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左侧二维码
进入微创神通品牌专区

前言
椎基底动脉是后循坏的主要供血血管,参与大部分脑干、枕叶及小部分小脑、丘脑供血。后循环动脉闭塞引起的脑卒中约占所有缺血性脑卒中1/5。急性基底动脉闭塞(acute basilar artery occlusion.ABAO)治疗关键在于开通闭塞血管,开通方法主要包括静脉溶栓、动脉溶栓及机械取栓( mechanical thrombectomy,MT)。相比较于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急性基底动脉闭塞单纯药物治疗的死亡率和致残率更高,而机械取栓治疗对于基底动脉闭塞患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却始终缺乏高级别的循证证据支持。
BAOCHE研究的发表,为后循环取栓的临床应用乃至国际指南的制定提供高质量证据。研究结果显示,对于发病在6-24小时之间的急性基底动脉闭塞患者,取栓组的患者90天时达到良好功能预后(定义为mRS 0-3分)的比例高于标准药物治疗(对照组),取栓治疗能显著改善患者临床结局。
本期由南京江北医院成宜舜教授带来Neurohawk取栓支架联合X-track颅内远端导管在急性基底动脉闭塞取栓中的应用,复杂的病情一把再通,展示了Next产品组合的优越性能。
01
患者基本信息
01
男性患者,61岁。
主诉:头晕伴左侧肢体无力5.5小时。
现病史:患者07:00左右突发头晕不适,言语不清,表达不流利,理解能力完好,伴有左侧肢体无力,左上肢抬举稍费力,左手握力稍减退,站立及行走欠稳,无跌倒发作,患者未于重视,10:15左右症状加重,被工友送至当地医院就诊,头颅CT平扫未见异常,患者逐渐出现意识障碍,于12:20转至我院急诊就诊,心电图窦性心律。
既往史:否认特殊病史。
02
查体:神志昏睡,言语不清,左侧面瘫,伸舌不合作,心肺听诊未见异常,左侧肢体肌力4级,左侧浅感觉减退,双层Babinski征(+)。
NIHSS评分13分(水平2分+提问1分+面瘫1分+左上肢运动2分+左下肢运动2分+感觉2分+语言1分+构音2分。GCS 13分。mRS 4分。TOAST分型:大动脉粥样硬化型。
02
术前影像资料
术前辅助检查
辅助检查:外院头颅CT平扫未见异常。
术前DSA影像
左侧椎动脉造影-V4段纤细
右侧椎动脉造影—基底动脉中上段闭塞
造影结果:造影显示患者基底动脉中上段闭塞。
03
手术指征与治疗方案
初步诊断:基底动脉闭塞。
手术方案:患者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断明确,发病到入院时间超过4.5h rt-PA静脉溶栓时间窗,因患者神经功能缺失明显,症状进行性加重,NCCT见基底动脉高密度征可能,且在6h内,故未予多模影像学评估,予直接行脑血管造影备机械取栓术。
手术难度与风险:术中出血、穿支损伤、夹层、远端逃逸等;同时考虑到患者无心源性疾病或高凝病史,做好术中发现血管狭窄处理准备,尽量缩短开通时间。
药物准备:替罗非班。
术中涉及器械
导引导管:8F Cordis MPA
中间导管:微创神通 6F*125cm X-track颅内远端导管
微导管:Plus微导管
微导丝:Fathom微导丝 2m、3m微导丝各一
取栓器:微创神通 6*30mm Neurohawk取栓支架
球囊:Maverick 2.5*15mm
04
手术过程
1
建立通路:8F导引导管+6F X-track颅内远端导管置入右侧椎动脉。
建立三轴系统,导引导管右侧椎动脉V1段,中间导管置于右侧椎动脉V4段,微导管选择右侧大脑后动脉P1段。
操作要点:
1、同轴技术;
2、逐层推进,注意导丝、中间导管及导引导管的互相配合及张力。
2
微导管到位及微导管造影。
操作要点:判断闭塞位置及长度,选择合适规格支架。
3
支架输送及释放。
微创神通Neurohawk 6*30mm支架释放,支架显影良好,支撑性较好,造影首过效应明显,基底动脉中段重度狭窄,动脉内替罗非班+静脉泵入。
操作要点:保证血栓位于支架有效段的中后段。
4
联合取栓。
SWIM技术取栓一次性开通,可见支架上附着血栓及导管内抽吸血栓,造影可见基底动脉重度狭窄。
5
基底动脉球囊扩张成形术。
沿Fathom微导丝,输送Maverick 2.5*15mm球囊至病变部位,定位准确后以命名压扩张,扩张后复查造影狭窄明显改善。
6
观察20分钟后再次造影。
术后随访
术后情况:
术后24小时头颅CT平扫未见异常。
术后头颅MRI平扫:桥脑腔隙性脑梗死,急性期。
术后头颅MRI平扫:桥脑腔隙性脑梗死,急性期。
术后随访:
术后第一天,神志嗜睡,言语不清,左侧鼻唇沟浅,伸舌不合作,口角右歪,颈软,四肢均可见自发活动,双侧病理征阳性,NIHSS评分:5分。
术后第三天,神志清楚,对答切题,言语清晰,左侧鼻唇沟浅,伸舌居中,口角右歪,四肢肌力5级,双侧病理征阳性。NIHSS评分:1分。
术后3天患者可下地行走,生活能自理。
小结
该患者起病5.5h到诊我院,查体NIHSS评分13分,神经功能缺损重,NCCT见基底动脉高密度征可能,高度怀疑基底动脉闭塞,病情进展性加重为节省时间,未再行多模影像学检查,直接给予脑血管造影备机械取栓术。
取栓技术个体化:术中造影证实为基底动脉中上段原位狭窄合并血栓,采用SWIM技术取栓,一次成功开通,开通后予球囊扩张血管成形术,血流能维持,管腔未塌陷,未予支架植入。
微创Neurohawk取栓支架大小网眼设计,可更好地捕捉不同大小和不同性质的血栓。
Neurohawk取栓支架全程显影,可观察其在病变处打开情况,协助判断有无合并血管原位狭窄以及血栓嵌合度等,为治疗提供信息。
此外,Neurohawk取栓支架全系列可经0.021inch微导管输送,也为其一大优势。
X-track颅内远端导管,推送性能好,过弯能力强大,近端能稳定支撑,给支架到位创造有利条件,有效管腔足够大,能有更好的抽吸效果。
术者简介
成宜舜
南京江北医院
中国医师协会神经介入专业委员会学会会员
南京医学会脑卒中,介入与影像学组成员
发表核心期刊数篇,主持市级课题1项
指导专家
李敬伟
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
神经内科副主任,副教授,医学博士,主任医师
国家卫健委缺血性卒中介入委员会委员
中华神经病学分会青年委员
中国卒中学会青年理事会常务理事
中国卒中学会脑血流与代谢分会常务委员
江苏省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副主任委员
江苏省医师协会脑卒中专委会候任主任委员
江苏省脑卒中分会神经介入专委会副主任委员
南京医学会脑卒中分会主任委员
曾在美国匹兹堡大学医学中心研修神经介入,江苏省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对象
第一负责人主持国家自然科学青年基金、面上基金各一项
获得江苏省科学技术一等奖一项(排名第三),江苏省科学技术二等奖一项(排名第三),江苏省新技术引进一等奖一项(排名第二),南京市新技术奖一项(排名第一)
-END-

点击或扫描上方二维码
查看更多“介入”内容