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
Atlas开环小径支架全新上市
“革新输送,智能贴壁”
开启了辅助支架的新纪元
术者使用经验分享
实战与理论相结合
Atlas病例集锦开启
部位:
术式:
特点:
患者基本信息
患者男性,78岁
简要病史、既往史:突发头痛伴呕吐4小时。既往高血压病史5年。
查体:嗜睡,GCS评分14分(E3V5M6),Hunt-Hess分级2级,颈抵抗(+)。
头颅CT:蛛网膜下腔出血(双侧大脑外侧裂池、鞍上池、环池、桥前池及枕大池),Fisher分级2级。
DSA:右侧大脑后动脉P2段可见一约3.8mm*2.4mm大小的梭型动脉瘤,考虑为夹层动脉瘤。
术前影像
术前DSA工作位
部位:右侧大脑后动脉P2段。
大小:3.8mm*2.4mm。载瘤动脉近端:1.32mm,远端:0.64mm。
形态:梭型动脉瘤。
术前3D
术前准备
药物准备:术前给予负荷剂量阿司匹林300mg和氯吡格雷300mg。
手术材料
6F Envoy导引导管;
Neuroform Atlas支架(3.0mm*21cm);
Target系列弹簧圈;
SL-10微导管;
XT-17微导管;
Synchro-2微导丝
手术策略
大脑后动脉夹层动脉瘤非常少见。理论上来说,在保留载瘤动脉畅通的情况下栓塞大脑后夹层动脉瘤是首选,然而,这是非常困难的,主要原因是载瘤动脉纤细,支架系统管径往往较大,甚至大于载瘤动脉直径,无法进行支架辅助栓塞。
我们此例病例为右侧大脑后动脉P2段夹层动脉瘤,其近端血管直径为1.32mm,远端血管直径约为0.64mm。Neuroform Atlas支架仅需要通过0.0165或0.017英寸的微导管输送即可,通过性明显提高。
通过查阅相关文献,使用Neuroform Atlas支架治疗的病例中,支架近端的血管直径最小值为1.5mm,支架远端的血管直径最小值为0.8mm,且没有发生神经功能缺损。因此,向西京医院郭庆东教授请教并与家属充分沟通后,决定手术方案:Neuroform Atlas 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右侧大脑后动脉P2段夹层动脉瘤,以保证载瘤动脉畅通,减少并发症。
主要风险为:
支架打开失败造成载瘤动脉闭塞;
导丝导管穿出载瘤动脉造成出血。
术中操作
1、Synchro神经微导丝到位。右侧大脑后动脉P1段近端与基底动脉成近90°夹角,用XT-17 Standard微导管(稳定性更好),XT-17有两个版本,如果 XT-17 Standard微导管塑形后通过困难,拟将更换为过迂曲能力更好的XT-17 Flex。
2、Synchro神经微导丝携XT-17微导管进入右侧大脑后动脉P1段近端时略有阻力,将Synchro神经微导丝进一步送入远端后,XT-17微导管顺利通过P1段至P2段中部。Synchyo 神经微导丝携SL-10微导管进入夹层动脉瘤,经微导管送入微弹簧圈1枚( Target 360 2mm*3cm,Stryker),然后再经微导管送入微弹簧圈1枚( Target 360 2mm*6cm,Stryker)。
3、再经微导管送入微弹簧圈1枚。(Target 360 2mm×3cm,Stryker)
术后即刻影像
载瘤动脉通畅,夹层动脉瘤近端略有残留,可见P2段血管变平直。
术后即刻3D,载瘤动脉通畅。
术后3个月复查,载瘤动脉通畅,夹层动脉瘤近端略有残留。
术后3个月3D,载瘤动脉通畅。
患者术后3个月情况:肢体肌力5级,无视力及视野障碍,MRS0分。
术者体会
本例载瘤动脉血管直径非常纤细,近端血管直径为1.32mm,远端血管直径约为0.64mm,Neuroform Atlas支架能在此血管内安全释放,充分说明该支架系统的通过性佳,安全性高。因此,支架系统的微型化是一个非常大的优势。
本例病例支架远端血管直径仅为0.64mm,支架导丝没有TIP端非常有用,可以减少远端血管损伤的风险。
释放平顺、稳定,位置精确。
本例病例载瘤动脉的远近端直径均较小(远端:0.64mm,近端:1.32mm),Neuroform Atlas支架的高径向支持力确保了支架的开放和贴壁。
Neuroform Atlas支架网眼更小,这样就提供了更好的脚手架作用,促进了弹簧圈在动脉瘤内的稳定性。
虽然该支架的顺应性较佳,但在此例病例中,该夹层动脉瘤远端的血管仍呈现出了造影可见的形态的改变,可能与该血管直径过细有关。
由于开闭环的杂合环设计,支架不可回收,对于初学者这可能是挑战,尤其是对复杂的动脉瘤。
术者介绍
苗树船
成都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
外科学硕士,就职于成都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外科。于2017年在第四军医大学附属西京医院进修神经介入,师从郭庆东教授。目前为院内高级卒中中心及科室脑血管病专业组成员。专业方向为脑血管病的介入与开放手术治疗。任四川省生理科学会卒中专业委员会委员。
点击或扫描上方二维码
查看更多“介入”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