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03月08日发布 | 970阅读
精彩回顾 | 脑胶质瘤规范化诊疗示范中心评审(北京站)暨脑胶质瘤诊治新进展学习班成功举行!

神外资讯

2023年3月4日,脑胶质瘤规范化诊疗示范中心评审(北京站)暨脑胶质瘤诊治新进展学习班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顺利召开。本次会议由清华大学附属北京清华长庚医院神经外科杨学军教授、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神经外科蒋传路教授担任大会主席,由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神经外科马文斌教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外科张伟教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神经外科毛庆教授和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神经外科秦智勇教授共同主持,特邀多名国内神经肿瘤领域知名专家,围绕脑胶质瘤的规范化诊疗等内容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和交流。




鸣高弦之音——开篇


本次会议开场由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神经外科马文斌教授担任主持。马教授对各位远道而来的与会专家以表示热烈欢迎,并邀请大会主席蒋传路教授和白求恩公益基金会理事会田晓犁副理事长兼秘书长进行开场致辞。

大会主席蒋传路教授致辞表示,中国脑胶质瘤诊疗领域在发展的过程中虽然曲折,但成绩也非常显著。从2012年脑胶质瘤协作组开始,到中国医师协会脑胶质瘤专委会再到中国抗癌协会脑胶质瘤专委会,在江涛主委的带领下,在国内众多专家前辈的支持下,中国脑胶质瘤诊疗逐渐走向规范、走向前沿。而更多脑胶质瘤杰出青年才俊,更应“因势而谋,乘势而上”,将中国的脑胶质瘤事业做得更好。

白求恩公益基金会理事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田晓犁女士致辞表示,今日举行的这场学术活动为我们基金会开辟了又一新的医学领域。中国的公益慈善组织发展离不开社会、民间、专家以及企业等多方面的支持,如此我们才能在公益事业上突飞猛进,在健康中国的事业上发展得更加迅速。

精彩的开幕致辞环节过后,《中国脑胶质瘤临床管理指南2022》新书再版发布仪式蒋传路教授、马文斌教授、王磊教授、汪洋教授、毛庆教授、邱晓光教授、秦智勇教授和张伟教授等与会专家的共同见证下成功举办,开启了中国脑胶质瘤临床管理的新纪元。


立方圆之本

——脑胶质瘤规范化诊疗学术讲座



发布仪式后,在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神经外科蒋传路教授和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外科张伟教授的共同主持下,本次学习班的学术讲座环节正式开启。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外科王磊教授带来《国际上近年来脑胶质瘤相关诊疗共识/指南概览》主题讲座。王磊教授指出,《WHO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分类(第5版)》强调了将组织学诊断与分子诊断相结合的整合诊断模式,通过整合诊断,可使成人弥漫性脑胶质瘤、儿童弥漫性脑胶质瘤以及局限性脑胶质瘤的分型更加精准。关于脑胶质瘤诊断的分子指标主要涉及几个方面:表观调控、细胞周期和生长通信号通路。在脑胶质瘤治疗过程中,需要分层治疗,即结合每一个病人客观的临床表现、手术的切除程度、病理的分级和分子指标的改变区别化对待。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神经外科刘艳辉教授分享了《脑胶质瘤手术治疗最新进展》刘艳辉教授从脑胶质瘤手术理念的发展过程、脑胶质瘤的主要治疗方法及治疗原则、脑胶质瘤手术策略、脑胶质瘤手术技术等多个方面进行了阐述。通过多例生动的病例展示,刘教授讲解了多种手术技术在临床病例中的应用,并对术中脑功能监测、术中脑功能定位技术、术中肿瘤边界确定技术探索、激光间质热疗(LITT)、高强度聚焦超声(HIFU)以及机器人辅助手术等最新应用于脑胶质瘤的技术进行了详细介绍。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放疗科邱晓光教授带来《脑胶质瘤临床治疗最新进展》邱晓光教授首先对脑胶质瘤的治疗及研究现状进行了介绍,指出“放疗+TMZ同步及辅助化疗6周期+肿瘤电场治疗(TTFields)”是用于成人新发GBM的唯一金标准。EF-14研究和2-THE-TOP中期结果均显示出TTFields用于新发GBM的有效性。邱教授还对高危WHO 2级脑胶质瘤患者接受基于TMZ的前期放疗的临床数据、分子定义的低级别脑胶质瘤辅助放疗时机和生存分析、通过VMAT降低GBM患者头皮放疗剂量的疗效等几项有关放疗最新的研究结果进行了精彩解读。

大会主持、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神经外科马文斌教授带来《2022年度神经肿瘤非手术治疗最新进展》马文斌教授对GBM综合治疗中的各大国内外前沿进展进行了详尽介绍。马文斌教授指出:随着治疗理念及技术的进步,胶质母细胞瘤患者的生存期逐渐延长,例如,TTFields联合替莫唑胺维持治疗使得中位OS延长至20.9个月;免疫检查点抑制剂与TTFields的联合应用,在2-THE-TOP研究初步结果显示,与EF-14对照组相比,GBM患者的PFS延长至12.1个月vs. 7.9个月,OS延长至25.2个月vs. 15.9个月;GBM疫苗治疗也开始有了突破,自体树突状细胞疫苗(DCVax-L)耐受性及安全性良好,在nGBM和rGBM患者的总生存期均有显著的延长。

行守正之道

——爱见新生病例分享



本环节为MDT优秀病例分享环节,由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神经外科毛庆教授和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神经外科秦智勇教授共同主持。


01

MDT病例分享一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放疗科刘彦伟教授分享一例复发4级星形细胞瘤病例分享。患者女,53岁,首次急诊就诊时间为2019-2-3,主诉“头痛伴左侧肢体力弱10天”;神经系统查体提示左眼颞侧+右眼鼻侧视野缺损,左侧肢体肌力四级,术前KPS 80分;首诊为肿瘤卒中,2019-2-25行病变镜下全切术,术后整合诊断为4级星形细胞瘤(IDH1突变、MGMT启动子甲基化);经MDT讨论后采用放化疗+肿瘤电场治疗(TTFields)方案,术后6个月开始使用肿瘤电场治疗(TTFields)辅助TMZ化疗,患者每天22小时佩戴设备,依从性高,术后14、18、45个月随访显示瘤腔周围无异常强化灶。患者坚持佩戴肿瘤电场治疗(TTFields)2年,术后第四年(2023-2-14)影像提示肿瘤复发,病理活检诊断提示为4级星形细胞瘤。


02

MDT病例分享二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神经外科郭晓鹏教授带来一例GBM患者的全病程管理分享。患者男,61岁,主诉“发现左额叶占位病变2月”,头颅MRI提示左侧额叶不规则强化病变,考虑高级别脑胶质瘤可能,2019-9行左额叶肿瘤切除术,组织学病理显示为弥漫性少突-星形脑胶质瘤(WHO 3级)。基于2021年WHO第5版新分型,TERT启动子突变,最终整合诊断为分子型GBM,IDH野生型,WHO 4级;首选新Stupp方案(Stupp方案+TTFields)治疗。患者规律2-3月复查一次,开启全病程管理。治疗周期持续42个月,TTFields使用时长为37个月,患者TTFields使用依从性超过90%。末次随访(2023-2-14)显示KPS 100分,记忆力稍有下降,左侧肢体自觉无力感,OS已超过3年。该病例是一例治疗效果非常好且极为规范的全病程管理模版。


03

MDT病例分享三

清华大学附属北京清华长庚医院神经外科师炜教授带来一例双额、胼胝体弥漫性病变MDT多学科诊疗病例分享。患者男,68岁,主诉“间断头痛、头晕4个月”,头颅MR提示双侧额叶(左侧为主)、扣带回、跨胼胝体弥漫性病变。由于诊断不明,患者先后辗转北京多家医院就诊。经过我院脑胶质瘤MDT多学科诊疗团队的会诊讨论,最终为患者制定了神经导航引导术中电生理监测下的开颅病变活检手术。手术后病理结果提示星形细胞瘤(IDH突变型,CNS WHO 2级)进一步证实了我院MDT团队术前低级别胶质瘤的精准判断。术后,团队为患者制定了放疗+TMZ辅助化疗的个体化综合治疗方案。同时,对患者进行了规范化全程随访。术前和放疗后三个月影像学复查对比结果提示肿瘤治疗效果显著,患者完全恢复正常社会生活,未出现任何神经功能障碍。由于患者治疗时间较短,远期随访还在进行中。是一例充分体现MDT模式在脑胶质瘤规范化诊疗中核心作用的优秀案例。



讨论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外科陈宝师教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神经外科刘艳辉教授、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放疗科汪洋教授和天津市环湖医院病理科阎晓玲教授围绕上述脑胶质瘤MDT病例展开了精彩的经验和心得分享。

会议总结



会议最后,大会主持马文斌教授进行精彩的会议总结:感谢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和再鼎医药对于本次会议和学习班的组织,呈现了一场高质量的学术会议。本次学习班从专业上来说,涵盖了病理、分子病理、手术、放疗、神经肿瘤治疗亚专业和MDT诊疗;从主要治疗模式上来说,涉及到了手术、放疗、化疗和免疫治疗、靶向治疗以及肿瘤电场治疗(TTFields),四位一体治疗全覆盖。我们在此过程中收获颇多,切实践行了“全程管理、践行规范”这一理念,希望大家都能够从这次的会议以及新书中受益。

天坛医院参访精彩掠影









左滑查看更多相片



TIP:

1底图_3.gif


声明:脑医汇旗下神外资讯、神介资讯、神内资讯、脑医咨询、AiBrain 所发表内容之知识产权为脑医汇及主办方、原作者等相关权利人所有。

投稿邮箱:NAOYIHUI@163.com 

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裁切、录制等。经许可授权使用,亦须注明来源。欢迎转发、分享。

最新评论
发表你的评论
发表你的评论
相关临床评分小工具
所属话题
关键词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