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03月27日发布 | 216阅读

【中国声音】ASC斑点促进帕金森病α-突触核蛋白病理进展

郑冉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神经内科

浦佳丽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

达人收藏
脑医汇,由外而内,融“汇”贯通

同步发表于【神内资讯】微信公众号


帕金森病(PD)是第二大常见神经退行性疾病,其主要病理生理学特征是黑质区多巴胺能神经元的变性丢失和神经元中错误折叠的纤维状α-突触核蛋白(α-syn)的聚集。


近年来,神经炎症和病理蛋白聚集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引起广泛关注。其中,NLRP3炎症小体的激活是PD中显著且明确的炎症致病因素之一,已在PD患者大脑的尸检中观察到NLRP3炎症小体的激活。值得注意的是,炎症小体的激活过程中伴随支架蛋白ASC自聚形成斑点结构(ASC speck),并可分泌到胞外发挥功能,具有“类朊病毒样”方式聚集和传播炎症的特性。


前期研究已发现ASC斑点可促进阿尔兹海默症病理蛋白的聚集和传播,然而,ASC斑点对帕金森病α-syn病理的调控仍是未知。因此,本研究通过体内、外研究共同探索ASC斑点对PD病理的调控作用和相关机制,提示靶向ASC可能是抑制PD病理进展的一种新的治疗策略。


近日,该研究成果以“ASC specks exacerbate α-synuclein pathology via amplifying NLRP3 inflammasome activities”为题在线发表于领域核心期刊Journal of Neuroinflammation(最新影响因子9.587;中科院神经科学1区)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神经内科张宝荣教授浦佳丽副教授为文章共同通讯作者,团队成员浙大二院神经内科郑冉博士为文章第一作者。该工作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1771216、82001346、82001353)和浙江省重点研发计划(2020C03020)的资助。


[Zheng R, Yan Y, Dai S, Ruan Y, Chen Y, Hu C, Lin Z, Xue N, Song Z, Liu Y, Zhang B, Pu J. ASC specks exacerbate α-synuclein pathology via amplifying NLRP3 inflammasome activities. J Neuroinflammation. 2023 Feb 5;20(1):26. doi: 10.1186/s12974-023-02709-w. PMID: 36740674; PMCID: PMC9899382.]


1

研究方法

我们在人源性A53T突变的α-syn预制纤维(PFFs)刺激诱导的小胶质细胞系 BV2 细胞和原代小胶质细胞模型中,以及PFFs单侧纹状体立体定位注射诱导的慢性PD小鼠病理模型中,研究了ASC斑点对小胶质细胞NLRP3炎性激活和神经细胞α-syn病理的调控作用。


通过转轴和旷场实验检测小鼠的运动行为功能。通过免疫荧光和免疫印迹等评估α-syn的病理负荷、小胶质细胞和多巴胺能神经元的变化。使用小胶质细胞和神经细胞共培养体系评估细胞内源性ASC蛋白敲降对PD的保护作用。


2

研究结果

首先,我们的研究发现,PFFs诱导的PD小鼠脑内ASC斑点的形成与α-syn病理的进展正相关(图1)


图1:纹状体ASC蛋白表达和α-syn病理负荷正相关


ASC斑点可显著增加PFFs诱导的NLRP3炎性小体的激活和ASC斑点的释放(图2),并在小鼠脑内诱导小胶质细胞的激活增加、细胞焦亡,多巴胺能神经元的丢失和小鼠运动功能障碍。


图2:ASC斑点放大PFFs诱导的NLRP3炎性激活效应


此外,ASC斑点可显著增加PD小鼠脑内α-syn蛋白表达和磷酸化修饰增加,并促进病理蛋白的形成、聚集和传播(图3)


图3:ASC斑点促进PD病理进展


通过小胶质细胞和神经细胞共培养,我们发现内源性抑制ASC蛋白的表达可显著抑制小胶质细胞NLRP3炎性激活和神经细胞内α-syn聚集(图4)


图4:敲降小胶质细胞内ASC可抑制神经细胞内α-syn异常聚集


3

研究结论

本研究发现ASC斑点形成、NLRP3炎性激活和PD病理进展之间存在明显关联。


在PD中,ASC斑点显著放大NLRP3炎症小体激活和反应性小胶质细胞增生,以恶性正反馈方式促进α-syn病理;ASC斑点还可导致多巴胺能神经变性和运动障碍的早期发生;而内源性ASC的敲降可保护小胶质细胞异常炎性体激活和神经元α-syn异常聚集,提示靶向ASC是抑制PD病理进展的潜在新方法。


张宝荣  主任医师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

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现任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神经内科主任兼神经病学教研室主任,临床药理神经组长。


兼任中国医学遗传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客座教授和卫生部医学神经生物学重点实验室双聘PI;浙江省医学会神经病学学会主任委员;浙江省神经科学学会神经病学分会主任委员。


张宝荣教授从事神经内科临床与教学工作30年,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尤其是对疑难危重病的诊断与治疗作出贡献;解释了帕金森病的运动控制理论,发表了系列高影响文章,对临床治疗有重要指导意义;确立了国内小脑性共济失调的主要类型。是国内外著名的运动障碍性疾病领域专家,目前为国际运动障碍协会亚太地区理事。


擅长神经遗传病的遗传咨询及基因检测、帕金森病的诊断和治疗以及帕金森病患者iPS细胞的建立、老年性痴呆的早期诊断和治疗以及亨廷顿舞蹈病的诊治及分子机制研究。发表论文50余篇,至今已被SCI他引近450次(包括如Nat.genet等引用),主持973项目(项目负责人)1项、国家级课题5项、省部级5项,获省科技进步奖2次,2009年香港林百欣高科技奖一等奖。

浦佳丽  副主任医师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

副主任医师,博士,博士后,硕士生导师。

科研部副主任(主持工作),浙江大学医学院神经病学博士,纽约州立大学生物物理学博士后,德国汉堡大学访问学者。擅长神经系统变性疾病的诊治,如帕金森氏病,神经遗传变性疾病等。


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在Brain、Mov Disord、Cell Rep、NPJ PD等领域著名期刊发表SCI论文40余篇。


现任浙江省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秘书长,青年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卒中学会神经调控分会委员,浙江省神经科学学会神经病学分会委员。


扫描二维码或

点击“阅读原文

查看原文

声明:脑医汇旗下神外资讯、神介资讯、脑医咨询、神内资讯所发表内容之知识产权为脑医汇及主办方、原作者等相关权利人所有。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裁切、录制等。经许可授权使用,亦须注明来源。欢迎转发、分享。

最新评论
发表你的评论
发表你的评论
来自于专栏
相关临床评分小工具
所属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