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
前言
浙医二院神经外科真正建立脊柱脊髓亚专科始于2008年,经过十多年培育和发展,形成一个专科病区、两个医疗组、四位高级职称专业人员,年手术量近千台,手术种类全方位涵盖脊髓肿瘤、先天畸形、血管病及脊柱退变性疾病等,在专科发展方向上坚持了鲜明的微创特色。从381期开始系列报道该专业组的相关病例,包含经典病例术式介绍、少见罕见病例报道、新技术开展、疑难复杂病例及并发症讨论等,与同道共享,并希望大家,尤其是骨科同道的指导和交流,以期推动我国神经脊柱疾病诊治水平的共同提高。


病史简介
诊治经过
入院查体:患者神清、精神可。颈椎活动轻度限,椎间孔挤压试验阴性。肢体及躯干浅感觉减退,左侧肢体肌力正常,右侧上肢4+级、下肢4级,肌张力正常。右上肢霍夫曼征阳性,巴氏征未引出。
入院后完善相关检查:行颈椎磁共振检查提示脊髓空洞范围较前一次检查进一步扩张(图5):
图5.(2022-09-17)颈段及所示胸段脊髓中央管明显扩张,进一步向头侧延伸,增强扫描未见明显强化。
完善检查后提交科室讨论,认为患者枕大孔区脊膜瘤术后,局部未见明显肿瘤复发征象,当前脊髓空洞考虑术区脊髓、蛛网膜粘连引起。因空洞范围广、张力高,且呈现进展加重趋势,手术指征明确,方案有三:一是原术区减压、松解,重点探查、打通颈髓上端中央管开口,确保脑脊液通路畅通,可起到缓解空洞的效果,但后期再粘连可能性极大;二是不处理术区,选择相应次要非功能区行空洞-蛛网膜下腔脑脊液内引流术,缺点是可能空洞缓解不彻底;三是一加二方案同期做,一般可确保空洞减压效果,但创伤较大。经与家属沟通后,决定采用方案二,若效果不佳,再加行方案一。排除手术禁忌后,于2022-09-28行颈胸脊髓空洞-蛛网膜下腔分流术。
术中患者全麻达成后取俯卧位,根据导航定位,以胸1棘突为中心取约7cm切口,切开皮肤,剥离双侧椎旁肌肉,暴露胸1棘突及椎板,椎板咬钳咬除黄韧带,扩大骨窗,剪开硬脊膜悬吊,蛛网膜用缝线固定,见脊髓肿胀明显,张力较高,显微镜辨别脊髓后正中线,纵行切开软膜约1cm,稍向下探查即可打开并敞开空洞,见脑脊液流出通畅,置入“T”型空洞专用内引流管一根,7-0 proline丝线捆绑管身缝合固定于脊髓软膜,远端放入蛛网膜下腔。检查创面彻底止血后,6-0 proline缝合硬脊膜,二孔连接片及钛钉原位回植固定取下的椎板及棘突复合体,逐层缝合肌肉及皮肤。
术后患者恢复可,自觉疼痛症状缓解,行走及肌力较前改善。
出院查体:患者神清、精神可。左侧肌力正常,右上肢肌力5-级,右下肢4级,肌张力正常,病理征未引出。
随访:术后5月随访时,患者诉行走不稳较前好转,可自行行走200m,手足麻木稍减轻。复查磁共振及CT影像结果如下(图6):
图6.(2023-02-16)颈椎脊髓空洞蛛网膜下腔分流术后改变,颈段及所示胸段脊髓空洞明显缓解。CT-VRT显示复位椎板稍有错位,应该是手术当时复位固定对位欠准确的结果,所幸两侧连接片位置完好,无松动迹象,未造成功能影响。
讨论
参考文献
(本文由浙二神外周刊原创,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神经外科硕士研究生蒋其轩整理,应广宇副主任医师、朱永坚主任医师审校,张建民主任终审)
声明:脑医汇旗下神外资讯、神介资讯、神内资讯、脑医咨询、AiBrain 所发表内容之知识产权为脑医汇及主办方、原作者等相关权利人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