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4月18日,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郑树法主诊团队应用YonFlow血流导向支架系统成功为一名右侧颈内动脉瘤C6段患者开展神经介入手术,该项目目前在临床试验阶段。目前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已经完成了十余例入组。
临床资料
01
一般资料:女性患者,56岁。检查发现颈内动脉瘤2月。
查体:T:36.5℃;P:69次/分;R:20次/分;BP:149/96mmHg。神志清楚,双侧瞳孔等大等圆,直径2.5mm,对光反射迟钝,双侧鼻唇沟对称,颈抵抗明显,心肺腹查体未及明显异常,四肢肌张力可,肌力正常,病理征阴性,双侧布氏征、克氏征阳性。
既往史:2月前于我院行左侧颈内C7动脉瘤夹闭术。
术前检查
02
手术夹闭前。
手术夹闭后复查。
3D动态。
术中测量相关数据,因为近端直径4.75mm,而且稍微异常膨大,选个长的支架覆盖,因此,选择了规格为5.0mmx40mm的YonFlow血流导向支架。
主要手术过程
03
选择好工作位(视频加速3倍),XT-27稍微成攀顶在瘤壁处。
导丝缓慢成攀(视频加速3倍),微导管轻松容易到瘤腔。
暖阳密网支架到位。
拉到目的位置,锚定后继续释放。
不减影状态下的头端释放。
换个角度,继续释放支架,可以看到支架有个地方小扭结,应用推拉技术,开了不少,继续释放支架,近端也有2处扭结,继续利用推拉技术打开支架。
在推拉技术的作用下,扭结被推开一点,通过观察,可以通过导丝按摩继续打开支架。
考虑到一下子释放支架可能不好打开扭结,尾端支架全部释放在中间管,然后从中间管再释放支架到颈内动脉里面。
支架导管通过海绵窦段时支架瞬间打开贴壁良好。
支架导管通过后,瘤体内还是有造影剂残留,继续在瘤体内填弹簧圈。
最后,DSA观察不同位置填圈后情况。
结束手术。
手术体会
04
本例手术的难点:该患者的脑动脉瘤位于右侧颈内动脉C6段,呈囊状,瘤颈较宽,支架导管通过需要成攀,手术中我们尽量把导丝走远,但XT-27仍然在瘤内稍微成攀后自行拉直。手术中支架选稍微长点,主要考虑想让支架瘤颈处无张力释放,近端可以在载瘤动脉锚定后尽量多释放在相对正常的血管内,而且载瘤动脉的近端也有段相对不正常血管病变,直接用长一点的支架贴过去。手术总体操作顺利,术中支架因为较长,但有些扭结可以相对容易推开,特别是支架的近端在显影状态下有2处打开暂时不理想,固把支架完全释放(没解脱)后,推拉,看到支架基本打开,随后支架解脱。释放支架后配合导丝按摩,最终获得满意的支架贴壁效果,同时显影效果清晰可见。当然,给我们最大的信心是支架在百分之一百完全释放后仍可回收至微导管重新精准定位。总之,该支架是一款不错的国产密网支架,收放自如,希望上市后造福于更多的脑动脉瘤患者。
完整视频
参考资料
END
术者简介
郑树法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神经外科、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福建医院神经外科主诊医师
中国医药教育协会神经外科装备发展促进分会常务委员
脑防委出血性卒中外科委员会执行秘书
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脑血管病学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
中国老年医学学会脑血管病分会委员
卒中学会脑血管外科分会委员
中国抗癌协会脑胶质瘤专委会青年委员
中国医师协会脑胶质瘤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
中国医师协会脑胶质瘤专委会化疗与免疫治疗专委会委员
中国CBNS师资委员会委员
福建省脑卒中质控中心专家组成员
福建医科大学校友会志愿服务分会监事
主要研究方向为脑血管病的诊疗和脑肿瘤的生物治疗。擅长脑血管病,脑肿瘤,颅脑损伤,癫痫,面肌痉挛,三叉神经痛的诊疗。精通脑出血、脑动脉瘤、脑血管畸形、烟雾病、脑/脊髓动静脉瘘、脑静脉窦血栓(静脉性梗死)、脑静脉窦狭窄、脑梗死、急性颅内外大动脉梗塞或栓塞、颈动脉狭窄,颅内血管狭窄或闭塞等脑血管病的诊疗。2019年开始开展脑动脉瘤血流导向装置(密网支架)植入术治疗脑内复杂动脉瘤。目前为福建省能独立开展血流导向装置植入术治疗脑动脉瘤的术者和Pipeline密网支架植入术导师之一。提倡分区栓塞(MCP)理念治疗不规则脑动脉瘤,提出MT-TDSA技术治疗脑静脉窦血栓
谢冰森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福建医院&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滨海院区神经外科主治医师
从事脑、脊髓血管疾病的临床(介入和开颅手术)和科研工作,参与多项课题及多中心临床研究,近期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SCI论文两篇
2015年毕业于福建医科大学七年制临床医学,师从康德智教授从事神经外科脑血管病专业
2020年获得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十佳住院医师”荣誉称号
2021年获得“神外有声”第二届脑脊液管理病例大赛全国第一名
2021年获得“医生请上台”第一届神经外科医生演说家大会“别具医格”奖(全国第二名)
2022年赴上海华山医院跟随徐斌教授学习颅内外血管搭桥技术
点击或扫描上方二维码
查看更多“介入”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