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04月27日发布 | 1587阅读

南方医院龙浩主任-Q300微型穿刺机器人的神经外科临床应用

龙浩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




机器人术式涵盖范围广,不同术式对精准度要求各有不同。DBS、SEEG精度要求较高;穿刺活检、病变精准切除、PBC精度要求中等;血肿/囊肿/脓肿引流置管、Ommaya囊植入、VPS精度要求相对较低。



南方医院利用Q300机器人开展了多种术式,包括脑出血置管引流术、囊性脑转移瘤置管引流术、颅内占位病变活检术、脑室腹腔分流术,均取得了很好的疗效。





脑出血置管引流术

这是一位基底节区中等量脑出血患者,我们术前通过手术计划制定出从额叶长轴穿刺的路径。



接下来通过皮肤扫描注册,术中可以通过导航探针来标记皮肤以及骨骼的入点。术中可以把机器人置位到靶区,然后进行术中的精确定位。



随后在机器人引导下进行精准置管,对血肿腔进行抽吸。



手术结束后,术后CT显示血肿抽吸效果达到预期,经随访病人也获得了比较好的预后。


囊性脑转移瘤置管引流术

并非所有囊性的肿瘤都需要开颅手术切除,这是一位肺癌患者,在呼吸科住院时突然出现意识障碍变差的症状,CT显示是右侧顶枕叶额顶叶占位囊性病变。



核磁影像可以看到病人由于意识下降严重,在扫描影像时晃的厉害,这类病人本身就是恶性肿瘤晚期,如果直接做开颅手术代价较大,因此我们决定采用Q300微型机器人非常便利得给这位患者做了穿刺引流手术。



根据病人的体位我们优化了手术路径,这样可以最大程度的确保引流效果,同时也可以取到病人实性成分的病理。


术后显示80%的囊肿被抽吸完毕,后续又进行了伽马刀治疗。很多囊性的占位尤其转移瘤,都可以通过这种微创的办法避免开颅手术的风险。

颅内占位病变活检术

这是一例左侧中央前回颅内占位病变的活检手术,病人有外周淋巴瘤病史,所以术前考虑是外周淋巴瘤的中枢转移,但是需要活检的明确。



PET显示中央前回高代谢,我们在做穿刺路径计划时尽量靠近皮层区,以减少功能的损伤。



随后通过机器人的精准引导进行了活检抽吸,病理显示是一个弥漫B细胞淋巴瘤,后续转移到了血液科做进一步的治疗。


脑室腹腔分流术

这个病人曾经做过骨瓣减压之后又做了颅骨修补,可以看到脑室很大很不规则。机器人辅助脑室腹腔分流的优势是可以明确定好置管的深度和位置,避免后续堵管的风险。



小结

关于Q300微型穿刺机器人我们的应用体会:

1. 精准度高,可以满足我们绝大部分临床术式需求;

2. 体积小,操作简便;

3. 应用场景非常广泛,包括急诊室的手术都可以支持;

4. 成本低,尤其有助于基层医院精准手术的开展。



专家简介

龙浩 主任医师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

南方医院神经外科功能神经外科主任,主任医师、医学博士、博士生导师
南方医院“癫痫”和“脑转移瘤”MDT负责人
美国匹兹堡大学医学中心/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访问学者
世界伽玛刀学会Radiosurgery Fellow 2019
广东省杰出青年医学人才
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分会功能神经外科学组委员
世界华人神经外科协会放射神经外科专委会常委
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外科分会-神经电生理学组委员
中国医师协会神经调控专委会委员
中国医师协会神经调控专委会精神疾病学组委员
中国抗癫痫协会神经调控专委会委员
中国抗癫痫协会SEEG专委会委员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神经肿瘤专委会委员
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脑功能研究与转化专委会委员
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神经微侵袭治疗专委会委员
中国脑转移瘤/脑膜瘤/颅神经疾患MDT协作组委员
广东省医学会神经外科分会委员兼功能神外副组长
广东省医学教育协会神经外科专委会副主任委员
广东省抗癌协会神经肿瘤青委会副主任委员
广东省卫生信息网络协会神经外科分会会长
擅长机器人辅助神经外科手术、神经调控手术(DBS,VNS,SCS)、癫痫外科和伽玛刀放射外科。在癫痫、帕金森病、肌张力障碍、疼痛、精神心理障碍、脑转移瘤、中枢淋巴瘤等复杂疑难神经系统疾病的精准诊断、外科手术及综合治疗方面有丰富的临床经验
一作/通讯发表SCI论文12篇(IF>50),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科研项目7项,获广东省科技进步一等奖、二等奖各1项,培养研究生7人,国际学术大会口头报告8次,参编专家共识6部、学术专著8部


声明:脑医汇旗下神外资讯、神介资讯、神内资讯、脑医咨询、AiBrain 所发表内容之知识产权为脑医汇及主办方、原作者等相关权利人所有。

投稿邮箱:NAOYIHUI@163.com 

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裁切、录制等。经许可授权使用,亦须注明来源。欢迎转发、分享。

最新评论
发表你的评论
发表你的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