蝶骨翼分蝶骨小翼和蝶骨大翼(红圈)。
蓝线划定的区域是蝶骨小翼,红线划定的区域是蝶骨大翼,该区域的DAVF极为罕见,仅占所有DAVF的1%。
蝶骨翼DAVF命名混乱,也被称为中颅窝DAVF、蝶骨DAVF、蝶骨大翼DAVF、蝶骨小翼DAVF、大脑中浅静脉DAVF、蝶基底窦DAVF或蝶顶窦DAVF。为什么这么多命名?就是因为蝶骨翼区的静脉解剖和吻合较为复杂。蝶顶窦(1)与眼上静脉(7)汇入海绵窦(6)前部,再向后经岩上窦(8)汇入横窦(11)和乙状窦(10)交界处,经岩下窦(9)汇入颈静脉球;侧海绵窦(5)由蝶基底窦和蝶岩窦构成,前方接受来自大脑中浅静脉(即Sylvian静脉)(2)的回流,向后与海绵窦(6)后部和岩上窦(8)相通;脑膜中静脉(4)在卵圆孔内走行,与大脑中浅静脉(2)相通;注意,这是一根不恒定存在的无名桥静脉(3),沿中颅窝外侧和颞叶底面走行,连接大脑中浅静脉(2)和岩上窦(8)外三分之一或四分之一。
这是矢状位与大脑中浅静脉相关的静脉解剖,大脑中浅静脉(1)向内连接海绵窦(2),后者经岩上窦(3)汇入横乙窦交界,经岩下窦(4)汇入颈静脉球。岩上窦(3)可发出一根不恒定的无名桥静脉(5)连接上矢状窦。大脑中浅静脉(1)向外侧走行于皮层,可通过上吻合静脉(Trolard静脉)连接上矢状窦,或通过下吻合静脉(Labbe静脉)连接横窦。
了解了蝶骨翼区的正常静脉解剖和吻合,让我们先看蝶骨大翼DAVF的血管构筑。红色代表供血动脉,包括脑膜中动脉(1)前支和蝶骨支,颈内动脉海绵窦下外侧干(2),眼动脉脑膜返支(4),注意,(3)指示颈内动脉岩段和海绵窦段过渡区,即破裂孔段。上述供血支与大脑中浅静脉(5)直接沟通形成瘘。蓝色代表正常静脉血流。紫色渐变代表高压的动脉化的静脉血流,其出口可能汇入大脑中浅静脉(5)、侧海绵窦、岩上窦,以及这根无名桥静脉(6),从岩上窦中外三分之一连接至斜坡,甚至跟脑干静脉沟通。但蝶骨大翼DAVF的瘘口血流很少汇入蝶顶窦或海绵窦。这是蝶骨大翼DAVF静脉引流的典型模式。
接着看蝶骨小翼DAVF的血管构筑。供血来自脑膜中动脉(1)、颈内动脉海绵窦下外侧干(2)、眼动脉脑膜返支(4),瘘口位于蝶顶窦(5)。这就是蝶骨小翼DAVF静脉引流的典型模式。
点击或扫描上方二维码
查看更多“介入”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