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多种成像序列,可直接显示颅内静脉和静脉窦血栓和各种继发性脑实质损害,诊断CVT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均较高,且无X线辐射和对比剂安全性好,是诊断CVT的主要影像学方法。
1.MRI常规序列:
可直接显示静脉腔内血栓和CVT相关脑损害,血栓信号表现多样,随发病时间不同而变化,急性期可表现为T1WI等信号、T2WI低信号,亚急性期T1WI和T2WI均为高信号,而慢性期T1WI和T2WI均为低信号。
相关脑损害包括血管源性和细胞毒性脑水肿、静脉性梗死、脑出血和蛛网膜下腔出血等,脑水肿在T2WI上表现为相应脑区高信号改变,可伴脑沟消失、脑室不对称或脑室缩小,结合弥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可以鉴别是否发生静脉性梗死;脑实质出血在T1WI、T2WI和FLAIR上表现为不同的信号改变;蛛网膜下腔出血在FLAIR上表现为大脑表面脑回样高信号改变。T1增强扫描能显示CVT时管腔内对比剂充盈缺损,类似CT增强扫描的“空三角征”的直接征象,也可显示回流静脉扩张迂曲的间接征象。
2.MRV:
包括时间飞秒MRV、相位对比MRV和对比增强MRV等成像方法,是诊断CVT最常用的影像学手段。可发现相应的静脉窦闭塞、静脉显影不良、侧支静脉扩张、板障静脉和头皮静脉显像等征象。与时间飞秒MRV和相位对比MRV相比,对比增强MRV由于消除了血管内湍流,使颅内静脉和静脉窦显示更为清晰。大多数情况下,MRI/ MRV可对CVT进行准确诊断,在一定程度上替代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且所用增强剂更安全,无X线辐射,被认为是诊断和随访CVT的最佳手段。但MRV显示单纯皮质静脉的能力较弱,不能判断静脉血流方向,当发现一侧静脉(窦)血流信号缺失时,不能判断是由于血栓还是先天闭塞所致。
3.DWI:
主要用于鉴别静脉性梗死和血管源性水肿,也可用于观察静脉腔内血栓。约41%的亚急性期CVT患者在DWI上可观察到静脉腔内的高信号血栓。
4.磁敏感加权成像(susceptibility weighted imaging,SWI)或T2*梯度回波(T2*gradient--echo)
对急性期静脉窦和皮质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断敏感度较高。皮质静脉血栓形成时,局部还原型血红蛋白浓度增加,在磁敏感成像上表现为受累静脉较为特征性的低信号改变,特别是在血栓形成的早期阶段。T2*梯度回波或SWI对皮质静脉血栓的诊断符合率可达到97%,即使是在MRV没有阳性发现时。但急性期过后,血栓检出率较低。
5.T1加权三维可变翻转角快速自旋回波成像(three dimensional T1 weighted sampling perfection with application optimized contrast using different angle evolutions)
是一种三维快速自旋回波序列,能压制血管腔内正常流动血液信号(黑血),并使静脉腔内血栓T1加权高信号,可确切显示CVT患者静脉窦或皮质静脉腔内血栓,诊断亚急性期CVT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达97%和99%~100%。
6.增强三维预磁化快速梯度回波成像(contrast enhanced three dimensional magnetization prepared rapid gradient echo):
是一种T1加权的静脉高分辨成像序列,能清晰显示脑静脉窦和皮质静脉及其邻近脑组织。CVT时,显示受累静脉腔内对比剂充盈缺损,诊断急性或亚急性脑静脉窦血栓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达83%和99%,还可用于鉴别CVT和非血栓性的静脉窦狭窄(如蛛网膜颗粒和静脉隔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