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人术式涵盖范围广,不同术式对精准度要求各有不同。DBS、SEEG精度要求较高;穿刺活检、病变精准切除、PBC精度要求中等;血肿/囊肿/脓肿引流置管、Ommaya囊植入、VPS精度要求相对较低。
南方医院利用Q300机器人开展了多种术式,包括脑出血置管引流术、囊性脑转移瘤置管引流术、颅内占位病变活检术、脑室腹腔分流术,均取得了很好的疗效。
脑出血置管引流术
这是一位基底节区中等量脑出血患者,我们术前通过手术计划制定出从额叶长轴穿刺的路径。



接下来通过皮肤扫描注册,术中可以通过导航探针来标记皮肤以及骨骼的入点。术中可以把机器人置位到靶区,然后进行术中的精确定位。


随后在机器人引导下进行精准置管,对血肿腔进行抽吸。
手术结束后,术后CT显示血肿抽吸效果达到预期,经随访病人也获得了比较好的预后。
囊性脑转移瘤置管引流术
并非所有囊性的肿瘤都需要开颅手术切除,这是一位肺癌患者,在呼吸科住院时突然出现意识障碍变差的症状,CT显示是右侧顶枕叶额顶叶占位囊性病变。


核磁影像可以看到病人由于意识下降严重,在扫描影像时晃的厉害,这类病人本身就是恶性肿瘤晚期,如果直接做开颅手术代价较大,因此我们决定采用Q300微型机器人非常便利得给这位患者做了穿刺引流手术。

根据病人的体位我们优化了手术路径,这样可以最大程度的确保引流效果,同时也可以取到病人实性成分的病理。





术后显示80%的囊肿被抽吸完毕,后续又进行了伽马刀治疗。很多囊性的占位尤其转移瘤,都可以通过这种微创的办法避免开颅手术的风险。
颅内占位病变活检术
这是一例左侧中央前回颅内占位病变的活检手术,病人有外周淋巴瘤病史,所以术前考虑是外周淋巴瘤的中枢转移,但是需要活检的明确。

PET显示中央前回高代谢,我们在做穿刺路径计划时尽量靠近皮层区,以减少功能的损伤。




随后通过机器人的精准引导进行了活检抽吸,病理显示是一个弥漫B细胞淋巴瘤,后续转移到了血液科做进一步的治疗。

脑室腹腔分流术
这个病人曾经做过骨瓣减压之后又做了颅骨修补,可以看到脑室很大很不规则。机器人辅助脑室腹腔分流的优势是可以明确定好置管的深度和位置,避免后续堵管的风险。






小结
关于Q300微型穿刺机器人我们的应用体会:
1. 精准度高,可以满足我们绝大部分临床术式需求;
2. 体积小,操作简便;
3. 应用场景非常广泛,包括急诊室的手术都可以支持;
4. 成本低,尤其有助于基层医院精准手术的开展。



专家简介

龙浩 主任医师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
声明:脑医汇旗下神外资讯、神介资讯、神内资讯、脑医咨询、AiBrain 所发表内容之知识产权为脑医汇及主办方、原作者等相关权利人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