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04月10日发布 | 524阅读

【内外兼修】颅内静脉血栓的影像学检查——中国颅内静脉血栓形成诊断和治疗指南2019节选

神内资讯

脑医汇

达人收藏
脑医汇,由外而内,融“汇”贯通

同步发表于【神内资讯】微信公众号


内外兼修:聚焦神外指南共识规范中的神内参与,推广与实践神经疾病的MDT诊疗

颅内静脉血栓形成(cerebral venous thrombosis,CVT)是指由各种病因引起的颅内静脉或静脉窦血栓形成,使血液回流受阻或脑脊液循环障碍,导致颅内高压和局灶脑损害为特征的一类脑血管病,约占所有脑血管病的0.5%~1%。《中国颅内静脉血栓形成诊断和治疗指南2019》在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和脑血管病学组于2015年编写的《中国颅内静脉系统血栓形成诊断和治疗指南》的基础上,进行修订。撰写组通过复习近年来公开发表的国内外相关文献,多次广泛征求国内各地专家意见,并经充分讨论达成共识后形成推荐意见,以求能适用于神经科和相关学科医生,作为临床工作中选举较好诊治方案的参考。


影像学检查

头颅CT/CT静脉成像(CTV)

CT作为神经系统最常用的检查手段之一,在CVT诊断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尤其是近年来多排高分辨率CT的应用,使CVT早期诊断率明显提高。


1.CT平扫:


CT平扫显示的直接征象为与静脉窦位置一致的高密度“条索征”(cord sign),上矢状窦血栓在冠状位图像上表现为高密度“三角征”(delta sign)。单纯皮质静脉血栓形成患者,显示为位于脑表面的条索状密度增高影,有时影像学上易被误诊为“脑出血”或“蛛网膜下腔出血”。疑似后颅窝静脉窦血栓形成时,为减少扫描伪影,需行以静脉窦为中心连续薄层扫描,易于发现位于静脉窦(横窦、乙状窦或直窦)走行部位的条带状高密度血栓影,以免误诊为蛛网膜下腔出血或硬膜下出血。高密度条索征的出现与发病至CT扫描的时间间隔有关,随着时间间隔的延长,阳性率逐渐下降。CT平扫的间接征象包括:弥漫的脑组织肿胀(脑回肿胀、脑沟变浅和脑室受压)、静脉性梗死和脑出血,出血部位多见于脑叶,位于皮质和皮质下脑组织之间,可多部位同时发生,常呈点片状渗血,也可形成实体血肿,周边水肿明显而与血肿体积不匹配。然而,CVT头颅CT平扫20%~30%无异常发现,尤其表现为单纯顿内压增高的患者,高达50%的头颅CT平扫无异常发现。


2.CT增强扫描:


能显示血栓时静脉窦腔内对比剂充盈缺损。冠状位图像上,上矢状窦血栓可呈典型的“空三角征”(empty triangle sign),即腔内血栓因不能被对比剂充盈而表现为缺损,周围的硬脑膜被对比剂强化而表现为高密度。与CT平扫图像显示的“条索征”或“三角征”比较,这些管腔充盈缺损能进一步明确CVT。皮质静脉血栓在CT增强时呈充盈缺损或不显影,同时周围可有扩张的引流静脉。


3.CTV:


具有良好的空间分辨力,且无血流相关伪影,具有较高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可同时显示静脉窦闭塞和窦内血栓。CT结合CTV对静脉窦血栓能作出确定诊断,可作为CVT疑似患者的重要影像学方法,其敏感度可达75%~100%,特异度可达81%~100%。另外,CT与CTV的联合应用,可以观察脑动静脉病变和脑组织结构改变。但X线辐射和增强扫描所用造影剂的不良反应,限制了其反复用于随访检查。


头颅MRI/磁共振静脉成像(MRV)

有多种成像序列,可直接显示颅内静脉和静脉窦血栓和各种继发性脑实质损害,诊断CVT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均较高,且无X线辐射和对比剂安全性好,是诊断CVT的主要影像学方法。


1.MRI常规序列:


可直接显示静脉腔内血栓和CVT相关脑损害,血栓信号表现多样,随发病时间不同而变化,急性期可表现为T1WI等信号、T2WI低信号,亚急性期T1WI和T2WI均为高信号,而慢性期T1WI和T2WI均为低信号。


相关脑损害包括血管源性和细胞毒性脑水肿、静脉性梗死、脑出血和蛛网膜下腔出血等,脑水肿在T2WI上表现为相应脑区高信号改变,可伴脑沟消失、脑室不对称或脑室缩小,结合弥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可以鉴别是否发生静脉性梗死;脑实质出血在T1WI、T2WI和FLAIR上表现为不同的信号改变;蛛网膜下腔出血在FLAIR上表现为大脑表面脑回样高信号改变。T1增强扫描能显示CVT时管腔内对比剂充盈缺损,类似CT增强扫描的“空三角征”的直接征象,也可显示回流静脉扩张迂曲的间接征象。


2.MRV:


包括时间飞秒MRV、相位对比MRV和对比增强MRV等成像方法,是诊断CVT最常用的影像学手段。可发现相应的静脉窦闭塞、静脉显影不良、侧支静脉扩张、板障静脉和头皮静脉显像等征象。与时间飞秒MRV和相位对比MRV相比,对比增强MRV由于消除了血管内湍流,使颅内静脉和静脉窦显示更为清晰。大多数情况下,MRI/ MRV可对CVT进行准确诊断,在一定程度上替代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且所用增强剂更安全,无X线辐射,被认为是诊断和随访CVT的最佳手段。但MRV显示单纯皮质静脉的能力较弱,不能判断静脉血流方向,当发现一侧静脉(窦)血流信号缺失时,不能判断是由于血栓还是先天闭塞所致。


3.DWI:


主要用于鉴别静脉性梗死和血管源性水肿,也可用于观察静脉腔内血栓。约41%的亚急性期CVT患者在DWI上可观察到静脉腔内的高信号血栓。


4.磁敏感加权成像(susceptibility weighted imaging,SWI)或T2*梯度回波(T2*gradient--echo)


对急性期静脉窦和皮质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断敏感度较高。皮质静脉血栓形成时,局部还原型血红蛋白浓度增加,在磁敏感成像上表现为受累静脉较为特征性的低信号改变,特别是在血栓形成的早期阶段。T2*梯度回波或SWI对皮质静脉血栓的诊断符合率可达到97%,即使是在MRV没有阳性发现时。但急性期过后,血栓检出率较低。


5.T1加权三维可变翻转角快速自旋回波成像(three dimensional T1 weighted sampling perfection with application optimized contrast using different angle evolutions)


是一种三维快速自旋回波序列,能压制血管腔内正常流动血液信号(黑血),并使静脉腔内血栓T1加权高信号,可确切显示CVT患者静脉窦或皮质静脉腔内血栓,诊断亚急性期CVT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达97%和99%~100%。


6.增强三维预磁化快速梯度回波成像(contrast enhanced three dimensional magnetization prepared rapid gradient echo)


是一种T1加权的静脉高分辨成像序列,能清晰显示脑静脉窦和皮质静脉及其邻近脑组织。CVT时,显示受累静脉腔内对比剂充盈缺损,诊断急性或亚急性脑静脉窦血栓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达83%和99%,还可用于鉴别CVT和非血栓性的静脉窦狭窄(如蛛网膜颗粒和静脉隔膜)


DSA

DSA可显示闭塞的静脉窦不显影或充盈缺损脑静脉窦显影延迟、毛细血管期延长、侧支引流静脉扩张、受累静脉周围的头皮静脉显影增多和静脉血流方向逆转等。经动脉顺行性造影,既可直接显示静脉窦血栓累及的部位、范围、程度和侧支代偿循环状况,还可以通过计算动静脉循环时间,分析脑血流动力学障碍的程度。经静脉逆行静脉实造影,可进一步证实血栓的存在、累及范围、血栓松软程度和窦内各段压力变化,还可发现并存的微小动静脉瘘,为血管内介入治疗提供依据。在某些情况下,横窦或乙状窦可由于先天发育异常所致一侧或双侧显影不良,在影像学上与CVT表现相似,应注意鉴别。虽然DSA较CT/MRI有其独特长处,但有创性操作、操作不当(应用高压注射器施行窦内造影等)导致颅内压增高的风险限制了其普遍应用,而且对单纯皮质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断不具优势。既往认为DSA是确诊CVT的主要手段,但由于CT和MRI及其血管成像技术的不断提高和广泛应用,现在较少依赖有创性的DSA来确诊CVT,一般在其他检查不能确定诊断或决定同时施行血管内介入治疗时,可行该项检查。


推荐意见:

(1)对疑似CVT的患者,CT/CTV和MRI/MRV都可作为主要的检查方法,MRI/MRV能准确诊断大多数CVT,可作为CVT随访的最佳无创性手段;对比增强MRV比时间飞秒MRV诊断CVT更为可靠(Ⅱ级推荐,C级证据)


(2)SWI或T2*梯度回波或DWI技术有助于提高CVT诊断率,特别诊断急性单纯皮质静脉血栓形成(Ⅱ级推荐,C级证据)


(3)高分辨MRI和MRI血栓成像系列对提高CVT的诊断敏感度和特异度有益,有条件者应推广使用(Ⅱ级推荐,C级证据;本条为本次新增推荐意见)


DSA诊断CVT有特定优势,但一般在MRV或CTV检查结果仍不能明确诊断或拟行血管内介人治疗时使用,同时应考虑到诊断单纯皮质静脉血栓形成的局限性,以及其有创性和操作不当导致颅内压增高的风险(Ⅱ级推荐,C级证据;本条为本次修订推荐意见)

文章来源:

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 中国颅内静脉血栓形成诊断和治疗指南2019[J]. 中华神经科杂志,2020,53(9):648-663. DOI:10.3760/cma.j.cn113694-20200225-00113.

扫描二维码

或点击“阅读原文”链接

查阅共识全文

声明:脑医汇旗下神外资讯、神介资讯、脑医咨询、神内资讯所发表内容之知识产权为脑医汇及主办方、原作者等相关权利人所有。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裁切、录制等。经许可授权使用,亦须注明来源。欢迎转发、分享。

最新评论
发表你的评论
发表你的评论
来自于专栏
关键词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