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1
脑医汇-神外资讯:颅底外科因涉及的解剖区域结构复杂、技术难度大、风险高,成为神经外科最具挑战性的专业领域之一。伴随着现代鼻内镜颅底外科、3D打印技术、多模态导航技术、人工智能手术机器人系统等新技术不断涌现,应用多种技术实现颅底外科的精准治疗成为现实。手术作为颅底肿瘤的常用治疗手段,您能谈谈在颅底手术的精准化方面的研究见解和进展吗?
贾旺教授:
非常荣幸能接受神外资讯这期专栏的采访。颅底肿瘤作为神经外科最复杂的手术之一,肿瘤位置往往被神经血管所包裹,且被颅底的骨质所阻挡。这些复杂条件使颅底外科发展面临难题:如何精准地到达靶区、如何精准地把肿瘤切除掉、如何精准地进行颅底重建,以及如何防止术后并发症和脑脊液漏。
如今,幸有3D打印技术、神经导航技术、机器人技术等新技术的助力,使我们得以准确到达肿瘤所在区域,避开重要神经血管,精准施行颅底的骨质磨除,以及在狭小区域内非常精准地完成肿瘤的切除和重建。因此利用多种手术技术,实现颅底手术的全过程精准实施,是全世界颅底外科发展的趋势和方向。
02
脑医汇-神外资讯:多学科合作、多技术辅助以及坚持提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的理念,已成为未来颅底外科的发展趋势。您作为勇挑颅底肿瘤生物学特性和综合治疗方向重担的医学博士和医院放疗科的学科带头人,曾赴美国BARROW神经外科研究所和英国CARDIFF大学外科肿瘤研究所进行肿瘤的基础研究。能谈谈多技术、多学科结合的综合治疗这一前沿理念和手段在颅底肿瘤方面的诊疗见解吗?
贾旺教授:
颅内肿瘤和身体其他肿瘤一样,很难完全通过手术单一方式进行治疗。无论是良性肿瘤粘连了重要结构,还是恶性肿瘤难以完全切除的边界,都会造成术后有复发倾向。运用精准的放疗或靶向治疗,对患者实施综合治疗,最大限度延缓或完全消除肿瘤复发风险,才能最终实现肿瘤的精准治疗。
若术前采取精准的手术活检,提前获得肿瘤标本,有些病人就可避免开刀之苦,也可能只通过药物治疗,就获得极佳疗效。对于颅底神经系统肿瘤,应与体部其他肿瘤一样,实施多学科手段及多种综合治疗手段,才是根本解决之道。
03
脑医汇-神外资讯:您在去年,也就是2021年初,在国内创新性地开展了首例激光消融术(LITT)治疗脑转移瘤首获成功。激光消融术作为一种全新的脑肿瘤治疗技术,相较传统治疗手段,具有消融范围精准可控、误差小,对病变周围正常结构几乎无损伤及手术创伤小、手术时间短、患者恢复快等优势,是实现精准医疗的绝佳手段。您能和大家谈谈LITT这一新型治疗手段的作用机制以及适用的病例吗?
贾旺教授:
LITT是激光间质热疗的缩写。近10年来,激光消融在颅内肿瘤的应用在国际上逐渐铺开。我们天坛医院的神经外科团队从2016年开始瞄准这项技术,与华科精准公司进行了非常深入的合作,现在也推出了完全具有中国人自有知识产权的激光消融设备。该设备用于治疗大脑深部肿瘤如脑转移癌、胶质瘤,或深部的癫痫病灶,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
这些肿瘤由于位置深在且位于功能区,不干预则继续生长、破坏神经功能。若手术干预,又可能造成较大功能缺憾、神经功能损失。通过LITT,利用机器人和定位技术,把直径1.8毫米的光纤准确送达肿瘤中心,通过激光发生器光功率的输送,在肿瘤中心实现90℃~110℃高温,对肿瘤组织进行物理性灭杀。该操作由于精度非常高,空间误差小于1毫米,病人非常微创:第一天实施手术,第二天就可下床活动,第三天出院。
由于微创性,过去难以实施手术的肿瘤晚期病人、较衰弱病人或高龄病人可获得绝佳手术机会,是患者福音。随着技术手段不断完善、治疗方案不断优化,越来越多颅内病变将受益于这一技术,更多患者会在激光消融治疗下恢复健康。
04
脑医汇-神外资讯:现代神经外科以精准作为终极目标,需要多种高科技技术不断助力,柔性电极和柔性电子器件即是其中一种。其不仅能助力神经外科手术更精准,且可作为脑机接口中记录神经界面电信号、实施精准刺激的核心技术,在未来的脑科学研究与临床转化中将发挥重要作用。您创新性地采用新策略研发可拉伸电极材料实现重大突破,能谈谈这一柔性电极的研发心得、作用机理和优势吗?对此您有哪些展望?
贾旺教授:
今年3月份,我们的研究团队与斯坦福大学的研究团队合作,在《科学》杂志主刊发表了对于可拉伸柔性电极的合作研究。众所周知,大脑结构非常复杂,但更复杂、无法想象的是其功能的复杂性。大脑功能实施的基础是电信号传递,在电信号传递中捕捉、了解或实时调控进行大脑功能探索和调整。
过去的电极大多为金属、刚性居多,金属电极植入脑内,在脑组织浸泡摩擦下,可能出现金粉的脱落、改变电极电阻,使传导性能下降。一些针状电极刺入脑皮层后,有可能会出现胶质增生的包裹。
而可拉伸柔性电极由无机材料制成,它不怕脑脊液和血液的浸泡,具有一定的可拉伸特性,具备不改变电阻的特性,是用于颅内电信号采集以及实施电信号刺激的有力武器。
展望未来,该可拉伸柔性电极在绘制大脑功能图谱、实施术中功能区定位及对大脑发出信号调控,甚至使瘫痪病人重拾行走方面,具有极广泛应用前景。它与后处理芯片的连接,也将为大脑的神经功能重建提供极广阔应用前景。
专家简介
贾旺 教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
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北京天坛医院副院长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编辑部主任
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外科医师分会候任会长
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外科医师分会颅底外科学组组长
北京医学会神经外科学分会副主任委员
北京医学会神经外科学分会颅底外科学组组长
擅长颅脑肿瘤的手术及综合治疗,尤其擅长听神经瘤、垂体瘤、颈静脉孔区肿瘤、颅底脑膜瘤、脑转移瘤的手术治疗及基础研究
以第一作者发表SCI文章30余篇,主持国家级、省部级课题10余项,获奖10余次,出版著作5部。主持及参与科技部863计划项目、973计划项目、国家自然基金、北京市自然基金、首都卫生发展科研专项重点基金等
点击二维码,前往贾旺 教授学术主页
查看更多精彩内容
支持机构
声明:脑医汇旗下神外资讯、神介资讯、神内资讯、脑医咨询、AiBrain 所发表内容之知识产权为脑医汇及主办方、原作者等相关权利人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