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03月21日发布 | 714阅读

游潮教授:颅内血泡样动脉瘤外科诊疗策略

游潮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达人收藏


讲者:游潮 教授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本文为方便读者学习,仅对会议内容做简要整理

请以视频为主观看学习



今天为大家汇报血泡样动脉瘤外科治疗的手术经验。



我们血泡样动脉瘤的手术治疗经过了很多阶段,从对它的基本认识,到经验的积累、教训,我们从基本的组织学、超声结构到单细胞程序都在做,形成了一些体系,分享给大家。



下面从一些病例中为大家介绍血泡样动脉瘤的手术难点



动脉瘤提前破裂



病例1


这是一例从西藏来的病患,56岁女性,典型的蛛网膜下腔出血,诊断为动脉瘤。



这例病例是比较早的,那时我们对血泡样动脉瘤还没有认识。术中在探查处理的时候,什么都没看见,外侧剪不到三分之一的时候突然破了,这种动脉瘤提前破裂,对外科医生来说是最大的考验。


为什么会提前破裂?因为血泡样动脉瘤有一个特点:尖端向上,在供血动脉的背侧生长,也就是动脉瘤的顶端向着手术侧。


一般的真性动脉瘤都是向外侧、内侧或者腹侧,很少向上方的,它就像一个“冲天炮”,炮口对着你,所以一不小心就在分离蛛网膜的时候提前破裂。


这个时候一定要用最大的吸引器,让吸引力大于出血速度,洗干净、看清楚之后进行近端阻断。如果近端看不见,那就从破口阻断,总之要以最快的速度控制出血或者减少血流量,之后再剪破周围的结构,慢慢地处理动脉瘤。



由此我们得出血泡样动脉瘤的第一个注意事项:在分离的时候一定要注意随时有可能提前破裂。


瘤体脱落



病例2



第二例也是血泡样动脉瘤出血,动脉瘤呈肉芽状,瘤颈也是血糊糊的,不像正常的动脉瘤瘤颈呈灰白色,供血动脉、远端、近端都能看清楚。


常规进行夹闭、释放瘤夹,一般我的要求是释放瘤夹要在一分钟以上,慢慢地释放。释放完了后轻轻探查一下。


结果出现出血,这是为什么?


我们刚刚释放瘤夹时,瘤颈还能支撑,重量持续一段时间以后,瘤颈断了,血泡样动脉瘤的瘤体直接脱落,脱落以后动脉瘤体没有了,但在颈内动脉上留下了跟动脉瘤颈长度一样的破损。


所以一个简单的动脉瘤夹闭术变成了一个破裂的颈内动脉修补术,手术风险大了很多。



这些都是二十年以前的病例,经历了很多病人残疾、死亡,是我们早期对血泡样动脉瘤认识不够的教训。


瘤颈撕脱

病例3



血泡样动脉瘤有三种形态:血泡型、肉芽型、桑葚型。


这例动脉瘤我们当时是当做真性动脉瘤进行夹闭,术中突然在颈内动脉上有一个破口,出现大量出血。


面对这种凶猛的出血,一定要有强大的心理承受能力和足够的经验,主刀医生要做到自己的心跳不快,血压不升高。


这种情况下,要尽量断流,保持在30%以内,这样病人不会缺血。



支撑夹闭法



病例4


有了前面的经验教训,这一例的结果比较好。


我们采用的是支撑夹闭,就是不单纯夹瘤颈,而是把载瘤动脉壁也夹闭一部分,用供血动脉的真性血管壁来支撑动脉瘤夹。这样基本不会造成狭窄。



厚壁型夹闭



病例5



这是一个肉芽型的动脉瘤,壁比较厚。厚壁型动脉瘤用瘤颈支撑,因为它瘤颈比本身要厚。


对于这种动脉瘤,我们会反其道而行之,把周围的蛛网膜、粘连带往动脉瘤颈的方向分,用以支撑瘤颈。


我们用的是跨血管的夹子,因为瘤壁本身比较厚,所以不容易脱落。


夹闭之后,一定要穿刺,没有出血,再把动脉瘤切掉。




瘤颈强化夹闭



病例6



这例动脉瘤的瘤颈比较薄,所以我们用了棉丝包裹动脉瘤,强化瘤壁。


一部分包裹在瘤颈上,一部分包裹在颈内动脉上。


关于用什么来包裹,我做了很多的实验,最早用动脉瘤、肌肉、硬脑膜包裹等,但都不是很适合。


最后发现棉丝的塑性和贴敷都比较好,于是用棉丝强化瘤颈。



回缩夹闭法



病例7


这例动脉瘤是我们最近做的,有些小动脉瘤的瘤颈、瘤体是拉长的。对于这种情况,我们在断流的情况下,先解剖瘤顶,让其回缩,从而增厚、加固瘤颈。



总结



对于血泡样动脉瘤的治疗,我们在临床上做了很多年,也有了不一样的体会。治疗方法很多,至于哪种方法效果好,我们仍在探索中,期待形成一定的规范,也希望大家多提意见!


更多精彩内容 请关注作者


未命名码.png

点击扫描上方二维码

查看更多“脑血管”内容


声明:脑医汇旗下神外资讯、神介资讯、神内资讯、脑医咨询、Ai Brain 所发表内容之知识产权为脑医汇及主办方、原作者等相关权利人所有。

投稿邮箱:NAOYIHUI@163.com 

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裁切、录制等。经许可授权使用,亦须注明来源。欢迎转发、分享。


最新评论
发表你的评论
发表你的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