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左侧二维码
进入泰杰伟业品牌专区
血流导向密网支架是在颅内动脉瘤血流动力学研究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血流重塑装置,其出现改变了颅内动脉瘤血管内治疗的理念,将以往的囊内栓塞转向载瘤动脉的重建。
颅内大型动脉瘤采用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或单纯弹簧圈栓塞治疗,远期复发风险较高。对于一些未破裂大型且宽颈的动脉瘤,可以考虑使用血流导向密网支架联合弹簧圈栓塞进行治疗,弹簧圈的植入可在动脉瘤瘤颈部提供一定支撑力,防止支架疝入瘤颈,同时弹簧圈的植入也可加速动脉瘤内血栓的形成。
本期“杰出妙计”由兰州大学第一医院的武志主任提供的Nuva®血流导向密网支架治疗颅内海绵窦段巨大动脉瘤。
女性患者,65岁。
主诉:左眼视物模糊5月,头疼伴眼睑下垂7天。
现病史:患者视物模糊,头疼伴随眼睑下垂,查头颅核磁及脑血管造影检查显示:左侧颈内动脉海绵窦段巨大动脉瘤。
入院查体情况:入院神经系统查体未见阳性体征。
术前影像学检查:DSA显示左侧海绵窦段巨大型宽颈动脉瘤。
测量动脉瘤尺寸约26mm*18mm,瘤颈约22mm;载瘤动脉远端直径:3.16mm、3.47mm;载瘤动脉近端直径:2.72mm、5.05mm、4.19mm、4.05mm。
密网支架联合弹簧圈治疗左侧海绵窦段巨大型宽颈动脉瘤。
· 鞘管:9F短鞘
· 输送导管:125多功能导管、7F长鞘
· 中间导管:Navien 5F
· 微导丝:Synchro-2 200cm
· 微导管:弹簧圈微导管、Marksman微导管
· 支架:泰杰Nuva®血流导向密网支架4.5mm*49mm
· 弹簧圈:25mm*40mm、25mm*40mm
1)穿刺
2)建立通路
3)栓塞微导管到位
术中应用微导丝、支架微导管同轴引导5F中间导管上行。
栓塞微导管经微导丝引导下超选入动脉瘤腔内,然后将微导丝越过动脉瘤颈远端置于左侧大脑中动脉M2段。
在微导丝的引导下,支架微导管顺着微导丝上行,到达眼动脉弯处通过困难。
眼动脉弯处支架微导管通过困难,中间导管顺着支架微导管上行,上推中间导管后,支架微导管顺利通过眼动脉弯,顺利超选入左侧大脑中动脉M2段。
经支架微导管引入预期血管内直径/长度为4.5mm*49mm的Nuva®密网支架,到达眼动脉弯处,支架向上输送时张力较高,支架或中间导管多次尝试通过眼动脉弯失败,故术者选择在距离瘤颈7mm处,巧妙地利用中间导管“木马技术”先原位释放Nuva®密网支架于中间导管内,以此辅助密网支架安全释放到位。
采取推拉结合方式,由中间导管缓慢释放Nuva®密网支架,透视下显示支架打开良好。
Nuva®密网支架释放后,造影显示支架贴壁良好,动脉瘤造影剂滞留明显,然后经栓塞微导管填入2枚25mm*40mm弹簧圈。
术后即刻影像
术后多角度造影检查,动脉瘤内造影剂滞留。载瘤动脉前向血流与术前造影无明显变化,右侧颈总动脉造影,显示前交通开放,顺利结束手术。
术后24小时头颅CT未见出血及梗塞,患者症状未加重。
1. 本病例为海绵窦段巨大型宽颈动脉瘤,载瘤动脉迂曲,角度大,受压狭窄明显,且处于小弯侧,传送系统不易进入瘤内,应用密网支架联合弹簧圈进行治疗,可简化手术操作,降低复发风险。
2. 对于血管迂曲,支架微导管到位困难时,可先将中间导管顺着支架微导管同轴上行逐渐送高抵近病变部位,提供颅内更稳定支撑后,即可完成支架微导管的到位。
3. 该患者血管条件差,在血管过弯处,支架到位困难,术者巧妙地利用中间导管“木马技术”先将密网支架释放于中间导管内,最终才得以将密网支架安全释放到位。
4. Nuva®血流导向密网支架是由泰杰伟业针对颅内动脉瘤解决方案自主研发设计的最新上市产品,支架主体丝采用的是镍钛合金,该材料具有优秀的超弹性,在承受较高形变后仍然可以恢复到初始状态,支架离开导管后即刻膨开主动贴合血管管腔结构;同时还有2根铂铱合金显影丝和约1/3根的镍钛铂丝,提供支架通体显影效果,易于术中观察贴壁效果。术中Nuva®密网支架打开流畅,贴壁性好,径向支撑力适中,推挤时也不易折弯变形。
术者简介
点击或扫描上方二维码
查看更多“介入”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