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近年来,随着神经介入技术的广泛普及,神经介入器械的不断发展,经桡动脉入路(transradial approach,TRA)行神经介入治疗能满足部分脑血管介入诊疗需求,可减少局部穿刺并发症,增加患者舒适度,缩短住院时间。与常规的经股动脉入路TFA(transfemoral approach)相比,TRA选择相对表浅且易于止血的桡动脉进行穿刺置鞘,可减少术后压迫时间,降低局部血肿发生风险。远端桡动脉入路(distal transradial approach,dTRA)相较于TRA,术后桡动脉闭塞率低,术者及患者舒适度高,但穿刺难度较大,学习曲线更长。
使用血流导向密网支架(flow diverter,FD)治疗动脉瘤,相比弹簧圈栓塞操作更加便捷,本病例为基底动脉不规则动脉瘤,术者采用远端桡动脉入路,使用Tubridge血流导向密网支架进行治疗,充分体现Tubridge血流导向密网支架在大脑后循环动脉瘤的治疗中的优势。
01
01
男性患者,66岁。
主诉:发现基底动脉瘤14天。
现病史:患者14天前因“左侧肢体乏力伴言语不利14小时”就诊于当地医院,后转入我院完善MRI+MRA检查示:脑桥急性梗死,基底动脉近端动脉瘤。
既往史:高血压,高脂血症病史。
02
术前MRI+MRA示:脑桥急性梗死,动脉瘤位于基底动脉近端,左侧椎动脉优势。
主动脉弓造影
正侧位造影
3D旋转造影
通过3D工作位测量出基底动脉瘤瘤颈最宽处:6.5mm;载瘤动脉尺寸:近端直径3.7mm,远端直径4.2mm。
3D重建
右侧颈动脉造影:
左侧颈动脉造影:
03
术前诊断
基底动脉不规则动脉瘤,瘤颈最宽处6.5mm。
解剖特点
动脉瘤位于基底动脉近端,左椎动脉优势,经股入路路径迂曲,经左桡入路相对较易。
手术计划方案
拟经左侧远桡动脉穿刺行基底动脉瘤血流导向密网支架植入术。
术中涉及器械
6.5F 薄壁桡动脉鞘
105cm 071 远端通路导引导管(DA)
0.018 V-18 导丝
Fastrack 微导管
2m 0.014 Synchro微导丝
4mm*20mm Tubridge血流导向密网支架
04
1
成功穿刺左侧远桡动脉后,置入6.5F薄壁桡动脉鞘,V18+Fastrack微导管支撑下,DA顺利进入L-V1段。
2
0.014 Synchro微导丝携Fastrack微导管至L-P1,引入4mm*20mm Tubridge血流导向密网支架。
3
Tubridge血流导向密网支架释放,回拉定位,逐步推挤释放支架。
4
释放完毕后跟进支架导管,回收输送导丝,微导丝成袢行支架内按摩。
术后影像:
术后颅脑CT平扫:
围手术期用药:
口服阿司匹林100mg qd,替格瑞洛60mg bid。
术后3月余复查:
动脉瘤愈合,支架内血流通畅。
小结
主动脉弓及弓上血管发育情况及迂曲程度是影响神经介入操作的重要因素,术前对于弓上血管行无创影像学评估有助于制定手术入路(TRA或TFA)的决策,后循环的椎-基底动脉病变通常适合采用经桡动脉入路(TRA),充分的术前评估有利于提前预判手术可能带来的风险和收益。
术者在鼻烟窝部穿刺远端桡动脉建立入路(dTRA)可有效降低桡动脉闭塞的发生率,进一步减少出血并发症、缩短压迫时间,行左侧dTRA可显著提升术中操作的舒适度。
传统弹簧圈填塞治疗后循环不规则动脉瘤,并发症发生率高且治愈率低,本病例动脉瘤位于基底动脉近端,瘤颈较宽,使用Tubridge血流导向密网支架进行基底动脉不规则动脉瘤治疗,减少了围手术期并发症,改善患者的预后效果。
术者简介
程光森
珠海市人民医院
脑血管病科主任,脑血管病诊疗中心副主任,主任医师,医学博士
国家脑防委缺血性卒中专家委员会委员
中华放射学会神经介入学组委员
广东省医师协会神经介入分会常务委员
广东省医师协会脑血管病分会常务委员
珠海市医师协会脑血管分会主任委员
神经介入资讯编委
岭南名医
从事神经介入20余年,擅长各类急慢性脑梗塞的微创介入治疗,脑动脉瘤、血管畸形等各种脑出血的介入治疗,血流导向装置全球导师,共进行各类神经介入诊疗5000余例,先后于德国基尔大学附属医院、美国纽约康奈尔大学神经介入中心学习交流,主持多项省市级课题,参与多项国际国内多中心临床研究,发表论文20余篇
刘永康
珠海市人民医院
脑血管病中心秘书,医学博士,毕业于南方医科大学
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脑血管病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会常委
广东省医学会介入分会神经介入学组副组长
广东省医师协会神经介入医师分会基层医院神经介入医师
广东省医师协会神经介入医师分会基层医院神经介入医师专业组副组长
广东省医学教育协会脑血管病专业委员会常委
2021年珠海市卫生系统青年才俊
先后于天坛医院、宣武医院及珠江医院进修学习脑血管疾病微创介入诊疗技术。是国内获得Pipeline、 Surpass Streamline及Tubridge三种血流导向装置带教资格的最年轻导师
-END-
点击或扫描上方二维码
查看更多“介入”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