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05月30日发布 | 216阅读

【中国声音】大血管闭塞性轻型卒中患者静脉溶栓与抗血小板治疗的疗效比较

王拥军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

达人收藏
脑医汇,由外而内,融“汇”贯通

原创首发于【神内资讯】微信公众号







近日,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内科王拥军教授团队以《大血管闭塞性轻型卒中患者静脉溶栓与抗血小板治疗的疗效比较》(Intravenous thrombolysis versus antiplatelet therapy in minor stroke patients with large vessel occlusion)为题在中科院医学1区杂志CNS Neuroscience and Therapeutics在线发表。研究发现,在发病4.5小时内伴大血管闭塞的轻型卒中患者中,静脉注射t-PA比单独使用阿司匹林有更大几率获得良好功能结局。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内科段春苗熊云云为共同第一作者,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内科王拥军教授为独立通讯作者。


[Duan C, Xiong Y, Gu H, Wang S, Yang KX, Hao M, Feng X, Zhao X, Meng X, Wang Y. Intravenous thrombolysis versus antiplatelet therapy in minor stroke patients with large vessel occlusion. CNS Neurosci Ther. 2023 Jun;29(6):1615-1623. doi: 10.1111/cns.14124. Epub 2023 Mar 7. PMID: 36880290; PMCID: PMC10173711.]







1

研究背景

大约30%轻型卒中患者在发病90天后仍有功能残疾。尽管氯吡格雷用于急性轻型卒中高危患者(CHANCE)及血小板定向抑制新发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和轻型缺血性卒中(POINT)等试验中显示,早期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可降低轻型卒中患者90天复发风险,但轻型卒中患者仍存在短期和长期不良功能结局和复发风险。伴急性大血管闭塞(LVO)的缺血性卒中患者可能由于侧支状态良好而NIHSS评分较低,但这些患者恶化的风险较高,以往研究显示症状性颅内或颅外血管闭塞或狭窄≥50%是恶化的主要因素。溶栓治疗伴LVO的急性轻型卒中的证据有限。因此,本研究旨在比较伴LVO轻型缺血性卒中患者接受静脉注射t-PA与双联抗血小板治疗(DAPT)和单独使用阿司匹林的临床有效性和安全性。


2

研究方法

本研究在2015年8月-2018年3月招募中国全国各地26个省201家医院15166例连续入组的急性缺血性卒中(AIS)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的患者。根据患者首次接受的治疗,将患者分为静脉注射t-PA、DAPT和阿司匹林单独组。主要结局指标是良好的功能结局,定义为在90天随访时mRS评分0-1。次要结局包括良好的功能结局(定义为90天时mRS评分为0-2),90天时复发性卒中,90天时复发性缺血性卒中和90天时全因死亡率。安全性结局包括(1)36小时内有症状的脑出血(sICH)的发生率;(2)36小时内发生危及生命或严重的全身性出血。


3

研究结果

图1中的流程图描述了患者的筛选过程,共纳入1401例发病4.5小时内伴LVO的轻型卒中(NIHSS ≤5)患者进行分析。


图1


结果显示,静脉注射t-PA组良好功能结局的比例显着高于DAPT组和阿司匹林组(DAPT vs. 静脉注射t-PA:aOR,0.76; 95%CI,0.49-1.19;p=0.23;阿司匹林 vs. 静脉注射t-PA:aOR,0.50;95%CI,0.32-0.80;p=0.004)(表1)。


表1


静脉注射t-PA组、DAPT组和阿司匹林组间90天复发性卒中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DAPT vs. 静脉注射t-PA: aOR,0.88; 95% CI,0.49-1.57,p = 0.67;阿司匹林vs. 静脉注射t-PA:aOR,0.88; 95% CI,0.47-1.66; p = 0.70)(表1)。


4

研究结论

在发病4.5小时内伴LVO 的轻型卒中患者中,与阿司匹林单药治疗相比,接受静脉注射t-PA的LVO轻型卒中患者90天功能恢复良好的可能性更高。


王拥军 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内科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院长、神经病学中心主任。国家神经内科医疗质量控制中心主任,国家神经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副主任,北京脑重大疾病研究院脑卒中研究所所长。中国卒中学会会长,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主任委员,北京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主任委员。《Stroke & Vascular Neurology》杂志主编,《中国卒中杂志》主编。国家十二五科技支撑计划脑血管病领域首席专家,国家十三五重点研发专项非传染性慢病领域首席专家,重大新药创制科技重大专项总体专家组成员,北京十大疾病科技攻关脑血管病领域首席专家。卫生部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享受政府津贴。入选北京学者培养计划(2015)。荣获北京市优秀回国科技人才,国家万人计划优秀人才。所领导的天坛脑血管病临床研究团队荣获2013年国家首批重点领域优秀创新团队,先后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北京市科技成果一等奖、教育部科技成果一等奖和中华预防医学会科技成果一等奖。以第一作者/通讯作者发表SCI文章150篇,累计影响因子超过900分。其中发表于《NEJM》的文章被评为2013年中国百篇最具影响国际学术论文,同时被评为国际医学领域重大进展之一,神经科领域全球十大进展之一。氯吡格雷药物基因组研究发表于2016年《JAMA》杂志上,入选2016年度国际脑血管病研究的5大进展。

扫描二维码或

点击“阅读原文

查看原文

声明:脑医汇旗下神外资讯、神介资讯、脑医咨询、神内资讯所发表内容之知识产权为脑医汇及主办方、原作者等相关权利人所有。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裁切、录制等。经许可授权使用,亦须注明来源。欢迎转发、分享。

最新评论
发表你的评论
发表你的评论
来自于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