内感染;以及因骨质丢失过多而致骨瓣复位不稳等。
参照《RHOTON颅脑解剖与手术入路》识别并标记颅骨表面解剖标志,以二腹肌后腹附着骨质凹陷形成的二腹肌沟最高点为二腹肌沟顶点(A点),以颞骨鳞部与顶骨之间骨缝与顶乳缝的交点为颞鳞与顶乳缝交点(B点),以人字缝、顶乳缝、枕乳缝交点为星点(C点)。
参考文献
[1]陆波,莫永彪,陈刚等.CTV与颅骨CT三维重建融合影像在小脑桥脑角肿瘤经乙状窦后入路手术中的运用[J].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2021,26(07):524-526.
[2]丁慧超,管江衡,谢天浩等.影像后处理技术辅助乙状窦后入路手术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J].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2022,27(11):895-897.
[3]付涛,惠志强,宋杰等.基于颅骨表面解剖标志的成人乙状窦后入路关键孔定位[J].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2022,22(12):1079-1085.
[4]盛敏峰,姜雷,李鑫等.基于解剖学研究的枕下乙状窦后入路精准开颅技术探讨[J].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2020,38(06):629-634.
[5]刘英亮, 蒋顶, 钱春发, 等. 颅骨表面标志联合CT重建辅助乙状窦后入路开颅技术的研究[J].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2016, 32(9): 927-930.
[6]蒋帅, 霍显浩, 孙美蓉, 等. 增强现实技术辅助CT三维重建在经乙状窦后入路开颅手术中的应用[J].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2018, 34(6): 619-622.
更多精彩内容 请关注作者
点击或扫描上方二维码 查看更多“脑血管”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