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步发表于【神内资讯】微信公众号
头痛是临床诊疗的常见症状,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我国原发性头痛患病率为23.8%,其中最常见的头痛类型是紧张型头痛(10.8%)和偏头痛(9.3%)。2017年全球疾病负担调查结果显示,按失能所致生命损失年计算,偏头痛为第2位的致残性疾病;2019年神经系统疾病负担排名,偏头痛疾病负担亦位列第2位。严重影响患者及其家属的生活质量,成为影响人民健康水平的重要因素。
【名家视角】本期特别采访到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头痛科主任王永刚教授,畅谈头痛的诊疗现状与疾病管理。
王永刚 教授
头痛 I 王永刚教授专家采访问题一
目前中国头痛的发病现状和疾病负担
同时流行病学调查提示,我国的原发性头痛的患病率可达到23.8%,相当于在人群中,每4个人中就会有一个人有原发性头痛,其中紧张型头痛患病率为10.8%,偏头痛为9.3%。2018年世界卫生组织报告显示偏头痛在所有的疾病负担中排列第七位。头痛在50岁以下的人群中疾病负担排名第一,它对生活质量和劳动力都有很大的影响,导致小朋友不能正常上学,无法完成正常功课,导致青壮年不能正常工作,造成非常严重的疾病负担。偏头痛是15-49岁女性所有疾病中致残性第一的疾病,因此我们不能忽视原发性头痛对于人群所造成的影响。
头痛 I王永刚教授专家采访问题二
中国头痛疾病诊疗现状
我国目前对头痛的治疗存在非常大的不足,主要体现在对于频繁发作的慢性原发性头痛启动预防性治疗严重不足,很多患者头痛只服用急性止痛药,包括很多神经内科医生都不清楚。对于频繁发作的原发性头痛患者,要及时启动预防性治疗。我认为目前头痛诊疗有几点不足,第一,很多原发性头痛患者,尤其是偏头痛患者,会忽略曲普坦类药物的使用。第二,对于频繁发作的慢性原发性头痛,预防类药物使用严重不足。对于频繁发作的头痛患者,在处方镇痛药的同时也要及时考虑是否要启动预防性治疗来预防发作性头痛转变为慢性头痛,慢性的头痛往往会共病睡眠障碍、焦虑抑郁等情绪、情感障碍,造成更大的疾病负担。
头痛 I 王永刚教授专家采访问题三
近几年头痛领域新进展
2021年,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成立头痛协作组,自此神经内科也普遍的开设头痛门诊解决广大头痛患者的痛苦,中国神经内科专家也将在头痛协作组的管理下,推动头痛的规范化诊断和治疗。中国目前在偏头痛领域也有一些研究进展,譬如在2021年,有文章报导针灸对于发作性偏头痛的预防作用。我们也希望有更多的中国原研药参与到头痛的发作过程中,希望能够根据中国人群的特点开展预防性治疗的临床研究,在世界的头痛防治中发出中国的声音。
对于偏头痛的治疗,分为急性期和预防期药物治疗两方面,急性期的药物治疗可以选择非甾体抗炎药、对乙酰氨基酚、调控五羟色胺受体的药物如曲普坦、降钙素基因相关肽小分子拮抗剂及其受体的抗体等。偏头痛的预防治疗除了以上药物以外,还包括经典的β受体阻滞剂、三环类的抗抑郁药等。由此可见,偏头痛是一种异质性非常强的疾病,治疗药物种类繁多,而每一个患者又情况各异,因此我们要坚持个性化治疗,在选择治疗药物时也要考虑患者具体情况,一切从实际出发,选择让患者最受益,经济负担最小的治疗方案,让更多的头痛患者摆脱头痛的困扰。
头痛 I 王永刚教授专家采访问题四
针对目前我国头痛诊疗现状的建议
头痛 I 王永刚教授专家采访问题五
头痛疾病管理中最常见的问题
第一,要注意头痛的全程管理。原发性头痛,尤其是负担最重的偏头痛,其发病年龄往往在20岁之前,到50岁左右终止,需要神经内科医生对于头痛患者有长期的疾病管理。在全程管理中需要注意急性期治疗的效果,作为医生最希望的是在2个小时内让头痛完全缓解,因此需要选择最适合患者的止痛药,但还要避免吗啡类、巴比妥类药物的不当使用,这些药物容易让患者依赖,容易促使原发性头痛发展成为药物过度使用性头痛。
头痛 I 王永刚教授专家采访问题六
替扎尼定与NSAIDs类药物在头痛患者中联合使用治疗经验
声明:脑医汇旗下神外资讯、神介资讯、脑医咨询、神内资讯所发表内容之知识产权为脑医汇及主办方、原作者等相关权利人所有。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裁切、录制等。经许可授权使用,亦须注明来源。欢迎转发、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