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857年3月10日,166年前的今天,德国神经外科先驱Fedor V. Krause出生。Krause是神经外科多个领域的先行者,其对于神经疾病的缜密思考和技术描述在今天也依然行之有效,为世界神经外科留下了宝贵的遗产。
今天正值Krause的166周年诞辰,让我们一同回顾他精彩的外科人生和瑰丽的神经外科遗产。

Fedor Krause(1857.3.10-1937.9.20)

Krause出生于德国下西里西亚(现梅罗舒夫,Mieroszów),他的父亲是一名司法职员,在他很小的时候便离开了人世。9岁时,Krause随母亲迁至德国首都柏林。在纷繁的都市,Krause过着拮据的生活,但这并没有熄灭他学习的热情:他自发在柏林“索芬体育馆(Sophien Gymnasium)”学习,逐渐因自己的音乐才华受到他人关注,甚至被认为是“钢琴音乐大师”,后来便进入了柏林音乐学院(Conservatory of Music in Berlin)学习。
1875年,Krause获得财政支持,转至柏林弗里德里希-威廉大学(Friedrich-Wilhelms University,现德国柏林洪堡大学-Humboldt University of Berlin)学习医学。1879年,Krause完成题为“基于新方法的呼吸测定分析”(Pneumatometrische Untersuchungen nach einer neuen Methode)的论文答辩,成功获得博士学位并顺利毕业。
德国洪堡大学
自1880年起,Krause开始在Julius Hirschberg(1843-1925)教授负责的柏林眼科诊所工作。在此期间,他还在与著名的科学家合作,如细菌学家Robert Koch(1843–1910)、病理学家Karl Weigert (1845–1904)以及外科医生Bernhard von Langenbeck(1810–1887)等,汲取了全面而详实的医学知识。
Krause探索了医学的多个领域:在皇家卫生部(Imperial Board of Health),他与Robert Koch一起研究结核病的全身表现;1883年,他成为德国著名外科医生Richard von Volkmann(1830-1889,于1878年首次进行直肠癌切除术)的医学助手,学习了医学抗菌的原则;1890年,Krause前往法兰克福森肯伯格研究所(Senckenberg Institute)研究病理学;次年,基于在Volkmann诊所的经验,他发表了题为“骨与关节结核病——基于与Volkmann合作以及动物试验的个人经验”(Die Tuberkulose der Knochen und der Gelenke. Nach eigenen in der Volkmann’schen gesammelten Erfahrungen und Tierversuchen)一文。
1892年,Krause开始担任汉堡-阿尔托纳(Hamburg-Altona)市医院的首席外科医生,他的神经外科之旅就发端于此。在此期间,他还兼任了柏林奥古斯塔医院(Augusta Hospital,Berlin)的首席外科医生。
1901年,Krause成为柏林洪堡大学的副教授,3年后获名誉教授称号。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1914-1918),Krause担任外科咨询医生,战争结束后继续前往拉丁美洲多个国家担任教授并践行神经外科,呼吁“共同努力,相互信任”以及“科学无国界”。
才华横溢 探索无界神外



三叉神经痛手术
1892,Krause成功进行了硬膜外中颅底入路切断V2(三叉神经上颌支),指出硬膜外入路较此前的Horsley硬膜下入路的优势为保护颞叶。1893年,Krause又针对一个V1(三叉神经眼支)的病例,指出V1位于海绵窦,为避免进入海绵窦,他通过中颅底硬膜外入路,第一次成功切断三叉神经半月节和神经根。
Krause随后在一本260页的专著《三叉神经痛和神经解剖及生理学》(Die Neuralgie des trigeminus nebst der Anatomie und Physiologie des Nerven)中,对手术细节进行了具体描述。至1911年,Krause累计成功完成了70余例该术式,尽管三叉神经半月节靠近颈内动脉,但他从未损伤任何一位患者的颈动脉。该术式也被称为“Hartley-Krause”手术。
术中神经监测
1898年,Krause从三叉神经切断术治疗三叉神经痛的理念出发,进行了第一例针对耳鸣患者的前庭蜗神经切除术。他采取坐位单侧枕下开颅(unilateral suboccipital craniotomy),暴露横窦和乙状窦(已是现代乙状窦后入路的雏形),并第一次利用术中电刺激面神经予以区分,顺利切断前庭蜗神经。
Krause在报告中对术中神经监测和面神经刺激的方法进行了详尽的描述:“分离的位听神经向后移,使用感应仪器的最弱电流对其余神经干进行单极远端刺激,引起右侧面部区域收缩,尤其是眼轮匝肌以及鼻部和嘴部的区域。使用最微弱的电流刺激移位的位听神经,导致右侧肩部连续抬起两次……”
不过不幸的是,患者术后耳鸣症状并未缓解,且出现后组颅神经症状而死于术后肺炎。
癫痫外科
Krause是癫痫外科手术的先驱之一。在脑电图出现之前,Krause依靠皮质刺激完成了超过400台手术。在柏林时,Krause曾与德国神经学家Hermann Oppenheim(1858–1919)一同共事,并受到了神经病学家Eduard Hitzig(1838-1907)所做的生理工作的启发。
1909年,Krause在柏林发表了一篇题为“癫痫的手术治疗”(Die operative Behandlung der Epilepsie)的文章。后来,Krause又在出版物中提出:为了获得手术的成功,切除发作起始区域是最重要的干预措施。
血管神经外科
Krause是第一位对脑血管瘤进行手术的神经外科医生,患者是一名杰克逊癫痫发作的46岁男性。Krause报告称其从硬脑膜处切开后开始有严重出血,并详细描述了软脑膜的静脉情况;手术中,Krause进行了多次夹闭,同时避免在操作中切断夹闭的血管;由于患者失血过多,Krause放置海绵加以吸收并于几天后取出,最后患者顺利出院。
肿瘤手术
在职业生涯中,Krause对很多脑部肿瘤的手术入路进行了改良,其中发展桥小脑角手术入路是Krause不容忽视的成就之一:1898年,他详细描述了一种经单侧枕下骨瓣的桥小脑角入路方式。此外,由于Krause对Hermann Schloffer(1868-1937,推荐阅读:《神外历史上的今天|经鼻蝶入路垂体瘤手术先驱Hermann Schloffer的诞辰》)的经鼻入路、Anton von Eiselberg(1860-1939)的鼻上技术以及Oskar Hirsch(1877-1965)提出的鼻内入路(推荐阅读:《神外历史上的今天|经蝶窦入路手术的“历史交汇点”》)持怀疑态度,因此他于1909年完成了他的第一台经额入路垂体腺瘤切除术。1904年,他首次进行了第一台眶上-额下入路大型颅底脑膜瘤切除术,肿瘤累及鞍结节。
Krause主张经鞍上-幕下入路进入松果体和第三脑室后部,也是第一位通过手术到达第四脑室的神经外科医生,是“第一位观察存活患者第四脑室的人”。此外,Krause应用Wilhelm Wagner(1848-1900,首次进行骨瓣开颅术)的创新性技术进行开颅,并使用带肌蒂骨瓣来促进骨愈合,这一方式至今仍在使用。
1908年,Krause出版了神经外科出版物《脑部和脊髓外科手术的个人经验》(Chirurgie des Gehirns und Rückenmarks nach eigenen Erfahrungen)第一卷,其中描述了包括经额入路至视交叉等不同的神经外科技术,并于1911年出版第二卷——这是第一部完全专注于神经外科的多卷出版物。
1912年,Krause等人开始编写包含六卷的教科书《外科手术程序》(Chirurgische Operatione),但因战争原因,仅前两卷分别于1912年和1914年出版。
1913年,Krause开发了一种幕下小脑上入路,也就是后来的“Krause入路”,首次成功的施行了一例松果体区肿瘤切除术。该操作在坐姿下进行,根据1926年Krause报道的累计3例这类手术,死亡率为0。尽管如此,由此产生兴趣的后来者,却鲜有成功,直到显微手术时代的到来才逐渐改变了这种格局。无论怎样,Krause开创的幕下小脑上入路及其后来的相关演变和扩展入路,不仅成为切除松果体区病变最为重要的手术入路之一,并且日益广泛应用在颞叶内侧、丘脑枕、中脑、小脑幕切迹区等部位病变的手术切除,显示了这一入路的强大生命力和广阔的适应性。
功能和立体定向神经外科
Krause是功能神经外科先驱之一、脑部电刺激的倡导者以及最早在人类身上使用直接电刺激(DES)治疗的先行者之一。在Krause之前,曾有Gustav Fritsch(1838–1927)和Eduard Hitzig(1838–1907)对狗使用DES,Charles Sherrington(1857–1952)、Harvey Williams Cushing(1869–1939,推荐阅读:《神外历史上的今天|“现代神经外科之父”的诞辰》)、Oskar Grünbaum(1870–1959)等人对动物模型使用DES,以及Robert Bartholow(1831–1904)和Victor Horsley(1857–1916,推荐阅读:《神外历史上的今天|“第一位神经外科医生”的诞辰》)对人类使用这一技术(推荐阅读:《神外历史上的今天|第一个人类大脑皮层的脑探针实验》)。这些先驱为Krause的功能神经外科实践带来了鲜明的参考。
1912年,Krause在包括142例外科患者的病例系列中,精准地确认并描述了大脑运动和感觉功能的详细位置。
脊柱手术
1908年,Krause首次进行了腰椎间盘切除和椎板切除手术,手术对象是一名患有严重坐骨神经痛并发展为急性马尾综合征的患者。尽管当时他误认为这一病症是“内生软骨瘤”(这导致了第一例成功且有意为之的类似手术,被记在了William Jason Mixter和Joseph S. Barr身上,1932年),但这一操作仍然开启了脊柱外科的新篇。1909年,Krause等人在题为“关于马尾的紧束或绞窄”(Über Einklemmung bzw. Strangulation der cauda equinae)的文章中报告了这一病例。
颅脑创伤与神经放射
1900年,Krause从一名试图自杀的年轻人的床突区取出一颗左轮手枪子弹,成功完成了一台额部开颅的颅脑创伤手术。在手术中,Krause使用了一种当时尚未兴起的额部入路方法到达鞍区,并使用X射线辅助完成操作。
基于此操作以及对其他患者的放射应用,Krause成为了第一位在神经外科领域系统性使用X射线的医生。在他的代表作《脑部和脊髓外科手术的个人经验》中,Krause详细描述了相关病例的放射情况及其诊断、手术及预后结果。
作为德国外科界瞩目的标志性人物之一,Krause除了深耕神经外科手术之余,亦涉猎于整形外科和普通外科,并对神经外科教学大纲、神经伦理和技术方面进行了深刻的思考。同时,因Krause衍生出的神经外科学派也为德国及世界输送了多位医学人才,包括Emil Heymann(1878–1936)、Karl Max Behrend(1895–1963)以及Georg Merrem(1908–1971)等。
1930年,Krause移居意大利罗马,不仅投身于音乐和美术创作,而且还在这里完成了多台脑外科手术。1937年9月,Krause因病离世,享年80岁。为了纪念Krause对医学做出的巨大贡献,德国神经外科学会(German Neurosurgical Society)特设“Fedor Krause奖章”(Fedor Krause Medal),这也是该协会的最高荣誉。
“在选择的道路上向前迈进,那将引领我们实现目标。”这是Krause在弥留之际留下的箴言,而选择朝着Krause及更高的方向迈进,为神经外科做出更大贡献,亦是今天神经外科同道们前行的动力和能源。

声明:脑医汇旗下神外资讯、神介资讯、神内资讯、脑医咨询、AiBrain 所发表内容之知识产权为脑医汇及主办方、原作者等相关权利人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