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脑动静脉畸形(AVM)是脑动脉和静脉之间的异常直接分流(anomalous direct shunts),逐渐形成畸形血管巢(convalesce into a vascular nidus)。AVM的治疗策略是具有挑战性的和多样性的。颅内出血和癫痫发作是AVM最常见的表现。
急性出血AVM的治疗策略
1.病情评估
2.出血危险因素评估
3.治疗手段
4.手术时机
5.妊娠期AVM出血处理
一、病情评估
头颅CTA或脑血管造影明确诊断,了解畸形团血管构筑,评估再出血风险。
DSA(金标准)
1.最重要的和决定性的
2.约11%病人不为DSA所发现
3.多为小型或隐匿形AVM
3.血肿所破坏或血栓所闭塞
出血破入脑室,行脑室引流(或加ICP监测)是合理选择。
当出现神经系统症状恶化,甚至脑疝时,需急诊行开颅清除血肿及畸形血管切除术。
二、出血危险因素评估
出血风险预测
1.先前的出血是以后出血最一致的预测因子。
2.包括静脉引流模式、引流静脉较少、病灶位置、畸形血管巢大小、有无相关动脉瘤或静脉曲张等AVM血管结构特征,是其他潜在的危险因素。
3.尚不清楚如年龄和性别等患者的人口统计特征,是否会影响AVM的出血风险。
4.Spetzler-Martin 、Buffalo、VRAS等评分系统。
5.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神经外科Judy Huang教授团队提出R2eD AVM评分,定义了种族(非白人)、深部位置、小体积AVM、单一深静脉引流和单一动脉供血等5个出血危险因素。
基于中国人群的VALE评分系统
VALE评分变量及赋分,该评分纳入了累及脑室、深部位置、单一深静脉引流3个危险因素及静脉瘤1个保护因素,总分跨度为10分(-4至5分),其中低风险组为-4至-3分,中风险组为-2至1分,高风险组为2至5分,该评分在保守治疗随访队列中得到较好验证,能显著识别区分破裂高危患者。
VALE模型的性能及与R2eD模型的比较。A.VALE 模型在训练集、多中心外部验证集、生存数据集(保守随访队列)的中均表现良好(AUC分别为0.77,0.85,0.73);B.校准曲线表明观测结果与预测结果吻合良好;C.R2eD模型在本研究队列中效能不佳,尤其是在生存数据集中(AUC仅为0.58);D.VALE模型的风险分层显示低中风险两组长期风险相似,高风险组风险显著高于低中风险组(10年无出血风险:低风险组:95.5%,中风险组:92.8%,高风险组:75.8%)。
三、治疗手段
(一)显微外科
显微外科切除是动静脉畸形的主要治疗方式,这项干预措施的渐进目标是广泛暴露相关的解剖、闭塞供血动脉,同时保留行径血管,环周分离解剖病变,断开引流静脉,最后整体根除畸形血管巢。
辅助切除的包括先进的术前神经影像、术前血管内栓塞、无框架立体定向神经导航、和术中血管成像(如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吲哚菁绿视频血管成像,和荧光素视频血管成像),术中电生理监测和映射,每项技术进步改善了AVM手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回顾性队列研究表明与其他AVM的干预措施相比,显微手术的优势是完全闭塞率高、出血风险立即消除和长期持久性。
AVM切除术的缺点是需要开颅,住院时间长,康复时间长,并有围手术期神经系统和全身系统性并发症的风险。
手术的难易、风险和治疗效果与Spetzler-Martin的分级有关。
手术适应证为:
大多数的Spetzler I、Ⅱ级;
多数Ⅲ级患者,除外少数有深部供血或位于深部和“功能” 区、但无明显症状者;
IV、V级患者伴反复出血、严重盗血或静脉高压;
伴有畸形团内或供血动脉上的动脉瘤,但无法实施栓塞治疗者。
(二)血管内治疗
1.治愈性栓塞:小型、单支供血和引流的脑AVM。
2.危险结构靶向栓塞(例如,畸形血管巢内或巢周的动脉动脉瘤,畸形血管巢内动静脉瘘)
3.术切除术前栓塞:目的是减少术中出血,促进畸形血管巢的安全剥离,从而减少手术并发症。术前栓塞可以扩大AVMs的可手术范围。根据畸形血管巢的血管构造的复杂程度,栓塞可分单个阶段或多个阶段进行,以在切除前逐渐减少流入AVM的血流。供血动脉蒂供应的畸形血管巢深部部分,在剥离早期不容易到达,遂优先栓塞。
4.SRS治疗前栓塞:用于选择性地针对易使AVM在SRS治疗到闭塞之间的潜伏期破裂的高危血管造影特征。
5.姑息性栓塞:栓塞被用于不能手术的AVMs,以减轻静脉高压。
AVM栓塞最常见的并发症是术中或术后出血和缺血性脑卒中,约7%的病例出现永久性神经系统并发症和死亡。
女,56y ;因“突发头痛伴意识障碍19小时”。
GCS=E1V1M4
女,27岁,抽搐2年,再发6h
马拉松微导管超选脉络膜后内动脉供血支,12%恒瑞碘油外科胶,偏稀,有飞胶,进入静脉端。
马拉松超选丘脑穿支(←)、另一支脉络膜后内动脉(←)均失败
改经后交通超选脉络膜后内动脉
15%外科胶弥散好,返流3cm拔管阻力大;血畸形血管团静脉引流不畅。
改静脉入路:echelon10+synchro014微导丝经直窦超选到达引流静脉端;将收缩压控制在80-90mmHg,Hyperform415球囊阻断基底动脉顶端,注射onyx18,约7分钟。
术后即刻造影动静脉畸形消失,拔管顺利(返流少)。术后继续控制性降压24h(收缩压在90mmHg)
(三)立体定向放射外科(SRS)
SRS最适合位于深部或重要区域的中小型AVMs(体积<12cm3或直径≦3cm)。与AVM切除术或栓塞治疗不同,SRS的有利和不利影响可能在几个月到几年之后才完全显现。对于理想选择的病灶(体积小,年纪轻),在3-5年随访,60% - 80%的闭塞率。潜伏期出血的风险仍然存在。
不主张在急性出血期内进行伽玛刀治疗,在血肿吸收后进行(40天~3月)。
放射性改变(RIC)是 SRS治疗AVMs后最常见的并发症,在36%的患者中有明显的放射影像学表现。在SRS治疗后的6-18个月间,放射性改变(RIC)在磁共振成像上表现为畸形血管巢周围T2加权高强度。大多数放射性改变(RIC)是无症状的和短暂的,约有10%会出现继发于RIC的神经症状,包括头痛、癫痫发作和局灶性神经功能障碍。3%遗留永久性神经变性。大约有1-3%的患者在接受干预后平均6.5年发生囊肿形成。约70%的囊肿是无症状的,对于有症状的或增大的囊肿,应考虑手术干预。
四、手术时机
神经功能迅速下降是AVM破裂出血的急诊手术指征。但是大部分出血患者无需急诊手术,何时手术无定论。
美国达拉斯犹他州西南医学中心神经外科的Jeffrey S. Beecher等102例破裂AVM患者中,7例(6.9%)保守治疗失败,年再出血率为11.5%,月再出血率为0.96%。合并脑动脉瘤未处理的患者天再出血率为0.38%,月再出血为11.4%;在动脉瘤治疗后至AVM治疗前未发生AVM的再次出血。
在颅内出血的4周后再进行手术干预是安全的。在此期间,AVM再次出血风险较低,<1%;但对合并脑动脉瘤的患者,再次出血的风险上升。
2014-9-21 外院 CT
2014-9-21 CT
2014-9-21
1.脑室引流+ICP(5—12mmHg)
2.三联脱水(痰多)
3.轻度镇静镇痛
4.出入平衡
2014-9-26 CT
2014-9-27 左侧脑室外引流
2014-10-12 CT
2014-10-13 DSA
2014-10-17 EMB
2014-10-19 CT
神清,有遵嘱动作,肢体活动正常,予康复治疗。
五、妊娠期颅内动静脉畸形出血处理
脑动静脉畸形女性患者与怀孕相关的颅内出血风险:妊娠期和产褥期ICH风险增加超过三倍,估计值与Porras等最近的估计值相似(非妊娠,妊娠和产褥期的年化率分别为1.3%和7.0%)。
Fukuda等研究指出,妊娠期颅内动静脉畸形出血导致妊娠妇女病死率为28%,胎儿的病死率为14%,且妊娠早期会导致流产。
对于未经治疗的AVM破裂的女性,剖宫产是首选,以避免分娩过程中的潜在风险。在我们的研究中,AVM女性剖宫产的比例明显高于无AVM的女性(61% 比 35%)。
认为对于妊娠期合并颅内动静脉畸形出血的患者,特别是神经系统症状恶化时,颅内动静脉畸形的治疗要依据神经系统的临床表现而非产科指征以确保孕妇生命安全,但应立即行产科评估以确定胎儿的胎龄及生存能力。
当妊娠期合并颅内动静脉畸形出血的患者出现神经系统症状恶化,甚至脑疝时,需急诊行开颅清除血肿及畸形血管切除术,若胎儿已足够成熟,可与产科医生合作同时行剖宫产。
对于妊娠中期合并颅内动静脉畸形出血且未出现神经系统症状恶化或脑疝的患者,其手术指征仍需根据Spetzler-Martin分级来定。
各阶段胎儿辐射剂量及其生物学效应(根据2016 ACOG指南)
Jermakowicz等报道半强度的碘克沙醇对妊娠中期的胎儿是安全的,但术中和术后仍需充分水化以避免胎儿脱水。且Jermakowicz等团队的报道均表明行血管造影或介入栓塞手术时的辐射剂量对于胎儿的发育仍是安全的,但应采取相应预防措施以减少手术时间和减少胎儿暴露于电离辐射和造影剂中的时间。
妊娠中晚期且未出现严重的神经系统症状,合并有畸形相关性动脉瘤,为避免再次破裂出血应尽快行手术治疗。但畸形血管团位于深部,若行显微外科治疗,术中有出血量多导致子宫、胎盘供血不足的风险,而血管栓塞术中对血流动力学的改变较少。
作者简介
钟书
广西自治区人民医院
脑血管、脊髓神经外科副主任医师,广西右江民族医学院外科副教授
中国卒中专科联盟委员
中国医师协会神经介入专委会委员
国家卫健委脑防委出血介入专委会委员
中国生命关怀协会理事
中国生命关怀协会脑卒中救治及康复照护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
中国老年医学会神经医学分会常委兼副总干事
中国老年医学会脑血管病分会委员
中国老年保健医学研究会脑卒中防治分会委员
海峡两岸医药学会神经外科专委会脑血管病学组委员
中国人体健康科技促进会临床神经科学技术转化专委会委员
中国神经外科重症管理协作组委员
中国神经科学转化与循证医学协作组委员
广西脑血管病专科联盟副主席兼秘书长
美国神经介入(JNIS)杂志中文版编委
脑医汇-神介资讯编委
获国家卫健委脑防委优秀中青年专家、国家卫健委脑卒中防治工程十周年菁英先锋奖、中国志愿医生脱贫攻坚功勋奖、广西区直机关青年岗位能手、广西优秀青年志愿者等荣誉称号
点击或扫描上方二维码,
前往 钟书 学术主页
查看更多精彩内容
点击或扫描上方二维码
查看更多“介入”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