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脑胶质瘤发现前,多数患者会有一些早期症状,主要有头痛、呕吐、癫痫发作、局部症状等;少数患者是常规体检发现的。
如果我们怀疑颅内可能有病变,结合患者的症状和神经系统的体征安排一些检查,最方便快捷的办法就是头颅CT,一级或二级医院就可以进行。CT检查以后,医生对颅内的情况就有了一个初步的判断。
如果头颅CT发现问题,考虑胶质瘤的可能,那么可以进一步查核磁共振成像(MRI),核磁检查有很多序列,平扫(T1,T2)和增强,弥散加权成像(DWI)、磁共振波谱成像(MRS)、弥散张量成像(DTI)、磁敏感加权成像(SWI)及灌注成像(PWI)等。
诊断胶质瘤核磁检查最基本的序列要查平扫、增强、弥散加权成像(DWI)以及波谱(MRS)检查,通过这些基本序列的检查,大多数胶质瘤可以得到诊断。

如果还是难以明确,就需要继续进行灌注成像(PWI)检查。灌注对鉴别肿瘤、脑炎和梗塞非常有价值。
另外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PET)对于诊断胶质瘤也很有意义,PET显像是通过对生命代谢中必须的物质,如葡萄糖、蛋氨酸等进行放射性核素标记,它反应的是组织代谢活动的情况,如果是高代谢,那么肿瘤的可能性就大。
做了以上这三种检查我们对颅内肿瘤就会有一个基本的判断,包括位置、大小以及性质,是不是肿瘤,是哪一种肿瘤,良性的还是恶性的。需要说明的是无论影像学检查多么像胶质瘤,手术后的病理诊断才是肿瘤的最终诊断。


主要擅长:脑肿瘤,尤其是脑胶质瘤的手术切除以及术后的放化疗、免疫靶向等综合治疗,尤其擅长岛叶、丘脑、基底节区等深部及功能区胶质瘤的手术切除、术中唤醒;脑转移瘤的手术切除及术后的综合治疗;脑膜瘤、颅底肿瘤、血管母细胞瘤等颅内肿瘤的手术切除;淋巴瘤、生殖细胞瘤等脑肿瘤活检、术后化疗等综合治疗。
中国抗癌协会脑胶质瘤专业委员会委员
中国医师协会脑胶质瘤专业委员会手术学组委员
北京抗癌协会神经肿瘤青年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北京医学奖励基金会脑转移瘤专家委员会委员
冯世宇教授已入驻脑医咨询平台,识别下方二维码申请在线随访,进入私密咨询室在线咨询提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